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意志
(羅定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系,廣東 云浮 527200)
貧困不僅僅是經濟學意義上的貧窮,很大程度上是貧困戶因為基本能力缺失造成的在政治、經濟、社會領域全方位落后的狀況,因此貧困更是一種權利和能力的貧窮。產業扶貧是以利用當地優勢資源為基礎,通過培養特色產業,充分發揮地方優勢,帶動當地貧困戶脫貧的一種方式。主要是經營主體利用自己主導的產業鏈體系優勢,采取“公司+農戶”、“專業合作社+農戶”等方式,將貧困戶吸收進入這一體系來解決貧困戶單獨發展產業能力不足的問題,以實現貧困戶持續穩定增收的目的[1]。目前,我國產業扶貧的路徑主要有2種類型,直接扶持貧困戶發展小規模產業,如種植業、手工業和養殖業[2];依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來帶動貧困戶脫貧[3],如各個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大戶和合作社等。本研究中所指的產業扶貧是廣東省為了促進粵東西北貧困區域和貧困個體的協同發展而采取的政策傾向,并依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構建產業扶貧項目以提升貧困戶的經濟收入的扶貧開發過程。本文應用三角模糊數層次分析法對廣東省畜牧產業扶貧項目扶貧績效問題展開研究。
近年來,廣東省各級農牧部門緊緊圍繞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要求,大力推進畜牧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產業實力不斷增強。2018年,廣東省畜牧業繼續保持穩定發展的態勢,總產值1184.7億元,比2017年略有減少;全省畜禽規模養殖比例67%,高出全國平均水平7%,成功創建10家首批廣東省現代化美麗牧場和4家國家級標準化示范場,規模化標準化養殖持續發展,帶動畜牧業轉型升級,產業質量進一步優化;全省畜牧企業1374家,其中205家是省級以上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實現1530億元產值,25%數量的省級以上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創造了46%的產值,產業化經營不斷加快;部分畜牧企業跨區域配置生產資源,品牌生鮮店、專賣店、連鎖店不斷擴張,“互聯網+畜牧業”正在興起,產業形態逐漸創新[4]。在各級政府部門的部署和推動下,廣東省畜牧業逐步成長為農業產業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戰線一支中堅力量,不斷創新畜牧產業扶貧模式,吸收貧困農戶參與構建畜牧業全產業鏈,分享鏈條收益,促進貧困農戶脫貧增收。以廣東云浮為例,該市依托溫氏集團等龍頭農牧企業,補足產業短板,延長產業鏈條,壯大產業主體,建立利益聯接機制,幫助農戶在畜禽養殖產業鏈上脫貧致富,形成“公司+農戶”經營模式。2020年底,與溫氏股份等龍頭農牧企業合作的農戶近5萬戶,農戶合作總收益85.6億元。
目前,廣東省畜牧產業扶貧項目主要采取“農業龍頭企業(或農民合作社)+貧困農戶+扶持項目”模式。以全國農業龍頭企業溫氏集團為例,該公司在精準扶貧中主要采取“政府精準扶貧模式”和“龍頭企業+村集體+貧困農戶投資分紅+貧困農戶勞動分成”模式。前者指政府為貧困戶提供無息貸款和補貼或出資建設示范養殖基地租賃給貧困戶使用,溫氏協助政府進行用地選址、場舍規劃布局、使用設備的推薦和養殖技術指導;后者指政府提供無息或貼息貸款、補貼,貧困村與貧困戶參股,雙方共同投資建設精準扶貧養殖小區。溫氏與養殖小區合作,統一供應雞苗、飼料、藥物、技術和培訓服務,由溫氏按養殖合同約定價統一收購,收益資金優先用于保障貧困戶脫貧工作。村集體(養殖小區)雇傭貧困戶作為養殖工人,使貧困戶獲得投資分紅和務工工資收入,溫氏給予農場主適當補貼和墊資。綜上可知,在畜牧產業扶貧開發中,投資主體是政府,資金來源為公共財政收入或無息或貼息貸款,政府是投資者和扶貧開發相關服務的提供者,企業是具體項目運營的參與者而非營利性的參與者,其目的是通過畜牧產業扶貧來提高貧困農戶的經濟收入。因此,畜牧產業扶貧項目是以減少貧困為公共利益目標的公共項目。
關于畜牧產業扶貧項目扶貧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既要體現績效管理的價值導向,又要體現政府投資項目績效評價的普適性。本著價值導向、科學、可操作性的原則,本研究采取以公共價值為基礎的政府績效治理模型(PV-GPG模型)框架來構建畜牧扶貧項目績效評估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包括價值建構、組織管理水平和協同領導系統3個一級指標[5]。
1.3.1 價值構建
價值構建包含公共價值和社會價值2個二級指標。其中,公共價值指標主要考慮畜牧產業扶貧項目是否具有公共性以及對項目公共價值是否進行可行性研究;社會價值指標主要從項目運行是否符合社會公益性和貧困農戶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是否要承擔費用2個方面來評價[6]。
1.3.2 組織管理水平
組織管理水平下設計劃能力、組織能力、溝通能力、激勵能力和控制能力5個二級指標。其中,計劃能力主要考核畜牧產業扶貧項目設計、運行是否符合當地產業發展實情、項目計劃書是否可行、項目實施是否擬定的進度推進;組織能力主要考核政府部門或扶貧企業是否按政策擬定標準投入資金或物質資源或人力資源、是否設置有專門的項目管理團隊、項目管理團隊權責如何分工;溝通能力主要從政府、扶貧企業和貧困農戶的溝通情況、貧困農戶對項目信息的知曉率和政府、扶貧企業相關信息公開及時度來評價;激勵能力主要考核政府、扶貧企業對貧困農民是否有物質或精神獎勵以及貧困農戶對獎勵的滿意度情況;控制能力主要從政府、扶貧企業對產業扶貧項目資金資源劃撥是否及時、是否存在浪費項目資金資源的現象、項目協調、監督機制的完善度和效率來評價,以便在項目實施中及時發現并糾正績效目標達成過程中的偏差[6,7]。
1.3.3 協同領導系統
協同領導系統設置價值領導力、愿景領導力和效率領導力3個指標。其中,價值領導力主要考核畜牧產業扶貧項目經濟價值是否符合可行性研究、貧困農戶對項目管理團隊工作滿意度以及項目管理團隊自我價值的實現程度;愿景領導力主要從畜牧產業扶貧項目是否有靈活規避風險的能力、對生態環境產生的影響以及項目可持續發展程度、對社會和諧發展的促進等方面來評價;效率領導力主要考核項目經濟效益達到預期目標的滿意度以及貧困農戶對項目運行過程的滿意度、貧困農戶對項目帶來的效益滿意度[6]。
根據前面的理論分析,建立如圖1所示的層次模型,最上層為目標層A,中間為準則層B,最下層為指標層C。
模糊判斷矩陣各個元素值代表某一因素相對另一因素的重要程度,由于1~9及其倒數標度法難以構造一致性矩陣且排序結果與人的實際思維差距較大,而0.1~0.9標度法能更好地反映專家的實際估計,所以,本研究采用0.1~0.9標度法,如表1所示。
綜合各個專家的判斷矩陣,并將判斷矩陣中的三角模糊數變成非模糊數。假設專家總數量為T,每位專家的權重為qt,那么綜合后的判斷矩陣:
通過公式[9]:
當滿足δ<0.2和σ<0.1時,則模糊矩陣通過一致性檢驗,符合實際情況,否則需對判斷矩陣進行調整。
為了確定每層因素的指標權重,根據各模糊判斷矩陣,計算出其中各個元素的綜合重要程度。權重求解公式[8]:
依次求出B層對A層的權重數及C層對B層的權重數。
計算出各層的權重數后就可以得出C層各指標對目標層A的總排序。
根據前面分析結果,制作畜牧產業扶貧項目績效評價各因素相對重要性問卷調查表,并發給專家。專家根據工作經驗判斷出準則層各因素的相對重要性。本次調查對象由2位高校教授、2位畜牧產業扶貧工作者和2位參與項目的企業帶頭人組成,共6人,其中高校教授需對產業扶貧方面有深入的研究,畜牧產業扶貧工作者必須為參與產業扶貧項目人員。專家的模糊判斷矩陣此處略。
由于調查對象是隨機的,故假設每位專家的判斷矩陣選取相同的權重;綜合6位專家的模糊判斷矩陣,將專家對準則層的評分求平均值:
表2 A-B綜合模糊判斷矩陣
對矩陣M進行調整,得到矩陣M′:
計算δ和σ檢驗一致性,δ=0.084<0.2,并且σ=0.007<0.1,說明專家判斷具有較高的一致性,符合實際情況,判斷矩陣不需要調整。
根據三值估計法提出的經驗數值,將A-B綜合模糊判斷矩陣轉化為非模糊矩陣F″:
根據權重求解公式,計算出準則層對應的評價指標權重向量為W=(0.305,0.283,0.412)。
通過專家對指標層權重的三角模糊數判斷矩陣賦值,重復上述步驟,計算出指標層對應的影響因素權重向量分別為W1=(0.382,0.618)T,W2=(0.449,0.267,0.004,0.273,0.007)T,W3=(0.367,0.366,0.267)T。
將指標層權重乘以準則層權重,得到的畜牧產業扶貧項目績效評價指標總權重如表3所示。
從表3可知,根據上述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中指標權重的大小關系,可以判斷出同層指標之間的相對重要性以及總體指標之間的相對重要性。準則層各因素中,協同領導系統B3權重最大,價值構建B1其次,組織管理水平B2隨后。
表3 畜牧產業扶貧項目績效評價指標組合權重
指標層各因素中,社會價值C12這一評價指標的組合權重最大,為0.188,說明畜牧產業扶貧項目的社會價值對其扶貧績效高低影響最大。其次是價值領導力C31,畜牧產業扶貧項目作為政府公共項目,項目管理團隊如何從社會價值中篩選出基本公共價值,以及對公共性價值進行排序的領導力水平如何,對其扶貧績效高低影響非常大。同時,愿景領導力C32和項目計劃能力C21在各個指標組合權重排序中分別排在第3、第4,這與政府公共項目的政策導向基本上是吻合的,公共項目追求長期效應而不僅僅是短期效應,因此畜牧產業扶貧項目有否靈活規避風險的能力、對生態環境產生的影響以及項目可持續發展程度、對社會和諧發展的促進作用,對總績效的貢獻較大;公共項目績效的考核,非常注重項目成果是否符合計劃目標,偏差應當在可控制范圍內,因此對總績效的貢獻也較大。
假設10項評價指標的最高分各為100分,則畜牧產業扶貧項目績效評價的最高分也是100分,可將各項指標得分與各自相應的權重系數之積相加得到畜牧產業扶貧項目績效評分,計算公式:
三農問題始終是我國經濟發展進程中的熱點、難點問題,目前我國已經如期完成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三農”工作的重心已經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階段。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是鄉村振興的總目標,在鄉村振興各個具體建設目標中,產業興旺是首要目標,各級政府為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會繼續興建一批產業振興項目。因此,本研究不僅可以用于廣東省畜牧產業扶貧項目綜合績效的評價,還可以推廣應用到未來畜牧產業振興項目績效評價中。
本文運用PV-GPG理論模型,以廣東省畜牧產業扶貧項目為研究對象,構建了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運用三角模糊層次分析法確定各指標的權重,并根據模糊綜合評判方法建立畜牧產業扶貧項目績效評價模型。研究發現,社會價值是影響畜牧產業扶貧項目扶貧績效高低的關鍵;畜牧產業扶貧項目作為政府公共項目,價值領導力對其扶貧績效高低影響非常大;公共項目追求長期效應,在績效考核中注重項目成果是否符合計劃目標,愿景領導力和項目計劃能力這2個指標的得分對總績效的貢獻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