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佳青



摘要:目的:對比分析個體化延續護理對于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收集2019年4月~2020年4月到我院進行治療并且確診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共92例,參考隨機數字表法平均分為兩組(n=46),兩組各自實施常規護理(對照組)以及個體化延續護理(研究組)。干預后比較兩組病患的服藥依從性、生活質量評價以及護理滿意度等指標。結果:由統計結果可知,采取個體化延續護理病患護理滿意度、生活質量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結論:個體化延續護理作為一種安全有效的干預方案值得臨床進一步研究與應用。
關鍵詞:個體化延續護理;慢性阻塞式肺疾病;生活質量改善;價值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實為肺部感染導致肺臟功能異常疾病,常見癥狀伴有咳喘、胸悶、氣短等[1]。慢阻肺一旦發生不可治愈,如若不及時干預,病程嚴重甚至會出現呼吸衰竭危害患者的生命。當前臨床一直致力于改進治療措施,在該疾病護理方面卻鮮有研究。研究指出,對待患有慢性阻塞式肺疾病的患者應秉持以人為本的個體化原則,延續護理具有重要意義[2]。為此,對病患采取有效的護理方案以防止病情惡化在臨床中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常規護理主要包括用藥指導和病情記錄、防止組織感染、防治呼吸道感染。但是常規護理對于患者預后的改善效果并不理想,因而需要尋找全新的護理方案,延續性護理干預伴隨至患者院后康復,大大提高了患者依從性。本研究主要目的是通過分析不同護理方案對患者的滿意度以及肺部條件的影響以探究個體化延續護理是否有助于臨床治療。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9年4月~2020年4月來我院進行治療的92例確診為慢阻肺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參考數字隨機表法將其分為兩組(n=46),再行不同護理方案比較預后情況。經過術前評估確定患者臨床資料完整,其中研究組男21例,女25例,年齡平均(58.57±6.25)歲;對照組男22例,女24例,年齡平均(55.83±5.72)歲。兩組研究對象間基本信息(年齡、性別、當前疾病、既往病史)無顯著性差別(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醫護人員充分了解病情與用藥情況,給予適當的心理疏導,告知患者住院注意事項,指導患者嚴格遵守醫囑,如實回答醫生問題,實時記錄病情和治療情況。研究組患者則給予延續性護理方案,具體包括[3]:
1.2.1 團隊搭建
科室成立延續性護理小組,由護士長擔任小組長,為小組其他成員進行關于延續性護理理論知識的培訓及實操考核,為后續研究工作建立好基礎。
1.2.2 檔案建立
科室建立患者隨訪檔案,記錄患者患病經過以及隨訪結果(是否痊愈等),確保對患者病情詳細了解,以便及時調整給藥方案。
1.2.3 確定隨訪形式
隨訪分為定期和非定期隨訪。定期隨訪,出院當日、1d、3d、7d、30d、90d應各隨訪一次。(1)出院當天:為患者創建護理檔案,記錄患者基本信息、疾病診斷、既往病史、用藥史等。給予患者飲食、運動等指導、確定轉歸結果,是否需要來院復查,如需要記錄復查時間。(2)出院1d:隨訪應以電話隨訪為主,護理人員按照記錄中的情況指導患者生活習慣與日常飲食,建立健康咨詢熱線,為患者在生活當中提供更多的健康指導。(3)出院7d:在出院1周后,護理人員需到患者的家中面對面隨訪觀察,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對其生活習慣進行調整,幫助患者制定良好的飲食方案,鼓勵患者開展適當的運動。并提供心理溝通,幫助患者排解和消除負面情緒。不定期隨訪,根據患者病情嚴重程度、用藥因果關系等適當增加隨訪頻率。
1.2.4 隨訪內容
確定隨訪內容,具體可涉及飲食指導、運動指導、心理溝通以及用藥指導,隨訪應對患者健康狀況進行綜合評估并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意見。
1.3 觀察指標
分別記錄兩組研究對象服藥依從性、生活質量評價以及護理滿意度。服藥依從性分為三類:完全依從、一般依從、不依從。依從率=(完全依從 + 一般依從)/總數×100 %。生活質量評價則參考中文版SF-36(生活質量評價量表),選擇其中社會功能、生理功能、心理狀況、疼痛狀況四個結果進行評分比較,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質量越高。護理滿意度主要圍繞患者對護理工作的評價展開,調查表滿分100分,根據評分分為3個等級:非常滿意(≥90分)、滿意(70~89分)、不滿意(<70分),其中總滿意度(%)=非常滿意率(%)+滿意率(%)。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采用 SPSS 20.0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n(%)]顯示,再行χ2檢驗獲得統計值;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形式顯示,再行t檢驗獲得統計值;P<0.05為組間數據對比存在顯著差異。
2結果
2.1 對比分析兩組服藥依從率差異
如表1所示,兩組相比可知研究組患者的服藥依從性顯著高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
2.2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差異
如表2所示,研究組生活質量顯著優于對照組,四項對比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如表3所示,通過評估的護理滿意度結果可知,研究組中非常滿意和較滿意的患者占比高于對照組,且研究組的護理總滿意度(93.47 %)顯著高于對照組(73.91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延續性護理可以跟蹤患者至其居家康復中,提升患者用藥依從性以及預后。該護理模式實施過程需要護理人員和患者兩方的配合,及時評估患者的連續護理需求,旨在幫助患者預后。出院隨訪作為連續護理的重要部分,是臨床關注的重點。
本研究探究個體化延續護理對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應用價值及需求性。兩組患者行不同護理方案,研究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設立專門小組建立隨訪檔案,完善隨訪流程。結果表明與常規護理相比,延續性全科護理可以更加有效的追蹤患者出院情況,減少術后服藥不依從以及不良反應的發生,有利于更好的控制疾病,促使患者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提高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質量。結果充分證實個體化延續護理模式的安全性、有效性均滿足臨床的需求。
綜上所述,個體化延續護理在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活質量方面具有顯著的臨床意義,未來可將其作為臨床護理重要環節并與社區聯合,進行進一步的評價與分析。
參考文獻
[1]汪海燕. 綜合護理干預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復期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 齊魯護理雜志,2015,21(11):49-50.
[2]葉丹,張虹霞,張選明. 綜合康復護理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21, 18(23):3557-3559.
[3]時均燕. 個體化延續性護理在糖尿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 系統醫學,2021,6(6):17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