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一鑫
俗話說“十胃九病”,說明胃病的發病率之高。近年來,隨著生活習慣的改變,抽煙、喝酒、喜食油炸食物和燒烤、三餐不定時、工作壓力大等原因,導致不少人年紀輕輕便患上了胃潰瘍。可怕的是,臨床發現,潰瘍的癌變率達5%。這就為年輕人敲響了警鐘:保“胃”戰已經打響,我們決不能輸。
筆者結合臨床實踐,建議年輕的胃潰瘍患者一定要做好以下幾件事——
綜合門診接診病例的情況可以發現,不少胃潰瘍患者有不吃早餐的習慣。其實,胃潰瘍與飲食不規律存在較大的關聯性,因為過時誤餐尤其是不吃早餐,將直接導致胃內分泌積聚的胃酸得不到食物中和,從而侵蝕胃黏膜,如再加上幽門螺桿菌的破壞,就會造成局部炎癥潰瘍。此外,暴飲暴食也易引起胃潰瘍。因為在飲食過飽時,胃竇部高度擴張,胃泌素分泌降低了幽門括約肌的收縮能力,易引起十二指腸液的反流,破壞胃黏膜的屏障機能而引起潰瘍。
所以,為了避免或擺脫胃潰瘍,一定要規律進食,三餐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不饑飽無常。年輕人更應注意按時吃早餐,可選擇牛奶+面包、雜糧粥+包子+小菜等清淡且不失營養的飲食,以避免胃部潰瘍擴大。同時,要依據“不燙不涼”的標準攝入食物;要避免煙酒、咖啡、茶、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避免芹菜等粗纖維食物,以免下肚后摩擦脆弱胃壁,使傷口更難愈合;空腹時也不要喝可樂等碳酸飲料;油炸食物會加重胃潰瘍患者的消化負擔,且會致使血脂升高,也要避免攝入;腌制食物中含有過量鹽分以及部分可致癌物,也應避免過多攝入。此外,急性胃炎患者由于反復發病和出血癥狀,容易出現缺鐵性貧血,因此食物應選擇含鐵豐富的紅肉及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例如橙子、檸檬等,以促進鐵質吸收。
胃潰瘍患者應避免服用阿司匹林、對乙酰氨基酚等解熱鎮痛類藥物以及糖皮質激素類、吲哚美辛、保泰松等藥物。這主要是由于上述藥物會直接作用于胃腸道黏膜上皮細胞,誘發應激性潰瘍,引起胃腸道黏膜糜爛甚至穿孔。除此之外,一些抗生素類藥物也會使胃潰瘍患者出現上腹部不適癥狀,比如嘔吐、惡心、胃炎等,不利于潰瘍修復,也要避免使用。因此,胃潰瘍患者應主動咨詢醫生,了解用藥禁忌,為潰瘍修復提供良好的條件。已服用感冒藥的潰瘍患者,可同時配合服用治療潰瘍的藥物,如洛賽克、耐信等,以防止感冒藥對腸胃的刺激。
胃潰瘍的病因有很多種,根據病因不同藥物也不同,服藥的時間也不相同。
抗酸類藥物:主要作用是中和胃酸及十二指腸的酸度,因此服用時間宜安排在飯前半小時或飯后1~2小時。
抗膽堿類藥:主要作用是減少胃酸分泌,解除平滑肌痙攣,延長胃的排空時間,因此服用時間應安排在飯前15~30分鐘。
胃黏膜保護劑:主要作用是保護胃黏膜,使其免受胃酸及胃蛋白酶的刺激,從而促進潰瘍的愈合,故在飯前半小時和睡前半小時服用最理想。
抗胃泌素藥物:其對胃泌素有競爭性阻斷作用,最好在飯前15~30分鐘服用。
促進胃排空藥物:可促進胃排空,縮短胃酸和胃蛋白酶與潰瘍的接觸時間,減少膽汁反流,防止膽汁對胃黏膜的損害,減少食物對胃竇部的刺激,并有助于潰瘍愈合。因此適宜在飯前半小時服用。
臨床發現,長期精神壓力過大會導致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胃液分泌失調,胃黏膜血供減少等,容易引發胃病。所以,胃潰瘍患者要保持心態平和,不要壓力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