彭妍鑫
摘 要:數學始終是基礎教育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科,數學中蘊含的知識和原理是能夠為其他課程的學習進行服務的。近幾年,導學案出現在了高中數學的教學中,這是對教師和學生的雙重挑戰,如果設計得好,運用得好就會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如果落實不好也會成為一個問題。現階段高中數學教學中導學案的編寫和運用出現了導學案質量低,學生運用不到位等情況,必須加以解決。為了提升導學案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應該豐富導學案內容和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遵循面向全體學生的要求,將導學案“大眾化”、應該幫助學生明白預習的重要性,將預習的好習慣運用到所有的學習中,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高中;數學;導學案
一、 引言
數學是中國基礎教育中必修的課程,它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學科,在高中學習中起到重要作用。高中數學是高中所有課程中十分重要的存在,它既可以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還能夠依靠數學的學習解決相關學科的問題。在今天的高中數學教學中,有一種新式的教學方法,就是使用導學案。導學案是教師為學生更好參與到學習中而設計的學習方式,對于發揮學生主體性有重要作用。然而,不可忽視的是,盡管導學案的目的是好的,但是在實施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必須改正存在的問題,從而發揮導學案的最大作用。
二、 導學案的相關概述
(一)導學案的含義
導學案的制訂不是輕而易舉的,而是經過教師集體和教師個人共同努力設計而成的,它是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以素質教育要求為目標而編寫的,是用于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學習方案。導學案以學生為本,強調學生的主體性特征,把知識目標、能力目標以及情感和價值觀目標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的基本發展路線。導學案有兩個級別的目標:一個是高級目標,另一個是基礎目標。高級目標是指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學生能夠終生學習奠定基礎;而基礎性目標就是幫助學生提高知識的掌握程度,為之后的學習提供基墊。導學案強調將兩者相結合,兩者并重,共同促進學生的發展。
(二)導學案設計應遵循的原則
課時化原則。課時化原則實際上就是保證將一節課的內容設計成一個導學案,導學案的內容按照每一課時的內容來編寫,要符合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突出本節課的學習重、難點。從而使學生能夠準確地把握本節課的內容,達到高效率的教學效果;方法化原則。導學案是為學生設計的學習方案,目的是幫助學生,引導學生學習,因此,教師在設計導學案的時候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多從學生的視角出發,才能使導學案受到學生的喜愛。在導學案的設計中,不論是學習目標的設定還是解題思路的提醒,都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從而達到導學案的高效率使用;問題化原則。導學案就是引導學生、幫助學生學習的方案,學生在使用導學案的過程中會看重導學案的實用性和吸引性。高中生的學習異常繁忙,如果導學案只是一個作業性質的存在則會增加學生的負擔,達不到應有的效果。所以,導學案的制訂應該具有帶入性,使學生自主、自覺、自愿的使用導學案進行學習。因此,導學案的設計應遵循問題性原則,問題要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抓住學生的學習心理,將導學案設計成一種令學生喜愛的學習模式。
(三)導學案的作用
有利于引導學生認真聽課。導學案是一個有階段有步驟的方案,它的設定和教師的講課順序是同步的,部分學生學習上有困難很大程度上是跟不上教師講課的節奏,從而導致不愿意聽課。而導學案就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解決這一問題,學生可以按著導學案的步驟提醒而跟上教師的節奏,不僅能夠更加清楚的抓住教師講課的重點還能夠有條理地進行學習;有利于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思維情況,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導學案上會設計一些典型例題讓學生進行解答,這些例題都是有針對性和代表性的問題,如果學生在這些問題上出現困難,教師就可以清晰了解到學生的困難所在,從而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有利于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導學案關鍵在于“導”,如果引導做得好就能夠引起學生興趣和捋順學生思路,從而使學生解決問題,熱愛學習。
三、 導學案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導學案制訂上存在問題
導學案是教師群體制訂的幫助學生進行主體學習的學習方案,目的是促進學生實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但是在編制過程中還是存在一定問題。第一,教師在編寫導學案時過度依賴書本,導學案的內容枯燥,形式單一。導學案應該是教師集體智慧的結晶,更是個人教師發揮主導性作用的體現。但是有部分教師只是將導學案當作一個可以隨意應付的差事,按照書本上的內容進行照搬照抄;在現實的導學案的制訂上,教師過于偏重知識性,忽略了學生學習中對趣味性的需要。導學案的內容枯燥乏味,就像課后的習題一樣沒有起伏性,缺少樂趣。而且,部分教師制訂的導學案都是一個套路,每一課時的導學案幾乎都是一樣的模式,缺乏新鮮感。第二,教師自身能力不足,導學案沒有兼顧各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在實際的導學案編制中,部分教師將導學案設計成了適合某一類學生的學習方案。這種導學案就不是合格的,兼顧所有學生的學習方案。這種方案會存在知識結構不完善,上下邏輯不嚴謹等問題;之所以一些教師無法編寫出高質量的導學案,一方面和自己的態度有關,更重要的一點是,教師本身的能力有待提高。當教師自身能力不足時,對教材內容就無法達到一個系統性的理解和掌握,從而在編寫導學案時會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在自己的理解范圍內進行編寫。
(二)學生在使用導學案中存在的問題
導學案是為了幫助學生學習而制訂的方案,學生是完成導學案的主體,只有學生接受并高質量完成導學案才能真正發揮導學案的作用。但是在實際的應用中,部分學生無法將導學案的作用發揮出來,出現了一些問題。學生預習的習慣沒有養成,沒有認識到導學案的重要性,導致導學案完成質量低下。導學案是在正式上課之前學生應該完成的任務,其中的大部分內容是需要學生課前認真預習才能完成的。但是,很多學生沒有養成預習的習慣,所以,導學案的內容完成的參差不齊;學生高中生的學習任務十分龐大,很多學習內容需要消化,很多作業需要完成。所以,對于新出現的導學案只覺得是負擔不是幫助自己提升的工具,因而不會重視導學案的完成和使用,從而也導致了教師進行準備的教學案變得和廢紙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