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健



摘要:目的:冠心病PCI術后應用優質護理的價值研究。方法:選取行PCI術的冠心病患者90例,按照入院先后順序分為對照組(常規護理)和觀察組(優質護理),兩組干預前后心理狀態(MSSNS)、生活質量(SF-36)、并發癥發生率及護理滿意度評分對比。結果:干預后觀察組MSSNS評分低于對照組,且觀察組SF-36評分、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冠心病PCI術后患者護理中應用優質護理可改善其不良情緒,降低并發癥發生率的同時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而增加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借鑒。
關鍵詞:冠心病;PCI術;優質護理;心理狀態;生活質量
冠心病為臨床常見疾病,主要發生于40歲以上人群中且男性多于女性,近些年受生活水平、人口老齡化等因素的影響,冠心病患者數量明顯增加且逐漸趨于年輕化,已經成為危及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本文主要對90例冠心病PCI患者展開研究,觀察常規護理、優質護理中在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1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接收的行PCI術的冠心病患者90例,時間為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間,按照入院先后順序分為兩組,對照組45例,男女各26例、19例,年齡45~76歲(57.58±6.74)歲,觀察組45例,男女各25例、20例,年齡46~76歲(57.55±6.65)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無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確診為冠心病且符合PCI手術適應證;無認知障礙或溝通障礙的患者;臨床資料較為完整的患者;依從性較高的患者。排除標準:合并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發癥的患者;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嚴重衰竭的患者;患有惡性腫瘤或傳染性疾病的患者;智力或精神異常難以配合治療及護理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知曉此研究內容,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經過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常規護理:依醫院規定提供基礎護理,向患者普及疾病知識,提高其認知水平并強調應注意的事項,術后根據其具體情況予以生活、飲食及用藥等方面的指導。
1.2.2 觀察組
優質護理:①基礎護理:入院后醫護人員要積極熱情的接待,給患者及家屬留下較好的印象術后準備,將其護送至重癥監護病房后妥善安置,每天做好相應的護理措施,保證病房及病床的干凈整潔,盡量滿足患者的需求以促使其身心舒適。②生活指導:冠心病患者多數為老年人,PCI術后因肢體制動導致其活動不便,生活不能自理,醫護人員要為患者洗臉、更衣、擦洗等,注意環境衛生。③心理護理:患者手術治療后在重癥監護室內沒有家屬的陪伴會產生各種不良情緒,如焦慮、抑郁等,且其還會因為術后并發癥及預后等情況導致心率及心肌耗氧量增加,不利于康復。所以醫護人員要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積極與其溝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術前詳細講解PCI術治療的流程及作用,強調手術治療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提高患者的重視,術后可邀請愈后良好的患者現身說法,分享自身經驗以減輕患者的不良情緒。另外對于患者提出的要求,在不影響病情的前提下,醫護人員應盡可能地滿足以提高其依從性。④飲食護理:術后醫護人員提醒患者要多喝水,可促使造影劑快速排出。詳細記錄其尿量,協助患者呈平臥位,對于喝水容易出現嗆咳的患者應采用吸管,根據患者的術后情況指導其合理飲食,做到少量多餐,提醒患者不能過飽以免導致腹部不適,可增加新鮮蔬菜及粗纖維食物的攝入以保證大便通暢,對于不能自行進食的患者醫護人員可以喂飯以為其補充適當營養。⑤用藥護理:術后遵醫囑予以患者相應的藥物,輸液時醫護人員要控制好速度需勻速輸入,且要加強對患者的觀察及時更換輸液袋,另外對于口服藥物要向患者說明其用藥劑量及方法,必要時可標記于藥盒上,叮囑患者一定要按時按量用藥以保證治療效果。⑥病情觀察:醫院采取彈性排班實施APN排班,降低交班次數,以保證全程對患者實施觀察及護理,醫護人員可以動態掌握其病情及心理狀態,這在一定程度上會降低其并發癥的發生率。⑦健康宣教:患者出院前醫護人員需評估其心理狀態然后再展開健康宣教,使其能認識到冠心病中存在的危險因素,提醒患者出院后一定要控制血壓、血脂及血糖。戒煙酒的同時也要控制好體重,遵醫囑用藥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也可根據其實際病情選擇合適的鍛煉方法,如散步、打太極拳等。另外,叮囑家屬要監督患者,并提醒其定期復查以促進預后恢復。
1.3 觀察指標
①采用MSSNS量表評估患者心理狀態,共有38道問題,分為4級評分,臨界分值60分,分數越高患者心理狀態越差。②應用SF-36量表評估患者生活質量,該量表共有8項內容,總分100分,評分越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③對比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主要包括尿潴留、失眠、出血。④應用隨機調查問卷的形式評估患者護理滿意度,其主要有四項內容,即基礎護理、健康宣教、服務態度、操作水平,總分100分,各項25分,分數越高滿意度越高。
1.4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22.0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卡方檢驗。P<0.05差異顯著。
2結果
2.1 兩組干預前后MSSNS、SF-36評分對比
干預后觀察組MSSNS評分低于對照組,且SF-36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護理滿意度評分對比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討論
以往臨床在冠心病患者治療中雖能改善其心功能,但整體療效欠佳,而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提升,PCI術廣泛應用于臨床冠心病患者的治療中,其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且創傷小,能快速緩解患者的癥狀,穩定血流動力學的同時也能促進心肌細胞功能的恢復,廣受臨床醫生及患者的青睞[2]。但術后患者仍可能再次出現心絞痛、心梗等,這主要與其生活習慣等因素有關,為能保證患者的治療效果予以其護理措施是必要的。
常規護理為臨床常用護理方法,主要是遵醫囑提供護理服務,在臨床冠心病患者應用中有一定的作用,但因其內容簡單,再加上患者的要求不斷提高,常規護理已不能滿足其要求導致滿意度較低,針對此種情況應選擇一種高效的護理方法。優質護理為臨床新型護理模式,目的是為患者提供全面且優質的護理服務,以促進其身體的恢復進而增加滿意度。護理過程中醫護人員會從多方面予以患者幫助,對其生活進行指導的同時還會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普及疾病及手術治療的相關知識,加強其重視進而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另外醫護人員會根據患者的術后情況,對飲食進行合理的安排,指導其多食水果、蔬菜及粗纖維食物防止便秘的發生。且護理期間還會加強對患者病情的監測,及時予以相應的護理措施以最大程度降低其并發癥的發生,等到患者病情基本穩定后就可安排出院。醫護人員先對其進行出院指導開展健康宣教,叮囑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項要求家屬進行監督以保證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按時按量用藥促進病情的康復[3]。有研究資料顯示冠心病PCI術后護理中應用優質護理不僅能降低并發癥的發生,還能有效增加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與此研究結果一致。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MSSNS評分低于對照組,且觀察組SF-36評分、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優質護理在冠心病PCI術患者護理中效果明顯,不僅可改善心理狀態也能降低并發癥,提高生活質量進而增加患者的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肖靜,趙敏,朱麗婭,等.舒適護理對冠心病PCI圍術期患者的心理狀態及預后影響[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8,41(10):1309-1312.
[2]王瑩.護理風險干預措施在冠心病PCI術后的應用效果觀察[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8,18(2):149-150.
[3]李佳佳,劉彩娜,賈利平.針對性護理對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行PCI術患者的影響[J].遼寧醫學雜志.2020,34(4):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