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暢
(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 英語學院,浙江 紹興 312000)
改革開放 40 年以來,高等外語教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為社會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有利促進我國對外開放的發展,經過多年的努力和創新,商務英語專業應運而生并蓬勃發展,探索出了復合型和應用型的多元化外語人才培養目標和模式。然而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年輕人大量接觸西方文化思想和意識形態,不免在中西文化的碰撞和沖突中迷失方向,對國際視野的形成和國際商務交流的順暢達成也提出了挑戰。2016 年,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政會議上指出,要堅持把思想政治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標,要求高等教學要教育學生運用馬克思注意立場觀點觀察世界,分析世界,真正搞懂面臨的時代課題,深刻把握世界發展方向。與傳統外語專業相比,商務英語專業更突顯語言、跨文化、商務綜合性,更強調學生世界環境認知度、國家政治敏感度、中外文化認可度、商業道德以及理性思維的培養。因此,利用該門專業課程加強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刻不利用容緩。此外,近年來依托網絡教育平臺的研發與實踐,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效果卓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對此模式也給與了極大肯定,并做出預測,今后混合式教學勢不可擋,各學校和專業抓住時代契機精進教學,以期更好更快達到金課標準。因此,作為本專業核心課程的綜合商務英語,在課程設計上以思政教育為指導思想,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模式對課程進行探索,以期給廣大教學同仁們提出些許借鑒與思考。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始終要注意思政元素的挖掘,并能將價值引導要素及內涵有效融入原有的課堂活動中。因此,旨在全面提升學生知識能力素養的目標中,還要結合具體知識點貫徹思政教育。本門課程采用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的新世紀系列教材,該教材體現了《國家標準》的培養目標,著重打牢語言基本功,突出商務專業素質與人文素養并重,緊扣社會熱點話題,兼顧語言學習,商務通識,中西方文化等要點,強調語言文化與商務三者的有機融合,不僅注重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同時注重思辨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現選取《商務英語綜合教程1》中主要章節,融入思政元素進行教程設計。

表1 主要課程知識點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學內容設計
近年來我國的教育信息化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有力地推動了教學模式的變革與創新,促進了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信息化教學模式由原來的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為主轉向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探究型為主,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混合式學習的重要性。混合式學習是傳統的面對面課堂教學網絡學習的混合,是自主學習、協作學習、接受學習、發現學習的混合,是真實的教室環境與虛擬的網絡環境的混合,是師生之間線下交流與線上交流的混合。它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不再以單一的知識傳遞為目的,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學習風格進行個性化學習并積極與教師和其他同學進行討論交流,教師可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差異化教學,實現因材施教,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在互動與實踐當中完成學習。汲取以上線上平臺優勢,本門課程的混合式課程設計如下:
第一步:課前線上觀看預習主題相關視頻+時文閱讀,在平臺留言,討論等
第二步:課中面對面知識傳授學習+融入思政元素教育的案例及主題討論+線上發起及時投票等互動活動
第三步:課后線上小組討論及成果展示,并發起學生互評及教師評閱
以下以《綜合商務英語1》第三單元的課文Text1Where the Cave Dwellers Once Lived 為例,呈現如何在緊扣專業學習的過程中加強學生的思政教育。
課前在網絡學習平臺觀看視頻1,了解哈桑凱夫當地風俗及村民目前面臨的困境,回答相關問題,答案提交后可參看答案:
a 過去當地人的生存方式如何?
B 他們現在面臨何種困境?
C 他們能否找到有效的解決方式?
在觀看視頻前,學生對土耳其的普遍印象為熱氣球旅行紅茶特產等,然而該視頻著重通過采訪調查土耳其哈桑凱夫的當地居民的生存現狀,從而讓學生對該國現實生活有更全面的了解和體會。課上閱讀課文,找出描繪該偏遠地區的經濟發展模式,居住情況,人文風俗的相關描述,能用英文概述要點。
課上觀看雙語報道視頻2,畢節扶貧——從試驗區到示范區,找出兩地的共同點,如地理環境,產業結構,人口構成,自然資源利用狀況等,并分析歸納畢節政府如何開展扶貧活動,取得何種成效,畫出思維導圖,并在線匯各自的思維導圖上傳,小組互評,并邀請學生代表上臺做即時英文口頭報告。線下小組進一步閱讀各國鄉村發展政策相關的英文文章涉及,概括大意,列出有效數據,扶貧舉措和經驗手段成果,并做出對比,討論談論中國各地鄉村扶貧政策和實際舉措中的可取之處并總結。
課后,參考兩會期間政府扶貧工作報告,小組合作撰寫扶貧發展方案及成果英文匯報書,以期為哈桑凱夫地方發展提供相關借鑒,教師在線批改,學生也參與互評,打分并修改,最后形成完整的小組報告。通過以上活動,讓學生了解中國近年扶貧工作的進展和成果,切實體會中國政府執政愛民的精神,提升愛國情懷,并能切實傳遞中國經驗,攜手全球共同發展。
本門課程設計中思政元素的融入主要以英文視頻及文章為載體,主要聚焦大學生關注的中國與世界各地金融經濟科技文化等重點問題,用英文讀懂中國,用英文讀懂世界,有利于他們在學以致用中促進英語語言能力的提高和批判性思維的養成,為未來他們用英文參與世界經濟建設,對外講好中國故事打下良好的專業和思想基礎,在深入了解國家對外政策和了解世界運行規則,學習新時代中國特色經濟發展的同時,能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使命感,從而實現語言能力專業思維價值,引領國際視野的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方向。
通過線上線下英語時文閱讀和案例分析輔助的混合課堂有了時間和容量的保證,能比單純的專業課堂更有利于學生形成對世界全面客觀的認識,通過話題思考討論及交流,能進一步提升英語聽說讀寫的語言技能,同時以主題為依托的學習能進一步鍛煉學生商務溝通與實踐的能力,最后通過國際視野的培養,能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自覺地把個人奮斗與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聯系起來承擔起實現民族復興,切實履行大國責任,所以融入思政元素的商務英語教育能潤物細無聲,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導他們,為培養能夠服務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國際商務人才提供保障。
該課程設計順應了時代發展及現實需求,采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通過建立網絡教學平臺學習通,能讓學生做好充足的預習和復習工作,同時課上也能更及時有效獲得反饋并開展相關活動。此外,秉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以產出為導向,基于綜合商務英語教學目標,圍繞主題結合中國國情進行延伸性討論和探索,訓練學生在語言層面,商務技能層面以及認知感情層面獲得全方位提升,在教學過程中,思政目標始終貫穿其中,以思政發揮商務英語的人文情懷,以思政建設商務英語的精神家園,以思政引領商務英語的教學改革,幫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把實現個人價值同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