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進入課程層面的整本書閱讀與我們習見的學生課外自由化、興趣化和散點化的閱讀不同,課堂實踐中的整本書閱讀要體現它的課程價值和教學價值。教學價值則指向三大問題。第一,選擇什么樣的整本書來閱讀?第二,以什么樣的方法來閱讀整本書?第三,以何種方式來評價整本書閱讀的效果?簡言之,即讀什么、怎么讀和如何評價的問題。我們以《老人與海》為例,探討以什么樣的方法來閱讀整本書。
關鍵詞:高中;小說;整本書閱讀
2017年《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將“整本書閱讀與研討”作為15個學習任務群之一,貫穿于必修、選修課程之中,使整本書閱讀從理念倡議層面正式進入課程層面,在語文課堂實踐中落地生根。下面以海明威的《老人與?!窞槔M行整本書閱讀的教學設計。
一、選取《老人與?!纷鳛檎緯喿x的理由
人教版必修1到必修5的課文中,外國文學作品的選錄包括演講稿、小說、話劇、散文和科普文,但選為必讀課文的僅為2篇,其他皆為自讀課文,學生對于外國文學的了解并不多。從理論上說,只要是公認的經典著作,只要讀進去了,就會有收獲,但這并不意味著在實際操作中就能行得通。因為整本書的閱讀者是高中生,是十六七歲的青少年,應考慮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方式等具體學情?!独先伺c?!纷鳛樾≌f較其他文體具有更大的吸引力,能夠滿足高一學生閱讀需求,尤其是高中生易受影視作品、武俠小說、科幻小說等的影響,具有很強的英雄主義情結,而老人桑提亞哥的硬漢形象可以讓學生對“硬漢”“英雄”產生正確的認識,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具有深刻的思想意義。
另外,一般情況下,整本書閱讀所選用的整本書選取有三個途徑:一是由教材節選章節輻射到整本書,比如學習《老人與海》后,可指導學生閱讀完整的《老人與海》。二是根據學生閱讀興趣自主選定閱讀篇目。三是教師在調研學情的前提下,指定統一的閱讀篇目。相對而言,第一個和第三個路徑可行性更強,因為整本書閱讀最終要落實在學生的讀上面,并且是進行深度閱讀。教師在了解學生成長背景、閱讀愛好以及閱讀習慣的情況下,就所學課文拓展到整本書或者選擇一本能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書,進而通過一本或幾本書的閱讀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即“建構閱讀整本書的經驗,形成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提升閱讀鑒賞能力”。
二、《老人與?!氛緯喿x的實踐操作
(一)準備工作———為有目的地閱讀開列一個閱讀任務單
1.不論是購買紙質書籍閱讀,還是電子閱讀,一定要讀“原典”,選取優秀版本進行閱讀。要求暑假期間閱讀海明威的作品:《老人與?!贰短栒粘I稹贰队绖e了,武器》《喪鐘為誰而鳴》。同時摘錄文本中富有哲理性的語句,并試作點評。
2.了解海明威當時所處的社會背景,美國當時的社會現狀,明確什么是“迷惘的一代”。
3.了解《太陽照常升起》中的杰克、《永別了,武器》中的亨利、《喪鐘為誰而鳴》中的羅伯特·喬丹、《老人與海》中的老人桑提亞哥,說說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故事,感受海明威筆下的“硬漢”。
4.試著就小說中自己感興趣的方面,如語言特色、情節特點、人物性格、寫作手法或思想主旨等,寫一篇1000字左右的賞析文字。
5.學生全體參與、人人都要完成。
(二)課堂實踐操作策略
要想使整本書閱讀真正起到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作用,在具體的課堂實踐中就要想方設法搭建多樣化的語文活動平臺,讓學生在聽說讀寫思中提高綜合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提升思維品質、發展審美能力、擴大文化視野并增強文化自信。學校高一年級語文課時安排一般是每周6節,利用每周一的兩節課,用5周時間與學生一起開展如下活動:
第一周:朗讀交流,談感受;整合搜集材料,了解作者和背景。
第二周:批注交流情節,感受場景;感受人物形象。
第三周:探究意象的象征含義和多種寫作手法。
第四周:感悟小說的思想精神,拓展延伸,談認識。
第五周:寫作。
三、《老人與?!方虒W目標的確定
(一)知識積累目標
1.什么是“迷惘的一代”,了解海明威所處時代到社會背景。
2.了解海明威小說中的“硬漢”形象。
3.了解海明威“冰山”理論的創作原則和象征手法。
(二)能力提升目標
1.依據時間變化理清小說情節發展,體會豐富的人物形象。
2.賞析主人公桑迪亞哥的形象。
3.感受海明威在搏斗中的心理描寫以及在描寫老人的心理時寓情于景手法。
(三)精神成長目標
1.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英雄主義”情結。
2.體會作品中傳達的對自然、命運以及人生價值觀的理解。
四、《老人與?!穼W程設計
1.搜集整理——了解作者的人生經歷,當時的社會背景,美國“迷茫的一代”。
【活動1】識其人,知其文【第一周,2課時】
(1)上網搜索,自主查閱,搜集海明威的生平資料及代表作品,了解海明威一生的經歷與創作歷程,制作一份海明威人物小報,相互交流,展示分享。
(2)了解什么是“迷惘的一代”
(3)教學提示
海明威是世界文化名人,學習他的作品首先要對這個人,對當時的社會背景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解其文。制作海明威人物小報,在鍛煉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可以讓學生了解海明威豐富的人生經歷,執著的精神,堅定的信念,也有助于對文本的深度解讀。
2.內容梳理——進一步熟悉文本。
《老人與海》是美國作家海明威晚年完成的一部中篇小說,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他本人對這部小說的評價是:“一輩子所能寫得最好的一部著作。”
【活動2】海明威小說中的“硬漢”們?!镜诙埽?課時】
(1)閱讀《老人與海》《太陽照常升起》《永別了,武器》《喪鐘為誰而鳴》等??梢哉介喿x、批注式閱讀、探究式閱讀,力求做到深度挖掘。
(2)允許多種方式查找資料,制作卡片,分小組討論,小組代表上講臺演講,進行課堂交流。
(3)其他學習小組同學根據自己對文本的理解,提出異議,可當堂辯論,給出修改建議。
(4)教學提示
創設任務情境,引導學生通過研讀文本、細品文字、網絡搜索、小組合作等多種形式展開學習,比較任務活動,主要找出海明威小說中“迷惘的一代”特點,“硬漢”形象的區別。
【活動3】海明威小說的語言風格?!镜谌?,2課時】
(1)再閱讀,篩選信息勾畫《老人與海》中獨特的語言。
①海明威的“冰山”論創作原則
這個原則是1932年在他的紀實性作品《午后之死》(DeathintheAfternoon)中提出的。他說:“冰山運動之雄偉壯觀,是因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甭冻鏊娴闹挥邪朔种唬[藏在水下的則是八分之七,含蓄是海明威藝術風格的突出特點。他的作品都具有豐富的“潛臺詞”,產生“意在言外”“余音不散”的藝術效果?!独先伺c?!返膬热莺芎唵?,海明威選用了簡單的詞匯、簡單的句型結構和簡單的句間邏輯關系,顯示出一種樸素的尊嚴?!耙粋€人可以被消滅,可你就是打不敗他。”初讀起來十分簡單明了,但是細究下去,會發現簡單的故事具有難以窮盡的內涵,具有極其獨特的表現手法。
②海明威以“獅子”意象為代表的象征手法
象征是指用具體的事物表達抽象的概念。在具體事物和抽象概念之間并不是要有必須的聯系,當讀者讀到這些具體的事物時,他們會更加清楚地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和寫作意圖。在這部作品中,老人、海、槍魚、小孩還有鯊魚等等,他們很大程度上都被賦予了象征的意義。這一環節的設計以師生共同討論交流為主,教師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探究意象的象征含義。
(2)學生仔細閱讀并篩選信息,相關語句用波浪線劃出,尋找《老人與?!分小氨健钡嫩櫽?,以報告的形式進行展示。
(3)PPT展示學生搜集到的孩子、獅子、冰山、老人、海、金槍魚還有鯊魚圖片,VCR展示學生們制作的獅子和孩子的短片。
(4)小組合作交流,互相點評,提出修改建議。
(5)教學提示
此項工作比較繁復,學生課下的準備工作很多,要在對形象的思考,若能引導學生在文本的基礎上積極創新更佳。
【活動4】《老人與?!分欣先说木衿焚|?!镜谒闹埽?課時】
(1)歸納總結老人的精神品質,并通過篩選文本,作旁注,簡要分析。
①面對挑戰的勇氣與耐力
②征服磨難的樂觀與豁達
③困境中的自信堅定、永不言敗
④面對失敗的高貴傲骨
(2)分四組就老人的四種精神品質進行分析論證,一組代表闡述,由其他三組對闡述內容作出評價,要求做到公平、公正,評價準確到位。
(3)通過對老人精神品質的學習,對于這樣的英雄形象血氣方剛的高中生會有什么樣的心靈感悟?寫200字學后感,當堂完成,自我展示。
(4)教學提示
海明威筆下老人圣地亞哥在面對挑戰中擁有勇氣與耐力,在征服困難時無比樂觀、豁達,在困境當中自信堅定、永不言敗,在真正面對失敗時不向厄運低頭、高貴傲骨?!独先伺c?!分校先耸サ貋喐珉m然孤獨、虛弱,但這個英雄形象卻向世人展現了當我們在遭遇困境和挑戰時應當具有的精神和品質。這位打不垮的“失敗者”鼓舞了許多逆風前行的人們,啟發我們在逆境中應勇于接受挑戰、永不退縮,同時應敢于承受失敗,直面前方。
【活動5】《老人與?!肺懽鳌镜?周,2課時】
(1)給出三個方向進行微寫作訓練。
①人物形象式微寫作——“我心中的硬漢桑迪亞哥”
②語言風格式微寫作——學習海明威小說“冰山”原則,運用象征手法進行創作。
③描寫手法仿照式寫作——內心獨白式心理描寫,人物形像、鯊魚和景物環境的描寫方式的仿寫。
(2)一節課寫作,一節課組與組之間互評,優秀作品展示。
(3)運用這種方法進行微寫作訓練,外貌描寫一定要突出人物特征,人物特征一定要暗示人物精神。如文中對圣地亞哥的外貌描寫,那顆肉瘤、那道傷痕、那一條條的皺紋,不僅可以使讀者感受到他那令人敬佩的執著,而且也使學生體會到生活的艱辛,給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參考文獻:
[1]童志國:《整本書閱讀應為學生的心靈成長奠基——以〈平凡的世界〉為例》,《治教觀摩》2018年第5期。
[2]趙春輝:《冰山與獅子——從〈老人與?!悼春C魍男≌f創作風格》,《長春大學學報》2007年第5期。
[3]楊仁敬:《海明威:美國文學批評八十年》,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2年。
[4]馬蘭:《海明威的創傷體驗與硬漢形象的塑造》,《云南開放大學學報》2016年第3期。
[5]劉璐:《高中外國名著整本書閱讀研究——基于〈老人與?!档膫€案探索》(學位論文),蘇州大學2017年。
(作者:李靜,安徽省巢湖市第四中學教師)
[責編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