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紅樓夢》中有很多水平很高、反映人物性格的詩詞,這些詩詞對構建小說脈絡、推動情節發展、刻畫人物性格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作用。為了深入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本文以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紅樓夢》整本書閱讀單元任務4為例,合理引導學生課前閱讀,并以“課前任務單”為杠桿撬動整本書閱讀的支點,從而有效實施單元任務教學。
關鍵詞:《紅樓夢》;整本書閱讀;任務群;課前任務單
教師對整本書閱讀教學的關注,大多集中在如何精心組織課堂教學,卻忽視了當下教學中難以完成閱讀任務的困境,尤其對如何指導課前閱讀、如何保證自主閱讀時間等方面缺乏足夠的重視和有效的策略。開發課前任務單,既能讓課外自主閱讀變得可控,也是引導學生把讀書作為一種自覺的追求。課前任務單可以視作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支點,是學生主動發現知識、積極運用技能的動態學習過程。本文將以統編版必修下冊第七單元任務4為例,通過設計課前任務單,對指導學生整本書閱讀做一點探究和嘗試。
一枝一葉總關情
——單元學習任務4:欣賞小說人物創作的詩詞
(課前任務單)
學習任務1明確目標
1.辨析書中詩詞運用的手法,體會作品語言的豐富性和唯美性。
2.揣摩書中詩詞里的隱喻性,體悟作者婉約隱喻的語言表現力。
3.通過對詩詞的探究和賞析,感受作品借助詩詞塑造人物性格。
學習任務2定向深讀
一、定向章節
活動設想:《紅樓夢》一書的精髓要借助適宜的方式才得以呈現,其中一個突出的表現就是詩詞數量眾多。本環節為學生選取定向章節,并不是束縛學生閱讀的自由,而是為了避免因篇幅過長喪失閱讀的趣味性和持久性,同時也是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定向深讀,聚焦閱讀視野,讓學生感受到詩詞對人物性格的呈現、對命運的預示都有著重要作用。具體內容詳見表1。
二、深讀路徑
活動設想:《紅樓夢》善于把敘述性語言和詩詞歌賦融合在一起來呈現主旨,從而使作品兼具寫實和詩意。《紅樓夢》有二百多篇詩詞曲賦,學生難以在短時間準確地理解每首詩詞。“深讀路徑”的設計,就是讓學生帶著問題和導向閱讀,嘗試把相關的詩詞進行分類。學生在閱讀中完成理解不同詩詞需要運用不同思維方法的體驗,這也是初步培養學生收集、分析和利用文本信息的能力。文學類作品偏重于形象思維,但有針對性的思維方法的運用能有助于提升課前閱讀的效率,學生的思維品質也會在閱讀過程中得到提升。詳見表2。
活動步驟
活動1:課前預讀——學生重點研讀《紅樓夢》中林黛玉和薛寶釵所作的詩詞,揣摩作者善于運用詩詞使人物描寫更形象,從而展示出寶、黛二人不同的角色性格。
活動2:研讀展示——學生以自讀任務單的形式,分組進行圖文展示并交流、討論。
三、深讀示例
活動設想:本環節是基于學生的立場,而不是基于教師的立場。教師要引導學生從自己最有感觸的詩詞作品入手,關注人物形象的塑造。對于整本書閱讀,教師不能只提要求,不做示范;只顧講解,缺少實踐。教師要重視示范和引導,通過展示具體的閱讀方式,引導學生學會關注和反思自己的閱讀思維過程,讓學生把閱讀行為轉化為“做事”,并在“做事”的過程中選擇合適的閱讀策略。從課堂教學角度來看,整本書閱讀方法的缺失,實踐活動過于單一,學生的有效閱讀行為就難以發生。上一環節的設計雖然立足文本,緊貼學生實際,但在實際完成的過程中難免不出差錯。本環節重在“示例”,這樣定位,既是對學生閱讀和展示的細化,同時也是以教師“示例”的方式,在學生自主閱讀的基礎上,對閱讀中存在的問題加以解決,教會學生如何通過閱讀作品中的詩詞來把握人物的特征。只有學生充分地閱讀、思考,再加上教師有針對性地展示,整本書閱讀教學才能夠給學生以素養上的提升。教師展示自己的閱讀痕跡和過程,要具備一定的操作性和復制性,便于學生模仿和借鑒,比如采用批注式閱讀和思維導圖的方法,對作品中的重點詩句加以標注,并在學習小組間推薦、分享。
1.批注式閱讀
學會用批注式閱讀,就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留心感受最深的地方,用批語記錄閱讀的體會。教師要提前示范,給學生以參考。之前的展示環節,是給教師一個了解學生閱讀能力的窗口,通過具體的了解和觀察,有利于教師以更恰當的示例,進一步深化學生的閱讀過程。
2.思維導讀圖
本任務單的學習目標分別是“辨析書中詩詞運用的手法”、“揣摩書中詩詞里的隱喻性”、“感受作品借助詩詞塑造人物性格”,基于以上設定,思維導圖就應以“紅樓夢詩詞”為核心,從“語音修辭”、“塑造人物”和“讖語類型”三個維度進行分類呈現。語音修辭可以根據書中詩詞的表現形式,從疊音、疊韻、比喻、借代等手法梳理書中詩詞常用的技巧,引導學生體會作品語言的豐富性和唯美性。“讖語類型”對應之前自讀任務環節中的具體詩詞,如山水景物、蟲魚花鳥和歷史典故,在歸類中體會作者婉約隱喻的語言表現力。“塑造人物”是思維導圖中重點所在,可以根據書中詩詞的特點,分為“詩詞對人物命運的揭示”和“詩詞對人物性格的映現”兩部分。同時,以任務單前期開展的閱讀活動為鋪墊,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實際閱讀體會,進一步的細化詩詞對人物的塑造功能。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個性、情感和人物三個方面進行梳理和歸納。
《紅樓夢》作為一部經典的文學作品,它的核心價值體現在作品中一系列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及其精神內蘊,所以,學生要清醒地認識到,只有當詩詞等內容與人物塑造關聯起來,這樣的思維導圖才是必要的且有效的。深讀示例環節,其實也是讓學生學會借鑒已有經驗,但也不能盲目跟從,唯有時刻保持理性的反思,才能沿著過去的經驗,構建出新的有效的經驗。
學習任務3借石攻玉
活動設想:“導讀”所選的書籍學術性較強,重在引發思考;“賞讀”重在閱讀、摘抄,給學生提供理解文中詩詞的方法;“品讀”則是創設情境,關聯學生的閱讀經驗,并以報告單的形式展示閱讀成果。新課標建議學生不但要閱讀整本書,更要具備閱讀其它相關學術資料的意識,反復閱讀、深入思考,這樣才能真正走進文本,了解作品的語言魅力和學術價值。導讀、賞讀、品讀,既是閱讀的深化,也是對“整本書閱讀”方法和過程的引領,能夠體現“整本書閱讀”的自主性。
活動一:研讀名篇
(一)導讀
閱讀下面三則材料,可以讓你在學方家讀書中得其法,聽名師心得中尋路徑,薦名家書目中促深思。讓學生掌握一點簡單的文獻研究方法,從而獲得參與文學研究的體驗。
材料一:邢怒海《〈紅樓夢〉詩詞曲賦的功用與修辭特點》
材料二:楊贏《我們應該如何讀〈紅樓夢〉》
材料三:①《紅樓夢詩詞曲賦鑒賞(修訂重排本)》
作者:蔡義江中華書局出版
②《紅樓夢詩詞鑒賞辭典》
作者:何士明上海辭書出版社
③《紅樓夢詩詞全鑒(典藏誦讀版)》
作者:李楠中國紡織出版社
(二)賞讀
材料四:湘云愛表現的個性(節選自《蔣勛說〈紅樓夢〉》)
材料五:詩如其人各顯其性(節選自仲躋和、徐兆熊《〈紅樓夢〉寶釵黛詩詞個性風格比析》)
(三)品讀(詳見表3)

活動二:觀看視頻
環節①:“海棠詩會”:在87版電視劇《紅樓夢》中,探春可謂“才自精明志自高”,一直很活躍。她發起的第一次詩詞大會,對應的是書中第三十七回“秋爽齋偶結海棠社蘅蕪苑夜擬菊花題”。這一次詩詞的題目是吟詠白海棠。(15分鐘左右)
環節②:教學微課:《一曲紅樓多少夢》。詳見表4。
實踐后的思考:“整本書閱讀”的主要任務是讀,這個“讀”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讀”,而不是傳統教學中的“教”。所以,依靠傳授式、講解式,很難解決課時數和閱讀的困難,也難以落實大單元的任務要求。“課前任務單”的開發,就是研究如何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集中注意力和減少畏難情緒,探索整本書閱讀的思維方法,同時也是“催化”教師轉換教學角色,成為學習活動的設計者和評價者。
(作者:杜飛,安徽省馬鞍山市第二中學高級教師)
[責編尹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