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理工大學,浙江杭州 310018)
極簡風格根植于后現代的設計,堅持“少即是多”的建筑設計思想,讓人們瘋狂的推崇和追隨,從而忽略了勒·柯布西耶所說的“建筑是居住的工具”,逐漸演變成了極簡而極簡的現象,本末倒置,出現了許多空置廢棄的“偽極簡”建筑群體。
極簡主義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本質是反對結構主義和抽象主義的藝術流派,在藝術風格上借鑒了包豪斯主義,隨著時代的發展,極簡主義的風格由藝術領域慢慢延伸到設計領域,如平面設計、服裝設計、建筑設計等等。20世紀80年代中期,極簡主義開始應用于室內設計領域,當時西方國家盛行新古典主義和后現代主義,然而出現了一批如克勞迪奧·希爾弗斯坦的設計師,主張設計簡約的住宅。80年代末,歐洲經濟不景氣,室內裝修朝著經濟、簡約方向改變。90年代,極簡主義在室內設計中流行起來了,并成為室內設計的主流。
作為東方極簡主義的典型國家——日本,有區別于西方國家的簡約設計。二戰后,日本經歷了30多年的經濟恢復期和發展期,同時在設計方面也有了特色的發展道路。由于日本的特殊文化和地理位置,造就了獨具一格的極簡主義,主要體現在它的禪宗思想和環境意識。如何用最少的資源和最簡單的方法設計一個住宅,這是設計的主要思考問題。
在中國,極簡主義流行于2010年之后,這是由于社會經濟的提高和文化開放,一大批對新事物有極大熱情的年輕人涌入社會,這些人成為極簡主義的主要受眾人群。尤其是受到日本“斷舍離”的生活方式的年輕人越來越多,極簡主義在室內設計的應用是最為大眾所了解的。例如在中國興起的膠囊公寓,它的初衷是為了給畢業生提供的過渡性住宅,自然膠囊公寓“能減就減”,只保留了人們基本生活需求,功能上的簡化使得膠囊公寓只是居住的工具而非心靈的居所。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大眾的生活方式,大部分人被迫居家隔離。在這樣人與人之間的人際交往減弱,大眾物質和精神需求不得以滿足,被迫過上“極簡生活”。人們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待在家中,舒適溫暖的居家環境便是一個必要條件,而過度極簡的生活方式會導致物資不足、人們心理狀態受影響等現象。
從極簡風格流行于中國以來,不少設計師盲目追捧,照搬各類建筑大師的優秀作品,運用在各樣建筑種類中。形而上的藝術作品被廣泛套用在百姓日常生活的居住空間中,不僅沒有達到建筑美的藝術性,還讓住客無法得到舒適便捷的生活體驗。(如圖1、圖2)家庭住宅本就是追求功能第一,形式第二的服務型建筑體系,應該在滿足百姓基本生活條件和需求上進行形式上美學的設計,起到增添美感的效果。不是片面的追求形式上的簡潔,甚至犧牲功能為代價。設計師渴望將自己的極簡理念發揮出來,卻不考慮本土文化,過于理性,少了人性化的特點,最后導致沒有任何人愿意入住這樣的冷漠的住宅。而建筑本身最終無法與社會融合,走向衰落,只能消亡。一方面,多樣化的具有包容性的社會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風格、思想,社會變得復雜多樣。人們開始渴望尋求寧靜,保持初心。極簡主義無疑是符合當前人們的審美需求。另一方面人們的從眾心理導致了“流行什么就追求什么”的想法。不考慮自身所處環境和真正所需是什么。如果是有好多小孩兒的家庭,必不可少的是孩子的玩具,學習資料,各種繁雜的東西,需要大量的存儲空間和放置空間,嚴格意義上是不適合生活在極簡主義風格的住宅里的,即使是,后期也會被小孩兒的東西給堆滿,可能還有生活上不方便的地方,使得住客不能達到較好的居住體驗,達到形式大于功能的反效果。歸根結底房屋是為了人的生活而存在的,人不是為了房屋的設計風格而存在的。

圖1

圖2
中國人口眾多,房屋多為高樓里的大平層,鮮有占地面積大,樓層低的生活住宅。體現極簡風格多從室內設計入手,設計師為追求極簡風將室內功能變得單一化,模糊各區域的界限,一味追求空曠簡單,使得居住空間缺少合理的功能性空間。受到立體主義的影響,幾何造型是在極簡風格上常用的元素。為了達到簡單明了的視覺感受,反對裝飾主義,沒有太多的色彩傾向,中性色彩,提倡標準化原則。室內設計中的極簡主義提煉出設計對象的實用特性,展現出極簡主義簡約高雅的生活品質象征。中國的住宅也紛紛開始效仿,但對于非專業人士,無法理解極簡主義的真正含義,從而片面化的設計改造,忽略了建筑功能的合理性,最后的效果只能是“偽極簡”風格,空蕩的房間,不合理的布局,單調冷漠的顏色和家具。削足適履的結果是,真正等住客居住在住宅中后,又會出現各種問題,從而得不到良好的居住體驗,感受不到真正的極簡主義環境。
隨著經濟發展的完善,人們已經逐步脫貧,步入小康社會,處在這個階段的人們不愁吃喝,對更多增強生活幸福感的事物產生興趣,不少人對個別事物有著瘋狂的熱愛,沉迷并鉆研其中,如手辦、攝影、樂器、模型等發燒友,還有熱愛收集包包、茶具等收藏愛好者,這類人群會收集他們所喜愛事物相關的一切,如今火遍潮玩圈的積木熊,不少人擠破頭消費萬元去收藏,各種聯名款限量款。還有很多游戲發燒友,有各種電腦、游戲機、磁盤等,包括許多著名的游戲還有相關的手辦模型,海報明信片等,對此無比熱愛的人群不會舍得將他們都放進終日不見陽光的收納柜中,每天都能看到都能把玩的才是他們最需要的。(如圖3)因此導致了他們并不適合最流行的極簡風格住宅,他們需要有合適的空間來放置他們的愛好物品。此外,極簡風格多用簡單的黑白灰來布置,缺少色彩的搭配及活力。缺少配色會使人產生壓抑感,無法舒緩由于快節奏生活帶來的心理壓力。本應該作為溫馨港灣的家庭住宅反而讓人產生距離感。生活終究是需要煙火氣!普通人的身心需求有別于隱修士、苦行僧。

圖3
極簡主義的初心是讓人們反省自己的生活方式,摒棄自己所不需要的東西,而如今極簡似乎成了時尚的代名詞。大多數人追求極簡,不過是盲目跟風、思維懶惰和對精英主義的一種推崇。舍本逐末的偽,極簡走到了它的反面,舍棄東西的理念變成了人們為極簡而繼續剁手的理由。有需求就有供應,大量粗制濫造的品牌進入中國市場,很多家庭都掛著類似的裝飾畫,同款的餐具等,從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們的創造和思維。
極簡不過是簡了環境,真正需要改變的是人們的心理狀態。自律、反省是我們真正所需的。
畢竟家庭是人們生活的港灣,家居應該體現出對居者全方位的包容和接納。色彩上針對不同需求可以有少量鮮明色彩,進行合理性的搭配,達到簡約而出眾的效果,在硬裝上簡單,在家具軟裝上豐富色彩搭配,確定整體環境主色調之后選取合適的色彩和形式來搭配。既不是枯燥冷酷的冷漠模樣,又帶來了家庭溫馨的歸屬感。并從實際出發,考慮設計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屋主需求,在空間布局劃分上下功夫,結合住宅當地文化,氣候環境,季節變化等各類問題,設計出符合審美需求的功能性為主的家庭住宅。(如圖4、圖5)

圖4

圖5
極簡并不是單調,豐富也可以很簡潔,在未來極簡主義的發展道路上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也逐漸成長,開放式的接受各種審美形式,對一些主觀設計風格上的偏見也會有所降低,同時對自身需求選擇上有了更高的審美條件,未來在極簡風格和家庭住宅之間,會有更好更合適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