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虎
摘 要 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問卷調查法、數理分析法、實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對武威市第六中學體育特長生的基本情況、師資力量、場地設施等進行調查分析;調查顯示:體育特長生的訓練與文化課的學習有沖突,訓練場地單一,設施陳舊,家長對學生的支持力度不夠。研究其現狀,對體育特長生訓練的開展起到促進作用。
關鍵詞 高中 武威市第六中學 體育特長生訓練現狀
中圖分類號:G812.5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x.2021.03.063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Training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with Special Physical Skills
——Take Wuwei No.6 Middle School as an example
LIU Xiaohu
(Wuwei No.6 Middle School, Wuwei, Gansu 733000)
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interview, questionnaire, mathematical analysis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basic situation, teachers' strength and site facilities of the sports specialty students in Wuwei No .6 Middle School. The study of its present situation plays a role in promoting the training of sports students.
Keywords high school; Wuwei No.6 Middle School; current situation of sports students training
0 前言
幾年來,隨著高考壓力的日益劇增,體育高考愈來愈備受師生家長的關注。再者隨著國內各大體育院校及相關大學的體育專業的考生擴大,“體育”成為吸引廣大體育教師、學生家長、愛好體育的學生注意力的焦點,成為心目中跨入象牙塔的路徑。[1]這不僅使得社會廣泛關注高考體育,也使得廣大家長、老師對體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體育高考的人數在逐年猛增,因為有一定數量的人群將此視為學生升學的捷徑。但在對體育特長生的訓練上確實非常不容易的,它牽扯到學生的受訓時間,個人的天賦,教練員的執教能力,場地器材等因素。[2]所以學校體育高考生面臨非常嚴峻的考驗。需要注意的是,高中體育特長生的培養是一個長期且多因素相互協作過程,只有在學校領導、班主任、任課教師、體育教師多管齊下、齊抓共管、共同管理下,關注學生的每個環節,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3]
1 武威六中體育特長生情況分析
1.1 武威六中體育特長生年級的統計
甘肅省體育統考分為三大類:田徑類,球類,武術、體操類。總分300分,其中基本素質占百分之七十(包括一百米跑、立定三級跳遠、原地擲鉛球);專項成績占總分的百分之三十。由于師資問題本校的專項只能在田徑(類)以及籃球、排球、足球中選擇。并且個別選擇武術專項的同學需要通過課余時間在武威市體校進行專項學習。由于客觀原因選擇武術專項的很少并且沒有選擇體操專項。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28.3%的學生為高一年級,32.8%的學生為高二年級,38.6的學生為高三年級,高三年級選擇加入的人數最多。通過對學生和教練員的訪談了解到,這部分隊員是在文化課成績不理想的情況下,為了達到上大學的目的而甚至在將進入高中沖刺階段的高三階段參加訓練。
1.2 武威六中體育特長生訓練現狀調查
1.2.1 武威六中體育特長生的訓練動機情況
個人行為的初衷關系到整個行為的成敗與否,正如美國著名社會學家、教育家皮爾斯指出的:“在人的發展過程中,家庭、學校、環境只是影響人的第二層因素,而首要的是人的自我期望”。[4]通過數據的觀測,我們不難發現,興趣使然的同學占到總人數的百分三十;而進入大學則占到了幾乎一半。由此我們可以斷定,升學是學生進入高考訓練隊的主要原因,當然也不排除與其他原因兼顧。
1.2.2 武威六中體育特長生訓練時間的情況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體育特長生訓練時間在1-2小時占25.71%,2-3小時的人數較多占70%,3小時以上的人數占4.29%,根據隊員的身體發育特點來看,兩小時左右是最為合理科學的訓練時長。過短無法達到訓練的預期效果,而訓練時間太久容易疲勞堆積、造成損傷,對文化課的學習產生消極影響。
并且體育特長生訓練年限在一年以下占20%一至兩年人數較多占47.1%,兩年以上以上的人數占32.9%,通過訪談法得知,隊員并非都是高一年級入隊,而是有一部分是在高二年級入隊。
2 武威六中體育特長生訓練支撐情況
2.1 教練員的基本現狀
三位教練員在年齡、學歷、資歷、經歷上均有較大差異。老教師固然有著豐富的訓練經驗和教學經歷,同時凸顯出許多問題。由于歷史原因,知識結構陳舊,教學訓練多為經驗主義至上,不善于接納新知識,歷史欠賬過多。相較年輕教師而言,擁有高學歷、先進的知識結構,善于駕馭新的教學手段和方式,但經驗嚴重不足,往往會出現想法與現實情況無法接軌的情況。這當中的中年教練雖然學歷不及年輕教師,但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實踐經驗,可以很好地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操作,也是教練團隊的核心。并且需要注意的是,三位教練均為男性,對于女隊員的訓練存在一些障礙,特別是關于女生生理期訓練問題的處理。
2.2 武威六中體育特長生家長對特長生訓練支持的情況
通過對家長的訪談,大多數家長可以很好地支持孩子的意愿,但是有一部分反對的家長主要理由有以下兩點:一是世俗觀念作祟,始終信奉者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舊思想,對于體育的看法還停留在舊的歷史情景中。二是,家長認為從事體育訓練過于辛苦,而且將來就業前景堪憂。
2.3 武威六中學校領導對特長生支持情況
通過訪談我們得出,支持體育訓練的原因并非學校領導對體育有著理性的認知,而是體育是為學校爭得榮譽的另一途徑,單純地將體育視為工具。而反對的原因也同上述家長的看法基本雷同。所以,對于體育大發展和社會的認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盡管如此學校也有一定的獎勵機制,成績優秀的學生通過階段性測試可以得到一定的額獎勵,且多增多得。而這一屆僅有8人拿到了升學獎勵,可見升學率只有11.4%可謂是大浪淘沙,教練員的訓練的水平亟待提高,當然這也不僅僅是教練員單方面的責任。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1)訓練隊人數龐大,在體育統考中的上線率近三年一直保持在半數以上,但是升學率均在十人左右(2017年為12人,2018年為9人,2019年為11人)。這暴露出訓練與文化課學習間的矛盾沖突。
(2)師資力量嚴重不足,三位教練員各帶一隊進行跟班。術業有專攻,由于師資不足,可供學生訓練選擇的專項為單一,無法滿足因材施教的原則。
(3)學校領導對體育的認知不足,對體育教學的投入嚴重不足。并且場地器材陳舊,不僅影響訓練質量還增加了訓練的安全隱患,會造成不必要的損傷。
(4)家長是學生堅實的后盾,由于對體育及高考體育缺乏客觀認識和深入了解,對于學生的支持不足。
3.2 建議
(1)首先要在根本上解決這一困境,就是配足配齊學校體育教師。只有充足的教師人員加入教練員的隊伍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訓練。學校也應當發揮平臺作用,為教練員爭取爭取更多的外出學習機會,使教練員不更新知識結構、提高技術水平。
(2)制定科學合理的訓練計劃,并且在保障學生訓練的情況下督促隊員認真學習文化課,處理好訓練與文化課學習的矛盾。使更多隊員可以如愿進入大學的校門,而盡可能多地避免“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情況。
(3)學校領導也應當加強對體育了解,加大對體育的投入,更新現有教材教具,維護更新場地設施,努力營造一個較好的訓練環境。
(4)教練員可以通過“家長會”的形式對家長們給予體育及體育統考常識的普及,并且引導家長進行相關的了解,與家長分享了解的多種渠道,使家長逐漸對體育和體育統考有一個較為客觀的印象和深入的了解。
參考文獻
[1] 楊力.普通高中體育高考生培養與高校體育院系接軌設想[J].運動,2018(17):98,58.
[2] 王繼梁.都勻市普通高中體育高考生培養現狀與對策研究[J].科技通訊,2017,15(20):170-171.
[3] 徐保峰.淺談體育高考生的培養與管理[J].中國校外教育,2018(19):19,49.
[4] 劉建超.體育高考生教學和管理探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8,8(15):219-20.
[5] 陳靈芝.淺談我國教育目的要求下體育高考生的培養[J].當代體育科技2014,4(02):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