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銀娟
摘 要:幼小銜接是從幼兒園教育過渡到小學教育的過程,幼兒園和小學教育目的的不同導致兩者之間出現了明顯的差異,學習內容和課堂教學的方式有所不同,幼兒在適應變化的過程中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文章深入挖掘幼小銜接過程中學校和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從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等各方面分析問題存在的根本原因,通過小學課程設置的引導作用、幼兒園學習習慣的培養以及幼兒家長教育理念的轉變等多方面共同努力,針對幼小銜接中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措施,為幼兒營造一個良好的過渡環境,讓幼兒在幼小銜接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盡快適應小學的教育方式和學習要求,實現幼兒的健康成長和快樂學習。
關鍵詞:幼兒園;教育活動;問題對策
一、 引言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對于幼兒教育的重視程度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從幼兒園進入小學,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重大轉變,幼兒園與小學的教育方式和目標存在著很大的差異。現在的幼小銜接給家長帶來焦慮,也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壓力,在這轉折的過程中,如果對幼兒沒有進行有效的引導,就會導致幼兒對小學教育的不適應,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到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因此需要各方面密切合作,做好幼小銜接的工作,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教育條件。《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和小學教育密切聯系并互相配合,要注意兩個階段教育的互相銜接。”通過對幼兒園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認真分析問題存在的根本原因,努力尋求到相應的對策,讓幼兒在一個愉悅的環境中成功過渡到小學的教育模式。
二、 幼兒園教育活動中常見的問題
幼小銜接是幼兒教育階段化的轉折點,幼兒園和小學的教育本應是連續的,但是由于社會和人為的因素,幼兒園和小學教育目的的不同導致兩者之間出現了明顯的差異,無論是從學習內容還是課堂教學的方式,以及學習習慣的養成都存在一定的不同。這些變化讓每一個幼兒在適應的過程中都存在不適應的可能性,導致在幼小銜接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
(一)幼兒園與小學缺乏互動
目前幼小銜接存在的最主要的問題是幼兒園對于幼小銜接的工作具有單向性,沒有與小學形成良好的互動,而教育部門頒發的幼兒園教育工作指南,也只對幼兒園有一定的約束力。雖然提及了小學應當與幼兒園共同做好幼小銜接的工作,但是由于該文件對小學沒有約束力,導致小學對幼小銜接不夠重視,這就使得幼兒園在幼小銜接的工作上只能以小學的教育方式為參考,自己單方面地對幼兒的教育方式有所改動,缺乏幼小之間的互動,讓幼小銜接的工作事倍功半。
(二)幼小銜接的課程設置缺乏科學性
目前的幼小銜接工作只是根據小學的教學內容開展知識教學,對于幼兒的學習習慣和教育方式的改變沒有進行科學的規劃和設置。幼小銜接工作更應該注重培養幼兒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以及幼兒對新的學習環境和教育方式的適應能力,而不應該只關注學習的知識量。另外,幼小銜接的工作過于形式化,為了迎合家長對孩子成績的期待,放棄游戲教學,過多引進課堂教學,讓孩子在形式上模仿小學上課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造成不良影響。
(三)家園共育溝通不暢,導致家園教育出現隔閡
家長認為自己給學習支付了學費,教師就有義務把孩子教育好,自己作為家長,只是為孩子的教育提供經濟保障,也有一些家長由于工作繁忙、時間有限,只關注幼兒知識內容學習掌握的程度,缺乏與幼兒的心靈溝通與交流,不關注幼兒在園期間的發展變化,不配合教師所開展的主題活動,不參與幼兒園舉辦的專題家長會,導致家長與幼兒園之間的教育存在隔閡。很多家長認為幼兒的入學準備就是提前認字、學習拼音、學習英語、學會算題等知識技能,由于孩子過早地接觸小學的有關知識技能,在小學期間的學習反而成了對幼小銜接內容的復習,這樣對于幼兒來說,降低了學習興趣,雖然在前期的學習中有幼小銜接的學習內容作為基礎,學習成績不會落后,但是學習動力不足,會導致以后的學習方式出現問題,不利于入學后的學習興趣激發與能力的持續發展。
三、 幼兒園教育活動中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目前的幼小銜接忽視了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園小學化的情況比較突出,很多幼兒園及家長更加注重的是科學性知識的學習,而忽略了幼兒其他能力的發展和銜接;幼兒園和小學的學習方式存在巨大差異,沒有建立良好的習慣培養會造成幼兒的心理壓力,大量需要強行記憶的內容會造成幼兒厭學心理。
(一)幼兒園教學評價標準和教學方式缺乏科學化
幼兒園的教學理念應當是以幼兒的身心健康和能力培養為主,但是由于幼兒園的教學評價標準和教學方式缺乏科學性,導致現在的幼兒園,尤其是在開展幼小銜接的課程上,以幼兒的成績為主要的評價標準,過早地開通小學的課程學習內容,雖然幼兒在幼小銜接中提前學到了小學知識,在小學的初期測驗和考試中很容易就取得優異的成績,但是面對重復的學習,幼兒會對知識的學習和探索失去興趣,不能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后面一旦接觸到新的知識內容,在學習能力上就會出問題,在學習成績上自然一落千丈。
幼兒園的游戲教學方式作為幼兒園的主要教育方式,更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對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的發展和動手感知能力有很大的作用,但在幼小銜接的教學中,課堂教學的方式成為主要的教育方式,對于突如其來的變化,很多幼兒不能適應,導致幼兒出現焦慮和厭學情緒。幼小銜接作為幼兒園和小學教育的過渡階段,應當在課程設置上,以小學的課堂教學形式為參照,兼顧幼兒學習的行為習慣和心理適應模式,開展課堂教學和游戲教學相結合的方式,既讓孩子在游戲中學到知識,還應學到小學課堂上的紀律要求。
(二)教師教育理念與時代要求不符,缺乏科學的教育理念
考試是教師的法寶,成績是檢驗學生學習能力最為直觀的標準,以考代教的方式依然存在于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之中,成績的導向作用讓教師忽視甚至是放棄了對幼兒的素質培養。不科學的教育理念,讓家長和老師都認為幼兒升學的準備就是知識儲備,忽視了生活習慣、紀律要求、學習能力等方面的綜合教育,對于信息快速更新傳播的互聯網時代,學生對于新生事物的接受和探索能力,應該遠遠重于對知識本身的掌握程度。只有不斷發展的學習能力,才能讓幼兒在將來的知識海洋中辨析出和尋求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識。只有具備學習能力的幼兒,才能在將來的信息時代快速找到有效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