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雨節
摘 要:3~6歲是塑造幼兒良好品德的重要時期,而傳統節日教育活動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通過在某幼兒園對教師開展“端午節”傳統節日主題活動影響幼兒品德形成的觀察與記錄,教師會有意識地根據幼兒已有的經驗和發展需求設置活動目標、制定活動內容,計劃性地將抽象的品德具體形象化,引導幼兒建立品德認知結構、獲得品德情感體驗、規范品德行為表現、培養品德意志形成。
關鍵詞:幼兒園;傳統節日教育;品德;影響
一、 品德
根據夏征農、陳至立(2009)等編寫的《辭?!樊斨械慕忉專返录吹赖缕焚|,是指個體依據一定的社會道德準則和規范行動時,對社會、對他人、對周圍事物所表現出來的穩定的思想行為傾向。品德與道德不同,品德是個體現象,是教育學、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它既受到社會發展規律制約,又依賴于人的心理活動;學齡前幼兒的品德認知結構主要包含四個方面:知——即道德認知,指人們對一定社會道德關系及其理論、規范的理解和看法,包括人們通過認識形成的各種道德觀,是道德品質形成和發展的基礎與前提;情——即道德情感,是伴隨著道德認識而產生的,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實現所產生的情感體驗,道德情感是品德心理結構的動力機制;意——即道德意志,指人們為了達到某種道德目的而產生的自覺能動性,道德意志表現為意志活動,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能排除各種干擾和障礙,使決定采取的道德行為頑強地堅持下去;行——即道德行為,指人們在一定道德認識和道德情感支配下采取的行動,是道德認識和道德情感的集中體現,是衡量一個人道德品質的客觀指標。張繼林、陳德艷(2008)在其文章中認為學齡前時期建立起良好的品德對以后的人生有很好的引導作用。
二、 傳統節日教育的定義
廖冬梅(2006)在其文章中提出對傳統節日教育的概念界定傳統節日教育,即是將傳統節日納入“教育”中,通過傳統節日的教育對幼兒產生一定廣度和深度的影響。一方面,傳統節日對人和社會的發展發揮著重要性的教育作用;另一方面,傳統節日對個體素養的形成和社會的穩定安寧有著不可代替的教育價值。
在學前教育領域,教育者根據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年齡特點以及教學需要開展相關的傳統節日教育活動,為幼兒創設真實的感受節日文化、體驗節日風俗的環境。開展傳統節日教育活動可以促進幼兒進一步認識與理解相關節日文化及其精神內涵,感受節日中豐富的人際關系,積累社會交往經驗,并實現相關情感、行為與能力等方面全面和諧的發展。同時,傳統節日教育也使幼兒園與家庭更好更緊密地連結起來,幫助家園步調一致,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 傳統節日教育能夠促進幼兒道德認知的發展
某中班教師在舉行端午節主題活動時,首先與幼兒在班級里進行談話活動,一起交流分享自己對端午的認識。教師提出問題:你們知道什么是端午節嗎?幼兒的觀點總結如下:端午就是每年在五月初五的那天吃粽子、賽龍舟、系香囊、插艾葉。教師進一步提問:那小朋友知道為什么我們會有“端午”這個節日嗎?為什么在端午的時候要賽龍舟、吃粽子和系香囊、插艾葉呢?一部分的幼兒能夠說出端午的來歷,但是具體的風俗來源與意義幼兒并不知道。隨后,教師向幼兒詳細地介紹端午的由來和風俗所承載的意義。
觀察分析:認知指的是人們獲得知識并且獲得應用知識的辦法的一個過程,是人們基本的心理過程,認知包括知覺、思維、感覺、想象和記憶等五個部分。幼兒同成人一樣生活在復雜多變的社會、自然環境中,他們同樣需要運用自己的品德認知對周圍事物進行對錯辨別。根據皮亞杰對幼兒認知發展的劃分:感知運動階段(從出生到2歲,相當于嬰兒期)、前運算階段(2~7歲,相當于學前期)、具體運算階段(7~11歲)、形式運算階段(11歲~成人),幼兒因為年齡發展和認知思維具體形象性特點,需要借助具體的實物和事例進行對品德的認識。另外,幼兒在運用品德認知對一件事物對錯進行辨別時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長的影響,他們本身對品德還沒有一個標準。傳統節日對幼兒品德認知發展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
第一,傳統節日能夠將抽象的品德知識變得抽象具體形象,有利于促進幼兒對品德認知的理解與掌握。
傳統節日本身就有豐富多樣的形式,故事傳說、風俗習慣、慶?;顒拥?,教育者可以通過不同的形式為幼兒解釋具體的品德認知。教師可以與幼兒分享“賽龍舟”的節日風俗,讓“愛國”的道理具體形象化,促進幼兒的理解。
第二,傳統節日能夠為幼兒品德認知創造一個真實的環境,有利于幼兒潛移默化地建立自己的品德認知結構。
端午節的“賽龍舟”活動,幼兒自然而然地會獲得“團結”的概念,幼兒親身參與到這些傳統節日活動中,不需要教育者的灌溉式教育,就可以自己領悟到品德認知的含義。
四、 傳統節日教育能夠促進幼兒道德情感的發展
教師邀請了幼兒家長來幼兒園與幼兒一起慶祝端午節。活動過程中,每兩組家庭為一組,家長與家長之間會討論如何包粽子,幼兒在一旁給爸爸媽媽遞粽葉和繩子,大家合作一起包粽子、煮粽子,最后再一起分享勞動成果。下午的賽龍舟活動中,教師安排每組四位家長四位幼兒進行比賽,其余的家長和幼兒在旁邊加油助威。結束之后幼兒會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向自己的爸爸媽媽表達自己的感謝之情。
觀察分析:幼兒品德情感是在品德認知與品德行為中產生的,當幼兒在確認某件事、某種行為是否能發生的時候,或者當幼兒使用品德認知判斷某種行為是否正確的時候,他會在心理上產生對品德意義的認同感,即品德情感。幼兒情感發展受到身心發展水平的限制,具有不可控性、易變性的特點。不可控性指的是幼兒的情感與成人情感不同,成人可以對自己的情感進行控制不表現出來,而幼兒對自己的情感是不能夠控制住的,常常會表露出來;易變性,即容易變化,指的是幼兒的情感很容易發生變化,前一秒可能因為自己的要求沒被滿足而大發脾氣,但是當要求一旦被滿足就會立刻變得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