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義濤 秦崇勝
【摘? ? 要】近年來,我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各個領域都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和發展,但是,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對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以下簡稱“四史”)的了解卻十分匱乏。因此,加強對新時代大學生“四史”的學習教育,引導新時代大學生以史為鏡、以史明志非常重要,所以必須建立完善大學生“四史”活動的思想和教育路徑,創新大學生“四史”活動的內容和教育主體,提升廣大大學生對于“四史”的興趣和意識,不斷地引導廣大大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學史明理,不忘初心,以史明志,勇于擔當。
【關鍵詞】大學生? 四史? 學習教育? 路徑探究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7.013
2021年2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明確提出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正當其時且十分必要。因此,全國各地掀起了學習“四史”的熱潮。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我們黨歷來重視黨史學習教育,注重用黨的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確方向,用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用黨的實踐創造和歷史經驗啟迪智慧、砥礪品格,這也彰顯了新時代大學生學習“四史”的重要性。
一、“四史”的內涵
“四史”分別指的是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黨史是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不斷地走向成熟的一部實踐歷史;新中國歷史就是中國共產黨促進和建設新中國的一部偉大實踐歷史;改革開放歷史是中國共產黨促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自我完善及其發展的一部實踐歷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是中國共產黨引領全球化和促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歷史,在發展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始終是核心和重要政治武器。由此可見,通過對“四史”的學習,大學生能夠深刻地認識到紅色政權的來之不易、新中國的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來之不易,深刻地認識到中國共產黨先進的思想、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追求、純潔的政治素養,以史為鏡,進一步地檢視和校準自己的坐標,做到人人都不忘這段歷史、不忘這段初心,知史愛黨、知史愛國。
二、學習“四史”的重要性
(一)利于大學生了解歷史,珍惜當下
“四史”教育更像是精神上的國防教育,大學生通過對“四史”的學習,可以從歷史中分析出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的規律,結合當前的國際趨勢增強憂患意識。歷史是最好的一本教科書,讓人們在歷史的旅途中駐足回首,吸取經驗和教訓,增強自己的憂患意識,從而讓人們回憶走過的歷程,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二)是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需要
當前階段,我國在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及其主流傾向是健康積極向上。當代大學生的政治思想和社會政治道德觀念也已經日趨成熟,我們應該始終具有強烈的中華民族文化自豪感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自信心,熱愛我們的共產黨,熱愛我們的祖國,熱愛我們的特色社會主義,堅決地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及黨的基本路線和國家方針政策。我們應當樹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崇尚科學知識,渴望自己成才,重視自己的專業知識能力儲備,積極投身社會實踐活動,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在職業道德的發展趨勢上不斷地追求公平、內心真誠、無私奉獻,對知識渴望強烈,學習態度端正。同時,也確實存在著一些值得我們特別注意的地方,如不夠認真地重視國內外重大事件的思考和探究,社會責任心不夠堅定,在思想政治課教育方面的重視度還不夠。所以,加強新時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四史”的教育對于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文化教育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促進大學生的意識形態和思想政治的培養與形成,使其建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三)利于大學生樹立理想目標,追求自我價值
新時代大學生由于物質條件十分優越,在大學生涯中很容易浪費青春、缺乏信念及理想,“四史”的學習教育可以讓大學生從歷史中獲得理想信念,而“四史”教育中的長征精神、雷鋒精神、奧運精神、抗疫精神等不僅被認為是珍貴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也被認為是廣大大學生在思想上樹立自己的遠大抱負、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時期必須要借鑒和利用的寶貴資源,學生只有通過汲取“四史”教育中的精神,才能獲得源源不斷的動力和能量,在人生道路上不畏艱難、勇往直前,在遇到荊棘時永不放棄自身、永不退縮逆境的理想信念,進而形成強大的青年力量。
三、“四史”融入大學生的實踐路徑
(一)“四史”與課堂相結合
使“四史”與思政課相結合,并建立長效機制,可以更好地督促大學生學習。而且將“四史”的學習教育融到思想政治教育,通過對中國歷史和社會現實之間的緊密結合,能夠有效地直接幫助大學生真正樹立理想信念,這樣就可以有助于提高廣大青年學生對思政課學習的親和力、時代性和針對性,有助于不斷促進學生思想性、學理性相互協調、和諧統一,歷史觀與“三觀”協調統一,有助于不斷提高大學生對中華民族的歷史認同感和自豪心,有助于不斷提高廣大青年一代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道路、理論、制度及其歷史文化的整體認識與基本了解,從而真正做到知史、愛黨、愛國。
(二)“四史”與文體活動相結合
第二課堂占據著高校大學生在校的主要位置,因此,可以借助第二課堂去發布與“四史”相關的活動。如:開設新生入學“四史”教育講座,進行“四史”文學作品誦讀,舉辦思政“四史”辯論賽和演講賽,舉辦“四史”相關電影和音樂舞蹈劇欣賞,實地尋訪相近紀念館或烈士陵園,感受其奮斗歷程,開設“四史”學習讀書會及專題圖書展等。要積極地鼓勵和創作以中國共產黨歷史為主要題材的優秀文藝作品。抓好大學生“四史”學習教育,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這樣不僅利于“四史”學習教育,而且以一種令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去進行學習,進而培養其意識和興趣。
(三)“四史”與互聯網相結合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互聯網技術也越來越發達。因此,大學生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多媒體平臺進行“四史”學習教育。充分利用好學習強國、學習通等學習軟件,通過青年大學習、中國大學生在線等網絡平臺,組織大學生參加網上“四史”知識闖關進行學習。充分挖掘歷史故事、典型人物,通過視頻報告、演講等形式展示大學生學習“四史”的成果,讓大學生在感受新中國發展的腳步和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形成“四史”學習教育網絡品牌,并以品牌項目帶動學校“四史”學習教育的開展,打造大學生“四史”學習教育網絡陣地。在互聯網上學習“四史”不僅方式更加靈活,還可以擴大參與主體。
(四)建立“四史”學習長效機制
著力于全員范圍的覆蓋,做到以學史為明志,推進“四史”的學習教育具備寬度及廣度。加強統籌兼顧,制訂學習計劃、明確學習領域、健全學習機制,切實把持續開展“四史”學習教育工作作為迎接黨的成立100周年、深化“三全育人”整體性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行重點部署推進。
實施“四個納入”,將“四史”學習教育納入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學習工作安排,納入大學生的理論學習宣傳活動計劃,納入學生干部等各種類型的培訓,納入理論學習研究的專項課題。堅持以上率下、帶頭示范開展“四史”特色專題團課,發揮其領頭模范作用,強化大學生的學習自覺,推動“四史”學習走實走深。
四、總結
歷史與實踐證明,貫徹落實好“四史”的學習教育,對研判黨情、國情、世情,科學把握黨和國家所處的歷史方位;對批判錯誤思想潮流,理清歷史線路;對汲取治國理政經驗方法,提高治國理政水平質量;對增強理想信念教育和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對發掘利用好紅色文化資源,推動思政課創新,掌握學習研究的話語權、研討權等都具有重要意義。學習“四史”對大學生有著巨大的影響。“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以銅為鑒,可以校正衣冠。以人為鑒,可明得失”。增強歷史的責任感,掌握歷史的思維性,具備歷史的眼光高,才能始終堅定對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和新中國發展歷史的理解和自信,進而始終堅定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事業更加有理解和自信,進而永久地保持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先進性和鮮明的純潔性,保持中國共產黨團結和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繼續前進,最終達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總之,“四史”學習教育對大學生的影響深遠,為了大學生更好的成長,應帶動他們積極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