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亞娜
摘 要:近幾年來我國對于教育越來越重視,教育改革也不斷地深化和推進,以學生作為主體的素質教育理念逐漸成為各級教育的重心思想。幼兒園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積極推進課程改革,將孩子的興趣愛好以及性格特質培養作為重點方向,根據孩子個性差異采取了更加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幼兒園課程作為幼兒園教育的關鍵工作之一,課程目標以及課程模式都對幼兒園教育具有重要影響。
關鍵詞:幼兒園課程;教育目標;課程目標;課程模式
一、 引言
新時代教育體制改革中,素質教育理念的貫徹和落實成為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工作。對于幼兒園教學來說,在教學成效是素質教育發展的基礎。“少若成天性,習慣成自然”是我國傳統文化中對于孩子教育的思想縮影,對于現代幼兒園教育也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在幼兒園教育改革下,幼兒園教學中更多地開始注重孩子的個性差異,將孩子作為教學活動的中心。當代幼兒園教育理念中對于孩子興趣愛好、性格特質的培養,根據孩子個性差異進行針對性的教育,以孩子為教學中心的特點與“瑞吉歐”教育理念更為接近。
二、 幼兒園教育概述
所謂的幼兒園教育其實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學前教育,幼兒園教育的研究是一門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教育科學。幼兒園教育對于孩子的一生具有重要意義,科學、健康的教育環境、教育模式對于孩子的學習和成長至關重要。現階段,我國教育界對于幼兒園教育目標、課程目標以及課程模式上的研究多集中在孩子的學習內容與學習方式上,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國幼兒園教育更多地注意孩子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這種模式無疑是對素質教育理念的貫徹和落實,但過分地強調孩子的全面發展而忽視孩子性格特質,使得幼兒園教育的成效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三、 幼兒園教育目標
在我國傳統的幼兒園教育中,課程目標決定了課程內容、課程模式和教育評價,從應用科學角度來講,傳統幼兒園教育中以課程目標作為主導屬于典型的目標教學模式。目標教學模式使得老師更清晰地了解了自己的工作內容,使老師的教學活動更加明確,操作性更強;而且在目標教學模式下,教育目標與課程目標的關系更加的直接,甚至可以說:目標教學模式下,教育目標等同于課程目標。也正是教育目標和課程目標的這種直接的關系,使得老師和學生更容易掌握其教學和學習的目標方向,老師可以明確地將自己的教學內容傳達給家長和學生,三方可以更直接地在同一目標下共同努力。幼兒園傳統教育的目標教學模式更加注重目標的達成,忽視了目標達成過程中孩子的發展和成長;重視外在目標的達成,忽視了目標外孩子情感、心理、價值觀、思維方式等方面的成長;也正是基于重視目標達成情況的模式,使得傳統教學模式下的教育評價內容缺少了多元化,結果缺少全面性。幼兒園傳統教育模式中存在的弊端使得教育的探究性受到了影響,教育更像是成了工廠的流水線,而學生的成長也更像流水線上的產品一樣,特性丟失。
隨著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幼兒園教育目標從傳統的目標教學模式向過程教學模式進行轉換。過程教學模式中,教學中心由老師變為孩子,老師更多的是對孩子的引導,課程目標被進一步地弱化。過程教育模式強調在教育過程中,發揮孩子的天性,重視對孩子在心理、情感、價值觀、思考模式等方面的引導,在孩子天性和個性特質的基礎上培養孩子自主思考和創新的能力。但是因為缺少明確的教育目標作為引導,過程教育模式的可操作難度較大,教育評價指標模糊不清,評價難度高;課程效果顯現周期長,短期內效果不明顯。所以,過程教育模式對于老師的要求更高,老師要在教育理念上加強學習和提升。
四、 幼兒園課程模式
在幼兒園教育課程模式選擇上,需要根據教學形態進行針對性的選擇。目前存在著學習區、大單元、蒙特梭利、雙語等多種學習形態,每一種學習形態都有不同的課程模式進行選擇;在課程模式上,目前較為主流地包括了提前教模式、講授模式、無課程模式、結構化課程模式等,其中的無課程模式在近年來被教育界諸多學者所提倡。無課程模式是在沒有結構、沒有具體課程的基礎上,對幼兒園教育進行自由探索的模式,該模式認為教育不能束縛孩子的天性,而是在順應孩子天性的基礎上對孩子進行引導,讓孩子在正確教育和引導下自然成長。結構化課程是目前應用范圍最廣泛的模式,該模式將課程分為游戲和學習兩種類型,在游戲課程中培養孩子的情感、價值觀以及思考和創新的能力,在學習課程中想孩子灌輸基本的學前知識,為小學階段的學習做鋪墊。結構化課程模式之所以受到幼兒園和家長的認可,主要是該模式下的孩子在綜合素質能力和學前知識上均會得到提升,既滿足了素質教育對孩子德、智、體、美共同發展的需求,又實現了對小學知識的提前學習。其實無論是無課程模式還是結構化課程模式,其都是以孩子為中心,以孩子身心全面成長為目標。
五、 幼兒園教育持續改進的策略
(一)老師要加強教育理念學習,樹立正確的教育觀
在幼兒園教育中,教育理念的正確與否直接決定了教育成效,缺少了正確教育觀念,即使再科學的教育方法也是空談。教育模式只是教育目標實現的一種途徑,教育目標實現的關鍵在于老師。幼兒園教育中,老師作為教育主體,其教育理念以及能力直接影響了教育成效,無論何種模式教育,老師的教育理念都是關鍵。幼兒園老師要通過學習交流等多種途徑來提高自身對于教育改革下幼兒園教育理念的認知和理解,自身要建立正確的教育觀。在專業能力上,老師要提升自己對于3~5歲孩子心理和性格特質、情感上的了解和掌握,教學過程中利用科學的方式方法來加強與孩子的互動交流。老師利用自身專業知識和能力,加強與孩子的互動交流,從而可以對于孩子在心理和性格方面的深入了解;針對不同類型性格特質的孩子,采取針對性的方法,滿足孩子的興趣愛好,并培養孩子各方面素質能力的提升。
(二)建立科學的課程目標
目標教學模式下由于過分強調了教育的目標性,忽視了對孩子興趣愛好、個性特質和情感上的開發與引導。目標教學模式的弊端并不能成為否定課程目標的原因,科學的教育模式下,課程的目標性必須得到肯定與實現;無論是什么模式的教育,其都具有明確的目標;傳統的應試教育目標是提高學生對書本理論知識的掌握,以考試成績作為教育評價的主要方式;素質教育的目標是利用多種手段,以學生為中心,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