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丹
眾所周知,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煙草消費國。數據顯示,我國吸煙人數超過3億,15歲及以上人群吸煙率為26.6%,其中成年男性吸煙率高達50.5%,即每2位成年男性中就有1位是吸煙者。
吸煙嚴重危害身體健康。吸煙產生的煙草煙霧中,含有7000余種化學成分,其中已發現數百種成分對人體有害,包括至少69種致癌物(稠環芳香烴、N亞硝基胺類、芳香胺類、甲醛、1,3-丁二烯等),多種有害氣體(一氧化碳、一氧化氮、氨、硫化氫、氰化氫等),多種重金屬及放射性物質(鎘、鉛、汞、鉆、銻、鉈、鉛-210、釙-210等),以及導致煙草依賴的尼古丁。
煙草煙霧中所含有的數百種有害物質有些是以原形損害人體,有些則是在體內外與其他物質發生化學反應,衍化出新的有害物質后損傷人體。吸煙可以作為主要因素致病,如已知的69種致癌物質可以直接導致癌癥。吸煙也可以與其他因素復合致病或通過增加吸煙者對某些疾病的易感性致病,如通過降低呼吸道的抗病能力使病原微生物易于侵入和感染,進而增加呼吸道感染的風險。
《中國吸煙危害陡康報告》指出:現在吸煙者中將會有一半因吸煙提早死亡,吸煙者的平均壽命要比不吸煙者縮短10年。煙草每年使我國100多萬人失去生命,如不采取有效行動,預計到2030年將增至每年200萬人,到2050年增至每年300萬人。煙草危害已經成為人民群眾生命健康與社會經濟發展所不堪承受之重。
慢性呼吸系統疾病
吸煙對呼吸道免疫功能、肺部結構和肺功能均會產生影響,引起多種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有充分證據表明,吸煙可以導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系統感染、肺結核、多種間質性肺疾病,且吸煙量越大、吸煙年限越長,疾病的發病風險越高。此外,有證據提示,吸煙可以增加支氣管哮喘、小氣道功能異常、靜脈血栓栓塞癥(肺栓塞)、睡眠呼吸暫停、塵肺的發病風險。
惡性腫瘤
煙草煙霧中含有69種已知的致癌物。這些致癌物會引發機體內關鍵基因的突變,正常生長控制機制失調,最終導致細胞癌變和惡性腫瘤的發生。有充分證據表明,吸煙可以導致肺癌、口腔和口咽部惡性腫瘤、喉癌、膀胱癌、宮頸癌、卵巢癌、胰腺癌、肝癌、食管癌、胃癌、腎癌等,且吸煙量越大、吸煙年限越長,疾病的發病風險越高。此外,有證據提示,吸煙可以增加急性白血病、鼻咽癌、結直腸癌、乳腺癌的發病風險。
心腦血管疾病
吸煙會損傷血管內皮功能,可以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使動脈血管變窄,動脈血流受阻,引發多種心腦血管疾病。有充分證據表明,吸煙可以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腦卒中、外周動脈疾病,且吸煙量越大、吸煙年限越長,疾病的發病風險越高。此外,有證據提示吸煙可以增加高血壓的發病風險。
糖尿病
吸煙可使拮抗胰島素的激素分泌增加,影響細胞胰島素信號轉導蛋白的合成,抑制胰島素的生成。長期吸煙還可引起脂肪組織的再分布,增加胰島素抵抗。有充分證據表明,吸煙可以導致2型糖尿病,且吸煙量越大、吸煙年限越長,疾病的發病風險越高。
危害生殖健康
煙草煙霧中含有多種可以影響人體生殖及發育功能的有害物質。吸煙會損傷遺傳物質,對內分泌系統、輸卵管功能、胎盤功能、免疫功能、孕婦及胎兒心血管系統及胎兒組織器官發育造成不良影響。有充分證據表明,女性吸煙可以降低受孕幾率,導致前置胎盤、胎盤早剝、胎兒生長受限、新生兒低出生體重以及嬰兒猝死綜合征。此外,有證據提示,吸煙還可以導致勃起功能障礙、異位妊娠和自然流產。
此外,有充分證據表明,吸煙可以導致髖部骨折、牙周炎、白內障、手術傷口愈合不良及手術后呼吸系統并發癥、皮膚老化,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吸煙可以導致消化道潰瘍。此外,有證據提示,吸煙還可以導致癡呆。
二手煙霧是指由吸煙者在吸煙過程中吐出的主流煙草煙霧,以及從卷煙或其他可燃吸煙草制品燃燒時散發出的側流煙草煙霧,共同組成的彌散于空氣中的一種混合物。
二手煙中同樣含有數百種有毒的化學物質,包括致癌物、重金屬、煙草特有亞硝胺及多環芳烴等。不吸煙者暴露于二手煙同樣會增加多種吸煙相關疾病的發病風險。有充分的證據表明,二手煙暴露可以導致肺癌、煙味反感、鼻部刺激癥狀和冠心病等。
二手煙暴露對孕婦及兒童健康造成的危害尤為嚴重。有充分證據表明,孕婦暴露于二手煙可以導致嬰兒猝死綜合征和胎兒出生低體重。此外,有證據提示,孕婦暴露于二手煙還可以導致早產、新生兒神經管畸形和唇腭裂。兒童暴露于二手煙會導致呼吸道感染、支氣管哮喘、肺功能下降、急性中耳炎、復發性中耳炎及慢性中耳積液等疾病。
更需要強調的是,二手煙暴露并沒有所謂的“安全水平”,即短時間暴露于二手煙之中也會對人體的健康造成危害;即使有排風扇、空調等通風裝置存在,也無法完全避免非吸煙者吸入二手煙,因此室內完全禁止吸煙是避免二手煙危害的唯一有效方法。
當吸煙者吸入煙草中的尼古丁時,尼古丁會在10秒鐘內迅速隨著血液進入吸煙者的大腦中樞,與大腦內的尼古丁受體結合,刺激多巴胺的急劇、短期釋放,而多巴胺可以讓人產生欣快感。但是這種作用很快就會消失,從而使吸煙者在不吸煙時產生煩躁不安、易怒等反應,隨之本能的渴望就是再次吸煙。這就是煙草依賴。
煙草依賴不是一種行為習慣,而是一種慢性疾病。煙草依賴是造成吸煙者持久吸煙的重要原因。根據《中國臨床戒煙指南(2015年版)》,如果您在過去1年內表現出下列6項中的至少3項,那就說明您已經出現煙草依賴,需要進行治療:①強烈渴求吸煙;②難以控制吸煙行為;③當停止吸煙或減少吸煙量后,有時會出現戒斷癥狀;④出現煙草耐受表現,即需要增加吸煙量才能獲得過去吸較少煙量即可獲得的吸煙感受;⑤為吸煙而放棄或減少其他活動及喜好;⑥不顧吸煙的危害而堅持吸煙。
此外,影像學研究發現,吸煙會導致煙草依賴患者大腦結構和功能改變,表現為灰白質萎縮,額葉、顳葉和邊緣葉神經活動異常,島葉相關腦區功能連接顯著降低,證明吸煙成癮是一種慢性疾病,病變部位在大腦。
盡管煙草對健康的危害已被充分證實,但很多吸煙者明知吸煙有害,仍“照吸不誤”,部分煙草依賴者甚至在罹患吸煙相關疾病后仍不能戒煙。究其原因,就是并未建立起“煙草依賴是一種疾病,需要治療”的觀念,有些吸煙者想戒煙,但卻不會選擇去醫院就診,因為他們沒有意識到煙癮是一種病。
降低吸煙對健康危害的唯一手段就是戒煙或避免二手煙暴露,且戒煙時間越長,健康獲益越大。
那應該如何科學戒煙呢?目前科學有效的戒煙治療方法包括心理干預、行為療法和戒煙藥物等綜合治療方法。對于未成癮的吸煙者來說,可以依靠毅力戒煙;但是對于罹患煙草依賴的吸煙者來說,尋求專業的戒煙幫助有助于提高戒煙成功率。
此外,隨著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移動健康技術也豐富并拓展了現有患者的治療與管理模式,為患者管理提供監測、監督、考核、評價的便捷手段,從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醫療資源不足、交通不便利等帶來的問題,同時降低了醫療費用。我國移動戒煙項目主要包括微信公眾號“在線戒煙”、微信小程序“在線戒煙”、官方網站“在線戒煙網”三部分內容。煙民可通過微信公眾號“在線戒煙”進行戒煙報名,并獲得個性化戒煙幫助。 (編輯 王建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