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澳太陽能有限公司,河北邢臺 055550)
隨著近日某款670W光伏組件的“橫空出世”刷新了高功率記錄,業界“為之一震”。然而,當熱度逐漸褪去,我們進行理性分析后,得到的卻是一款面積超過3m2,寬度超過1.3m,重量接近40kg的組件(相當于一輛電動車的重量)。技術方面,這款“大功率”組件亦無明顯突破。面積尺寸的增加,尤其是寬度的增加導致力臂變長后變形破損的機率急劇變大,在各種輔材不做加強的情況下,在光伏電站長達數十年的生命周期內,客戶所面臨的風險其實是幾十倍甚至幾百倍的增加。這讓我不禁思考:“硅片尺寸真的是越大越好嗎?”
硅片的尺寸也是隨著高功率組件的需求越來越大,以及激烈的競爭形勢,從拉晶到電站一體化成本需要進一步降低。正式應著這兩種需求,大尺寸硅片出世,同時因為技術難點不高,比較容易被行業接受和大力推廣[1]。發展趨勢如圖1所示。

圖1 電池尺寸發展趨勢
目前了解到的大尺寸投產情況見圖2所示。

圖2 大尺寸產能規模
如此大的產能擴充,也體現了大尺寸被行業內各大公司普遍看好。從已投產的產能上看,182的要遠大于210尺寸的硅片,這可能是受210硅片太大,切片碎片,電池及組件制程碎片以及良率等難題的影響導致。
大尺寸硅片投產后不同公司給出了不同的解決方案,其中晶澳給出的解決方案如下:
(1)硅片環節:硅片尺寸大,意味著單晶硅棒尺寸大。因拉晶車間是按照單晶圓棒或方棒重量來計算產能的,這說明同樣的時間,生產出來的單晶硅棒的重量增加,在設備、人員、輔材不變的前提下提高了拉晶的生產產能,這就意味著生產成本的降低。切片環節工作效率提升更加明顯,同樣一刀下去,硅片數量一樣,面積的提高就是效率的提高,182硅片的面積是330.15cm2,156硅片面積是242.21cm2,182硅片面積是156硅片的1.36倍,這也就意味著在人工、設備不變的前提下產能提升了將近18%(0.36的一半),成本大大降低。

表1 電池技術解決方案
(2)電池片環節:假設從生產156硅片變為生產182硅片的生產節拍保持不變,由于硅片面積變大了36%,也就意味著產能增加了36%,而生產中所需要的人力、折舊并不會發生明顯的變化。這使得電池生產環節“單瓦”生產成本大大下降。單個電池的功率變化趨勢如圖3所示。

圖3 大尺寸在電池端優勢
(3)組件環節:組件面積的變大,也節省了很多成本,如EL和功率測試儀器等產能的提升帶來成本的降低;組件邊框成本節約;玻璃、背板、EVA的成本節約;焊帶、匯流條的成本節約等。同時因為硅片尺寸變大,單塊組件面積變大,功率也有相應的提升,如圖4所示。

圖4 大尺寸在組件端的優勢
硅片、組件尺寸變大,給光伏行業帶來的成本降低顯而易見,因此最近這兩三年,為了降低光伏發電成本,組件尺寸越做越大。
大組件降低了光伏行業發電成本,是行業發展的一種趨勢,但超大組件在市場驗證安全性和可靠性之前,蘊含一定風險。最近廣州發展和粵電進行了光伏組件采購招標,廣州發展要求組件電流小于15A,而粵電則要求組件長邊小于2288mm,短邊大于1133mm且小于1136mm,從這些技術指標要求看,組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大型發電集團的基本要求,因此182組件也成為他們的首選標的。招標要求組件電流不超15A,這可能是因為以下原因:(1)15A以上電流組件接線盒存在風險;(2)主流廠家15A以上組串式逆變器尚未推出,可靠性與成熟度存疑。根據相關企業此前發布的210系列產品,550W以上組件最大短路電流普遍超過18.4A,只有采用“三分片”無損切割技術,才能將組件最大短路電流控制在15A以下,但多數企業只在500W以下組件中應用這一技術,以滿足分布式項目的需求[2]。

表2 硅片尺寸與組件面積對應表
超大尺寸組件除了電流大外,由于其尺寸大、重量大,也會帶來安裝、運輸、產品可靠性等問題。大型電站的光伏組件原則上需要兩人搬運,大組件在重量上均不超過40kg在平地上帶來的影響并不大,主要需要評估組件面積與寬度對人工搬運、安裝的影響。72片電池的M2組件面積約2m2,寬度不到1m;M6組件面積增加到2.17m2,寬度1.04m,因尺寸變化很小,M6組件從人工的角度可以在各種場景下替代M2組,如山地、水面、農業光伏。M10組件面積2.56m2,寬度1.13m,面積相比M2組件增大30%,適合應用于平坦地形,以塊計的工作效率、安裝破損率仍是有保障的。60片電池的G12組件面積達到2.83m2,1.3m的寬度更遠超人雙手自然展開的距離,很可能給人工搬運、安裝帶來困難,過猶不及。光伏組件人工搬運示意圖如圖5所示。

表3 大尺寸組件與電流對應表

圖5 光伏組件人工搬運示意圖
除了安裝、搬運上的風險,超大尺寸組件的應用風險主要體現在組件的機械載荷性能上。由于光伏組件重量與成本的限制,組件的玻璃厚度是不可能增加的,即單玻使用3.2mm厚度玻璃,雙玻使用2mm+2mm厚度玻璃,而玻璃厚度保持不變時,滿足載荷要求的光伏組件尺寸就應是有限制的。
超大尺寸組件除了邊框應力的增加,僅自身重量就會導致其變形量顯著增加,組件面積3m2時,自重變形可達11mm;因此在組件的使用及運輸、搬運過程中,如此大的變形勢必大大增加電池片隱裂的風險,為電站的發電收益帶來隱患。
另外,今年隨著硅料緊缺,薄片化進程被迫加速。眾所周知,硅片變薄對電池及組件制程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然可能會因為成品率嚴重下降而得不償失。硅片薄片化加劇了大尺寸組件的機械載荷風險。
考慮從硅片到組件一體化成本,組件功率,組件短路電流,及應對極端暴雪天氣風險等眾多因素,182組件成為最可靠的選擇。建議選擇時不要被表面的高功率所迷惑,基于度電成本、風險收益分析做出理性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