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全面吹響了全民全過程全方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號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24個字是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理論資源和理論內涵基礎上凝練和概括出來的,代表著中華民族最優秀的文化傳統,是中華文化的“魂”。這是所有中國人的共同的價值遵循,每個中國公民都應該深入理解并切實踐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興則國興,青年強則國強。大學生作為青年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未來發展的中堅力量,更應該率先垂范。對于國家而言,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的教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引領大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是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始終沿著正確道路前進的有效舉措。對于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是黨和國家賦予高校的重要使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一直是擺在高校教育者面前的重要命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為高校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指明了方向。高校應該將核心價值理念融入到教育教學活動的方方面面,以理想信念教育為落腳點,在專業教學,思政教育,行政管理等方面,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育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大學生正處于人生發展的關鍵時期,建立崇高的理想信念至關重要。“功崇惟志,業廣惟勤。”大學生應該以高度得責任感和使命感融入國家建設當中,彰顯中國青年的時代擔當。
為了讓大學生全面準確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內涵和時代意義。各地高校通過開設專題講座、座談交流,印發學習資料等方式進行宣傳教育,取得階段性成效。然而成績取得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認識到當前宣傳教育工作還存在系統性不強,宣傳力度不夠,宣傳方式單一的問題,具體表現如下:(1)宣傳教育工作持續性不夠,存在“一陣風”現象。思想的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統籌安排、科學施策、精心組織,而絕不是火線突擊就能達到效果的。出于應付檢查而組織的突擊強記只能適得其反。(2)教育過程存在重形式輕內容現象。通過拉橫幅,喊口號,不考慮受教者的接受程度,是一種填鴨式教育,很難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3)“重知輕行”等現象比較普遍。相比較專業課程,高校對思政課的重視程度明顯不足,課時量偏少,理論課和實踐課嚴重失衡。(4)教育效果難以驗證。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培育工作的落實情況尚無明確考核標準,培育效果難以驗證導致培育工作流于形式。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應該是一項需要持續深化的系統工程。筆者認為對于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培育需要構建科學系統的工作機制,按計劃,分層次推進落實。對此可將核心價值理念細化成具體工作指標,以目標為導向,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下面筆者將根據個人理解,以三年制高職院校為例,詳細論述指標設置的思路和落實推進的策略。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個字具有明顯的層次關系。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目標,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居于最高層次,對其他層次的價值理念具有統領作用。處于第二層次的是社會層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會形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是我們黨矢志不渝、長期實踐的核心價值理念。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是對公民的具體要求,屬于第三個層次。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只有每個公民都能自覺遵循這樣的道德規范,偉大復興事業才能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三個層次,具有承上啟下,環環相扣的邏輯特點,上一層次是下一層次的建設目標,對下一層次具有引領作用,下一層次又是上一層次的必然路徑,是上一層次的基礎。這一特點也給我們培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中的的三個層面正好對標了高職院校學生的三年學習生涯,因此可將三個層面內容分解到高職院校三年中完成,分層次分階段進行培育。比如一年級完成第一層面的培育,主要讓學生了解國家發展規劃,發展狀況,大政方針,擬在樹立信心,明確目標,提升自豪感。二年級完成第二層面的培育,通過開展社會調查,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和社會文化生活,了解社會發展狀態;三年級完成第三層次的培育,通過組織實習,檢驗專業掌握情況,培育基本職業規范。具體提綱如表1。

表1
1、以先進帶后進,著力做好學生骨干的教育引導
在社會學和經濟管理學領域得到廣泛認可的帕累托法則,即二八定律同樣適用于教育領域。抓好關鍵少數帶動最大多數,匯集最強的教學資源加強對關鍵少數群體的教育引導,這是我們進行核心價值觀培育的重要思路。這里的關鍵少數指的就是學生骨干群體。學生骨干是學生中的優秀群體,包含各級學團干部、入黨積極分子、優秀學生代表等,他們分布廣泛,占到學生總數的30%左右,是一支重要的學生群體。在踐行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過程中,應以學生骨干為為落腳點,重點加強教育引導,首先提升學生骨干的思想素質,然后再以點帶面,以先進的帶動后進,促進大學生整體認知的提升。
2、開展過程考核,設立理想信念分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工作是一項過程性工作,需要長期堅持,逐級推進。在考核指標設置的同時,也需要必要的激勵措施。高校可參照課程考核方式,設立理念信念分,進一步細化考核指標,將核心價值觀24個字融入到具體指標當中,比如針對個人層面的四個行為準則,進行細化,如“愛國”:可以從學生參與或組織各類愛國主題活動,如講座、座談等,依據參與次數及具體表現來進行加分,“敬業”:可以根據學生專業成績、參與專業技能大賽獲獎情況、專業實踐情況的方面設立對應分值。“誠信”:根據學生的信用情況,論文、考試的情況進行評分,“友善”:根據參與集體活動情況,宿舍關系,通過班級民主測評結果來考量。關于分值計算建議以學期為周期,并將考核結果納入學生綜合素質測評體系當中,作為各項評獎評優,黨員發展、推薦升學的重要依據,以此來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到價值觀培育的實踐當中。
面對當前嚴峻的國際形勢,我們更應該在大學生中加強思想教育,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鼓勵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讓學生走進社會,了解國情,社情,民情,不斷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及其核心價值觀,是歷史選擇的結果,也是被實踐證明了的符合中國國情的正確理論。全體學生應該堅定信念、志存高遠,自覺肩負起民族復興的時代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