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理工大學,云南昆明 650500)
庫恩可以說是科學技術哲學專業乃至整個哲學專業都繞不開的一個重要人物。庫恩的《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更是經得起多遍閱讀的經典書目之一。在仔細研讀該書后,我總結庫恩的一生與幾個詞匯緊緊地聯系在一起。第一個就是范式;第二個詞匯是常規科學;第三個是科學革命。讀過《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后,我明晰一個清楚的脈絡就是前范式時期經過反常進入反常時期然后形成一個新的范式。這個過程就是科學革命的過程。
在前范式時期,各學派林立,出現百家爭鳴的場面,各種理論迥異。在此時期哲學學科的基本綱領還沒確立起來。在本體論的問題上,有哪些的基本實體性質和過程是存在的,是不需要深度研究的;在認識論的問題上哪些問題是我們可知的,我們將以什么方法認知;在方法論問題上那些研究方法和途徑是我們可以利用可以依賴的。這些問題在前范式階段都普遍出現。常規科學時期范式定義的出現為科學家的某些科學活動提供了指南。讓科學家們在本體論、認識論、方法論中達成了一系列的相同意見。科學家的工作可以簡單看成是在“范式”的指導下的一系列的解謎活動,解決特定范式框架內的未解之謎。在《科學革命的結構》中,范式概括地說有幾種構成:某個共同體的所有成員,在某一特定時期都能普遍接受的一系列基本的理論假設①;有關范式的理解不只僅限于是贊成某些特定的命題,如何進行接下來的科學研究工作、進行科學活動需要做好哪些準備、如何解決后續科學活動等,在一個科學共同體內這些問題都會達成一致意見。概括地說,范式就是建設共同體。②
在常規科學階段,常規科學是一種解謎的活動。無論舊的范式在當時顯示出多么成功的一面,隨著時代的發展,他都會出現不可跨過的困難。常規科學家的工作就是在工作的過程中消滅微小的困難,并且盡量不改變舊范式的邏輯。所以,常規科學是一種保守的解密活動,此時的科學家并不是在嘗試檢驗范式。常規科學時期持續時間少則幾十年多則幾個世紀,在這段時間科學家逐步用科學實踐解釋了范式的定義,對范式形式與定義做出來一些調整,主題表現為:在細節方面,范式體現出更加充實的一面,并且在細節上解決了許多之前出現的困惑,增加了范式的應用范圍等。隨著時代進步,反常階段逐步常出現。這時的常規科學家無論怎么努力都不能得出與范式的理論相一致的合理假設。當反常數量很少,容易被科學家忽略,但是當反常慢慢變多的時候,科學共同體中所有成員就會慢慢感到危機的氣息。科學家就不再相信自己已有的有關范式的全部信息,至此,科學革命的時期慢慢浮現出來。
當今時代,隨著哲學學科的不斷發展,范式被廣泛運用到哲學的各個領域,甚至是除哲學學科外的各學科,例如:經濟學、管理學、文學等。但是范式的定義還充滿著不確定性。深究《科學革命的結構》中庫恩對于范式的定義,有如下幾點。
1.范式是作為科學活動開端的存在。任何科學活動都離不開科學家們的努力,當研究某一項的所有科學家或者是大部分科學家都普遍認同一項理論或一項結果的時候,范式也就在科學活動中出現了。那個被大多數科學家認同的理論或結果就是一個“范式”。《科學革命的結構》中序言部分庫恩就明確說“范式”是一項公認的科學成就,并且在某一個特定的歷史時期范式為某個科學共同體內的成員提供一系列的解決方案。③這個定義是庫恩在書中對“范式”第一次下的較為明了的定義,這也成為“范式”所有模糊定義中被廣大學者最為認同的一個定義。庫恩在討論什么是真正常規科學的本質的時,對范式的概念又進行了更深一層次的說明:范式也可以被認定為被大眾所接受的一種模型,也可以說成是某些科學共同體所公認的一項科技及科學成果,并且成為某個時期一步一步開展科技活動的前提基礎條件。④庫恩在文中說過只有獲得了具有約束力和相對明確的“范式”,或者說科學共同體內所允許的較為深層次的研究類型出現時,某個科學領域才算發展成熟。⑤庫恩在《科學革命的結構》里一次次對于范式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的說明,也體現了范式是所有科學活動的開端。
2.范式是一種實用性的工具。庫恩書中強調常規科學的過程就是解決謎底的過程,從側面將“范式”被作為一種具有實用性的工具的意義進行定義上的展開說明:庫恩文中所說的“范式”在一定意義上可認定為是一種“范例”,庫恩范式概念的現世為當時的科學哲學家解決科學問題提供了許許多多的具體科學實驗的操作方法,把思想上的活動轉化為真是存在的科學活動。在范式概念被確定了之后,共同體的所有研究都不需要從開始重新研究起,所有共同體成員都可以以范式作為基礎更深一層的就范式的自身(從范式本身出發)深入研究所出現的以前研究未涉及的問題,科學家們可以通過對范式的反思從而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所研究的領域中最前瞻性的問題,在前沿研究中獲取更多經驗,從而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庫恩強調每一次出現的科學革命都是有一次新范式來帶領出現的,由于范式所引發的一系列的變化,范式相對應的科學內容也會有一系列不能預測到的變化,范式的變化產生引起科學成果上一系列的變化,換句話說,范式是前提,是基礎,是一種先用的實用性工具。范式的發展,說到底就是新的范式替代舊的范式的過程。
3.范式是一種科學共同體內公認的信念。庫恩通過自己的論證一步步闡述了范式的變化就是科學革命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在進一步地論述了科學革命的本質也是與范式有重要的聯系。根據庫恩在《科學革命的結構》中的論述可知,范式是一種精神上的工具,是某個科學共同體內所有成員的都認可的一種信念,是產生一項科學創造的一項最主要的是影響科學實踐主體看待世界重要的方法論,也可以認為是科學創造的一項重要的精神力量。在《科學革命的結構》中,基本上是描述性的范式概念。隨著范式意義研究的不斷深入與運用,庫恩作為范式概念的提出者擔心在大多數人接受范式這個概念時,誤會了他的本意,從而不能更好地理解范式的概念,引發一些有關理解上的障礙。因此,庫恩在《科學革命的結構》出版后多次添加范式的含義,也出版了后幾版的《科學革命的結構》。
庫恩認為范式在一項科學活動中是不停變化的。即便是那些為人所熟悉以及公認的范式,也會有小部分的人發現新出現的問題,并試圖運用新的方式去證明自己的想法。在《科學革命的結構》中,庫恩認為,即便兩人的實驗數據和機器設備等一切外在條件都相同時,因為范式的發展階段不同,該項研究所產生的結果也會大不相同。
對于《科學革命的結構》文本的研究,對于我今后的學習生活有著很深刻的意義。范式的研究對于科學研究活動有著啟蒙意義。范式的改變就是科學活動一次又一次的解謎活動。試想我們的生活中,新事物的出現都是由一次又一次的科學家或者學者對于原來問題的懷疑,經過懷疑和縝密的科學研究過程,而后得出現今世界為多數人所接受的普遍真理。在唯物主義中存在一個真理性的定義,就是真理是不斷發展變化的,沒有永恒的真理。例如:哥白尼日心說的出現,打破了原來地心說的普遍認知。我們都可以認定世界上沒有永恒的真理,同樣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世界上同樣沒有永恒的范式,科學的進步就是新范式經過不斷發展慢慢代替舊范式的過程。對于范式的更替,簡單來說就是科學發展的過程。沒有舊范式被新范式取代的過程,同樣不會有科學界甚至是哲學界以及其他學科的發展進步的過程。所以作為學者以及從事研究工作的人來說,我們必須積極促進科學成果轉換的過程,積極促進舊范式被新范式取代的過程。當一個新范式出現的時候,我們作為學習的人眼,更應該以包容的態度以及對新知識求知的心態對待新范式的出現,積極促成新舊范式的轉換過程。
庫恩認為科學發展的過程就是:前范式階段科學與科學之間處在競爭的關系。這里我們可以舉一個例子:當戰國紛飛的時代中,各黨派之間都處在競爭階段。他們為了爭奪霸主的地位在不斷地斗爭與戰斗過程中慢慢會處于大小吞并的狀態,對應科學活動中,各門科學之間相互斗爭,最后產生一門公認的結果,這個結果就相當于武林霸主的地位。但是武林霸主的地位是不牢固的,這也相當于范式不是一成不變的,范式與范式之間是相互轉化的。新出現的范式代替舊有的范式是科學發展的必然規律。而當武林霸主或者說是本文中某一種科學在不斷地斗爭中處于上位或主導地位的時候,科學發展就從常規科學步入常規科學的研究中。這個時候,科學共同體內的全部成員的工作就重復進入到上述解謎的過程中。經過一系列的重復以及螺旋式上升的過程,科學技術就在不斷重復的過程中得到發展。當一個范式的精準性和有效性降低的時候,科學革命就在此區間慢慢發展。盡管原有的舊范式對其自身坐了一系列的調整和改變,但是舊范式仍不能解決舊范式本身所帶來的難題,這時新范式以一種不可阻擋的態勢就必然出現在大眾的視線內。
科學該怎樣發展的?這是《科學革命的結構》中最想研究并解決的問題,也是人類發展史上巫術科學家想解決的問題。庫恩通過在書中一系列的具體案例證明:科學家們經過不斷地解謎才發展為現代科學。例如勾股定理的發現、孟德爾的遺傳定律的發表等,都構成了模型轉換的條件,也就是進行了舊范式向新范式的轉化。綜上所述,科學研究中的每發生一次進步,都離不開科學家們思維方式的每一次轉換。
注釋:
①廖子夏.試論庫恩“范式”生產的理論背景[D].威都能源發展有限公司,2013.
②關銳光.庫恩科學發展模式研究[D].長安大學,2015.
③托馬斯·庫恩.《科學革命的結構》[J].科技創新與品牌,2018(04):4.
④鄧寓兮.淺析“范式”的轉換對科學研究發展的作用[J].傳播力研究,2018,2(35):201-202.
⑤曾令華,尹馨宇.“范式”的意義--庫恩《科學革命的結構》文本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法學與人文社會學院,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