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不斷加強,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重視高新技術的發展,認為經濟的發達離不開技術的改革創新。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直接關系著整個國家的發展,其面臨著技術環境、市場環境、政治環境和文化環境的阻礙。
關鍵詞: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國際環境;技術圍剿
中圖分類號:F7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7.010
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歷史進程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蓬勃壯大,中國逐漸超越其他國家。他國不甘于此,就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實施多次技術圍剿,進行一系列打壓。因此,本文將以A技術有限公司和B通訊股份有限公司為例,對“技術圍剿”情勢下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進行分析。
1 國際技術環境
高新技術產業的特點決定其國際化發展離不開技術擴散、轉讓等技術環境的支撐。然而,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在走向國際化的道路上坎坷不斷,艱難重重,遭遇他國多次技術圍剿。
1.1 對華技術轉讓限制
根據美國《出口管制改革法案》,凡是涉及敏感商品和技術的出口都需要提前獲得美國商務部批準,主要包括商務部有權對該技術的出口、再出口或轉讓建立管制。2019年5月15日,參議員Josh Hawley提出《2019中國技術轉移限制法案》,旨在限制中國知識產權偷盜和產生不公平貿易等行為。如通過,該法案將對轉移到中國且涉及利益的技術和知識產權實施一系列出口管制,并將“中國制造2025”戰略中的所有“核心技術”(如人工智能、機器人、半導體、先進施工設備)列入商務部的出口管制清單。
1.2 對技術人員限制
他國通過無理取鬧的手段對A進行打壓,對其員工實施簽證限制,實則是要從科技方面打壓A公司,而科技研發能力一直都是其立身之本。他國限制員工的簽證,也是打壓A公司的全球性戰略布局,該公司在國外有非常多的研究所,其科學研發能力也是我們有目共睹的。他國將對中國科技公司的部分雇員實施簽證限制,根據《移民和國籍法》規定:如果他國有理由相信某些外國人的入境“會對其自身的外交政策產生潛在的嚴重不利影響”,那么將不允許某些外國人入境。
1.3 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的國際化道路越來越艱難
核心技術是全球貿易中最重要的競爭力。我國的高科技企業雖取得了較快的國際化發展,尤其是在集成電路領域。但B公司事件卻顯露了其在國際競爭中的不足,即缺乏具有國際競爭優勢且自主可控的關鍵核心技術。從當前的現狀來看,集成電路企業還存在諸多的不足,具體表現在:在高端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與儲備方面還有所欠缺,從而導致本土的技術及產品較為低端,由于產能的不足及分散影響了規模發展,再加上企業在研發投入、產學研合作以及同其他企業的合作方面存在不足,導致核心技術及產品在市場化方面也面臨諸多障礙。其實某國之所以敢對中興進行精準打擊,就是針對我國的高科技企業目前還缺乏國際競爭優勢的自主核心技術。透過該事件來客觀分析,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制造確實在一些領域與其具有不等的差距,因此中國高科技企業國際化經營今后以及很長一段時間內的一大重要挑戰,都將是努力實現核心技術方面的突破。
2 國際市場環境
高新技術企業的國際化發展或多或少會受到不同市場環境的影響,要想實現技術創新、提升其國際競爭力,就要及時地在市場上進行研發資金的融通,并吸引各類的風險投資。然而,在“技術圍剿”情勢下中國高新技術產業不僅供應鏈受到影響,出口也受到一定限制。
2.1 對華高新技術產品供應鏈切斷
以B公司為例,其是我國5G通信領域的龍頭企業之一。其與某國多達30多家的公司有著密切的商業往來,且其生產設備、板卡等所必需的芯片也主要由某國的公司提供。但某國為了切斷對華高新技術產品的供應鏈,實施了出口禁令,嚴重沖擊B公司的正常生產經營外,還一度導致該公司在設備生產、板件維修等方面陷入“休克”狀態。同時,5月15日,該國升級了芯片管制——針對境外為A公司生產芯片的晶圓廠商,只要使用了半導體生產設備,就需要向其申請許可證。這意味著,從芯片制造、到芯片設計EDA軟件、再到半導設備,某國選擇“釜底抽薪”的方式阻斷全球半導體供應商向A公司供貨。
2.2 限制中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渠道
為了維持霸道地位,某國采取一系列矛盾保護措施來遏制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以典型的“337調查”為首,某國采取的眾多貿易保護手段,其目的都是為了保護本國的高新技術企業,企圖阻擋B公司在他國市場的擴張。據了解,2015年,B公司在該國的整體出貨量達到1500萬部,占據了該國8.3%的市場份額。只要“337調查”一旦確定侵權,該國將發布禁止令,這也就意味著B公司的產品將被禁止向該國出口。因此,我國企業應吸取教訓,在遭受337調查時,不應有所畏懼,而勇于迎戰,善于應戰。
2.3 限制中國高新技術企業兼并其他國家技術企業
高科技產業的培育和發展離不開資金的支持。許多國家不僅限制中國高新技術產品進入本國市場,還限制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的投資,采取各種措施和手段抵制中國高新技術產品,使得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在投資他國市場時受到了很大的挑戰。隨著中國經濟、科技等實力不斷提升,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不斷壯大,有的國家感受到了競爭壓力,因此,多次利用國家安全審查機制來阻礙中國企業赴外投資,使之成為國家安全審查的重點對象,中資企業投資受到限制,營商環境也在進一步的惡化,促使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的外來資金支持也有所減少。
3 國際政治環境
市場經濟條件下,仍需要政府通過制定法律法規,執行各項經濟政策來保證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轉。因此,許多國家通過政府這只“無形的手”對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進行了一系列沖擊。
3.1 外交關系出現惡化
世界經濟已經因疫情的迫害而傷痕累累,外交關系惡化對世界經濟來說無異于雪上添霜。根據各項數據表明,某國將近100萬的就業崗位發展迅速得益于對華出口,充分體現出中國市場的強大。兩國關系惡化,使得中國在獲取該國技術、零件等方面成為難題,對A公司的打壓使得大量供應商損失數十億美元利益。中國開啟5G時代,使他國感受到壓力,外交關系進一步惡化。
3.2 出臺遏制性法律
2019年5月15日,某國商務部工業安全局將A技術有限公司列入實體清單,隨后頒發了一張為期90天緩沖期的臨時通用許可證,以便依賴其設備提供關鍵服務的外國電信運營商采取適當的長期措施。前者主要依據《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后者的法律依據為《出口管理條例》?!秶H緊急經濟權力法》賦予總統廣泛權力阻止投資交易,在宣布國家緊急狀態后,可以規范商業活動,以應對外國的異常情況或特殊威脅,而《出口管制改革法》則授權商務部對出口美國的軟件和技術進行管理。
4 國際文化環境
外國采取各種手段營造中國威脅論,不停對我國進行負面報道,打壓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4.1 營造中國威脅論
西方國家有關“中國威脅論”“中國責任論”的呼聲與日俱增。如今,5G技術發展迅速,未來5G的市場空間難以想象,不僅作用于通信和互聯網市場,還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除此之外,5G技術還將成為從無人駕駛汽車、保健系統、遠程手術到電力和供水等應用的核心。5G是未來發展的基石,A公司在5G領域的發展,不僅參與了5G標準的定制,而且也和數十個國家簽訂了5G網絡合作協議,使得中國5G領先于世界。該公司在5G領域沖擊他國領先地位,并且隨著5G的發展和全球部署,嚴重威脅到了一些國家的世界地位。
4.2 認為世界經濟發展是“零和博弈”
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率先實現了5G技術領域自主知識產權及行業主導權的突破,從而不斷提升了在國際產業鏈上的地位及影響力。這一突破及發展,讓壟斷高科技企業的一些歐美國家產生了更多的焦慮,以某國為首,違背全球化及全球治理的趨勢,不顧他國的正當利益,其政府的對華政策以至整個對外政策,轉變為保護主義及單邊主義,從而導致其在國際社會和者甚寡。2019年5月,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香格里拉對話會”上強調,表示不希望本地區的盟國產生陣營對立,更不希望矛盾加深從而讓各國選邊站,而是希望與我國以及某國都維持友好的關系。
5 結語
綜上所述,技術環境、市場環境、政治環境和文化環境都是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面臨的重重困境,這不僅僅是對國家經濟發展的挑戰,還是對中國未來幾十年發展戰略的挑戰,將高新技術的發展放于領先發展的戰略地位,該問題不容小覷,我們應該站在國家的層面,從技術、市場、政治、文化等方面全面改善國際環境,為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營造良好的國際氛圍。
(備注:A技術有限公司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B通訊股份有限公司為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范德成,李盛楠.產業技術創新環境動態綜合評價——以高技術產業為例[J].中國科技論壇,2020,(01):50-59.
[2]楊清明.高新技術企業國際化成長能力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2012.
[3]舒少澤.高科技企業國際化面臨的挑戰和應對策略[J].社會科學前沿,2018,7(7):909-914.
[4]趙玉娟.中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美國遭遇“337調查”的研究[D].南寧:廣西大學,2019.
[5]焦朝霞.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美國遭遇337調查的影響及應對之策[J].上海商學院學報,2016,17(04):36-41.
[6]王曉紅.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面臨的國際國內環境分析[J].全球化,2019,(10):45-59+134.
基金項目:本文系湖南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湘教通[2020]191號,3852)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駱琪燕(1998-),女,漢族,云南曲靖人,湖南涉外經濟學院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技術圍剿”情勢下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國際環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