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課程改革持續推進的背景下,小學階段英語學科的教學目標有了巨大的變化,從對英語語言知識等方面的關注,轉變為對學生所具備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視。而對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而言,最關鍵的構成因素則是創新性思維。步入小學階段,英語教師應當重點關注在教學過程中,塑造學生具備創新性思維。鑒于此,本文首先圍繞培養小學生形成創新思維的作用以及英語教學近況進行闡述,針對如何科學塑造小學生的創新思維,進一步提出了合理有效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培養創新思維
【作者簡介】李弘佳穗,貴州省貴陽市觀山湖區第五中學。
一、培養小學生在英語課堂中形成創新思維的作用
一方面,對于推動教育教學的創新發展具有較大的積極作用。“塑造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這一教學要求,在新課程改革中被提出,全面體現了創新教育等教學理念。教師科學塑造學生具備創新性思維,不但能夠促進素質教育的有效實施,還能夠合理引導學生有規律地形成創新思想,為后續塑造創新能力等提供了條件,同時也為推動創新教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另一方面,對于推動學生實現綜合發展具有較大的積極作用。在過去固有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中,大部分英語教師將提升小學生的考試分數作為教學目的,在革新教學方式的過程中,過度關注學生的智力發展,而對學生的綜合發展、差異性獨特發展并沒有引起關注。所以,小學英語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活動時,務必對塑造學生的創新思維等給予關注,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全面推動學生的綜合發展。
二、小學英語教學的現況
1.教師的教學觀念傳統落后。在新課標的教育環境中,我國的教育事業面臨著全新的革新挑戰,然而,教學目標依舊是將應試教育作為核心。在這種環境下,教師的教學觀念仍然受過去固有的教學觀念所影響,過度關注學生的考試分數。教師在英語教學課堂中,仍然將自身思想及個人理解,當作整個教學課堂的核心思想,長此以往,便會使學生的思維過于刻板,阻礙了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2.教學模式欠缺創新。觀察目前小學階段的英語課堂教學可以發現,教師普遍受傳統英語教學模式的影響,仍然通過重點講解學科內容的方式開展英語教學活動。在這種教學環境中,學生自身的思維模式往往會產生較強的依賴性。英語不僅僅是一門學習科目,還是一種語言,英語學科實際上包含特定的自由性質,假如小學英語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只重視講解英語教材的知識,則會在較大程度上增加學生的學習困難,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進步并沒有良好的幫助。
3.學生的學習方式單調刻板。現階段,英語教師針對詞匯與句式開展教學活動時,普遍會采取引導學生了解并記住這部分英語知識的教學方式,但是并沒有切實為學生講解相關的學習技巧等,導致大部分學生在學習英語詞匯以及英語句式的過程中,往往將刻板記憶作為主要的學習方式,不具備實際應用英語知識的能力,無法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種學習方式不但無法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還將使學生對于英語學科的學習興致大幅度減少,使學生的創新思維發展遭受嚴重阻礙。
4.忽視培養創新思維的必要性。語言類學科有著較強的邏輯,然而在英語教學活動中,大部分小學英語教師往往沒有對此引起重視。小學階段的學生邏輯思維仍然處在發展中,因此,塑造學生具備創新思維的重要階段便是小學階段。小學英語教師在開展課程教學活動時,務必要對塑造學生的創新思維引起重視,既能夠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致得到合理提升,又能夠使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明顯提升,幫助學生為未來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學習基礎。
三、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有效策略
1.營造愉悅的學習氛圍,引發創新思維。通過研究可以發現,假如學生在英語課堂上始終抱有快樂輕松的學習情緒,便能夠展現出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創造能力,體現其英語學科的學習潛力。基于此,小學英語教師需要積極為學生營造愉悅的學習氛圍,同時利用語言以及神態等教學手段,科學啟蒙小學階段的學生,使其與教師之間形成良好的情緒感應,并且引發學生對英語學科的學習熱情,進而監督、指導學生開展主動學習。另外,英語教師在面對小學階段的學生時,務必用同等的態度對待每個學生,同時主動發掘學生的內在優點。通過這種方法能夠引導學生勇敢面對學習環節中出現的失誤,并且維護學生個人的差異化特性,使小學階段的學生在英語教學課堂中體會到樂趣。除此之外,英語教師還需要經常激勵學生勇敢實踐,使學生切實實現自身的課堂主體地位。積極營造愉悅的學習氛圍,既可以引發小學階段的學生開展自主探索學習,又可以加強新時代思維理念的有效交流,促使學生加強自主學習能力。
2.培養學生具備自主學習能力。進入小學開展學習,要求學生自身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而這項能力對于學生的學習質量而言,是最重要的決定因素。因此,小學英語教師在開展英語教學活動時,想要針對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進行培養,需要優先引導學生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為了實現這一教學目標,小學階段的教師不妨在英語教學課堂中逐步引導學生形成提前預習功課的學習習慣。提前預習實際上是學生在英語課堂教學的前期主動開展學習的環節,是開展自主學習的一種方式。學生提前預習課本內容的時候,需要實時抄錄下自身不明白的知識點。在正式英語課堂教學時,應當著重聽講自身掌握不足的知識。這樣,不但能夠使學生的自主學習等各項學習能力得到合理的培養,還能夠全方位加強學生的學習質量。而對于教師而言,這種學習模式是使教師整體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提升的關鍵辦法。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確保教學課程教學實現高質量的觀點被提出,這種教學方式完全符合新課改的要求。
3.創設語言實踐情境,實現創新表達。小學階段的學生仍然具備兒童的天性,相對偏好實施模仿行為。通過對人類的成長經歷進行觀察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往往是憑借模仿行為來展開學習語言的活動。小學階段的學生在教學課堂上利用模仿互動來獲取學習樂趣,還可以獲取學習成就感,這都是學生內心世界存在創造性思維的體現。所以,小學階段的教師應當積極為英語教學課堂創設豐富的語言實踐情境,并且牢牢掌握教材知識內容中的關鍵句式,認真規劃英語教學活動,進而全面激發學生對于英語學科的學習熱情,帶領學生在英語教學活動中,真正實現利用自身語言解讀教材的知識內容。
4.通過想象實現創新。事實上,實現創新的關鍵因素在于是否具備想象能力。只有學生具備自主創新思維,學生自身的想象力才能得到提升。對此,小學英語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不妨通過真實的圖像或是實際的圖畫等各項展示方式,科學引發學生的想象力。另外,英語教師還需要全方位塑造學生的想象能力。比如,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學習動物的英語名稱時,英語教師應當提前收集好動物的聲音,組織學生對其進行模仿。這種學習模式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動物角色扮演的行為,還能夠幫助學生更加順利地記住部分較難的英語詞匯以及其他具備較強理論性的學科知識。另外,教師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能夠科學刺激學生的創新思維,還能夠使學生的聰明才智得以發揮,全面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5.改善師生關系,鼓勵學生實現個性化發展。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直接影響著教學課堂的整體氛圍,與學生是否能夠在教學課堂中積極表達自身的觀點同樣具有直接的聯系。大部分教學課堂中,學生由于尊重或懼怕老師,面對教師講解知識的過程中表現出全面服從,學生自身并不具備個人觀點。對此,英語教師務必及時轉變自身所扮演的課堂角色,從主導教學的老師角色,逐步轉變成學生的學習伙伴。要想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加入英語課堂,英語教師需要親切溫和地與小學生進行學習交流,縮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引導學生勇敢表達出對英語教學活動的真實感受,積極提出自身觀點,并且為英語教學課堂設計新穎合理的學習方法,切實提升英語課堂的教學質量。
6.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塑造創新思維。首先,需要科學劃分合作小組。教師應當針對教學活動的實際內容,以及學生的思維特點進行充分考慮,指導學生科學創建學習合作小組。小學階段的英語學科涉及句式句型等各種方面的知識內容,由于所有學生具備差異性的學習天賦,因此往往會產生差異化的思維方式。小學英語教師應當針對學科內容等方面的差異,科學創建學習小組。例如,將單詞掌握能力強的學生和寫作能力強的學生劃分到同一個學習小組,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候,學生憑借各自的學習優勢碰撞出嶄新的思維,從而使學生自身的學習弱勢得到良好的優化,推動學生個人的綜合發展。
其次,需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學習能力。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所具備的知識文化以及生活經驗都十分有限,因此其并不具備良好的合作學習能力,教師應當對此進行積極指導。教師應當充分參考學生的個人愛好等內容,積極指導學生自主加入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使學生的自主參與度得到有效提升;教師還應當經常鼓勵學生主動收集學科知識,利用所學知識處理有關學習問題,仔細思索并勇敢進行學習交流,促使學生具備優秀的合作學習能力。
最后,需要完成組織指導工作。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并不具備完整的心智,并且學生普遍存在自我控制能力較差的問題,因此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極易出現脫離預先設定的學習模式等問題,致使教學課堂的整體秩序混亂。所以,小學英語教師應當完成組織指導工作,在確保學生獲取充足的小組合作機會,以及組內溝通探索自由的前提下,還應當實時指導部分對合作學習模式不感興趣的學生,以及部分探索方向出現偏差的小組,使學生獲得充足的思維空間,并且還能夠切實確保整個合作小組的學習質量。采用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夠使傳統沉悶的課堂教學氛圍得到合理的優化,利用學生之間開展學習溝通交流的方法,培養學生形成優秀的學習習慣,塑造學生的創新思維。
四、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教學課堂中扮演著輔助與指導的課堂角色。小學英語教師只有依據真實的教學情況,采取更加合理實用的教學方法,積極引導學生拓展學習思維,全面引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進而擺脫教學形式化問題,才能夠使整個課堂教學的質量得到有效提高。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培養創新思維實際上需要大量的時間與精力。教師在引導學生開展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同樣需要有規律地進行,對于能夠引發學生塑造創新思維的學科知識進行逐步滲透,指導學生完成英語學科知識的學習任務,全面推動學生自身思維創新能力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袁晶.試析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方法[J].新課程(上),2019(12):168-169.
[2]張玲.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J].校園英語,2019(47):217.
[3]楊晴晴.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思維品質的養成[J].新課程(下),2019(1):178.
[4]陳香.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思維的訓練[J].校園英語,2018 (3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