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瑤,劉偉娜
(北方工業大學 電氣與控制工程學院,北京 100144)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溫室效應越來越嚴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成為當務之急。2007 年我國碳排放總量超過美國,位居世界第一,其中以火力發電為主的電力行業是碳排放主要來源之一,發展低碳電力對我國環境保護具有重要意義。為此,我國借鑒國外成功經驗,將碳交易機制引入電力行業,通過市場調節手段促進電力行業節能減排。2017 年12 月18 日發布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發電行業)》明確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率先啟動碳排放交易體系[1]。同時,以風電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在環境保護方面具有明顯優勢,但是風電的隨機性、波動性給電力系統的經濟安全運行帶來了新的問題。因此,在應對新能源參與電力系統調度帶來的不確定因素的同時,兼顧低碳電力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由于風電發電給電網帶來的不確定性,因此有必要建立準確合理的風電功率預測誤差模型。文獻[2]建立了服從Cauchy 分布的風電功率預測誤差模型,文獻[3-4]建立了均值為零的正態分布模型,文獻[5]建立了符合Beta 分布的風電功率預測誤差模型,文獻[6]建立了符合t 分布的風電功率預測誤差模型,文獻[7]采用高斯混合模型對風電功率預測誤差進行擬合,但以上研究均未考慮系統碳排放。
為降低電網二氧化碳排放總量,許多研究學者將碳交易模型引入到電力系統低碳經濟調度模型中。文獻[8-9]中的傳統統一型碳交易成本模型設置了碳權的購買成本和出售收益兩部分,但對系統碳排放總量約束不夠強。文獻[10]在碳交易成本模型基礎上,提出了碳配額交易量約束,采用雙階段魯棒優化模型對碳配額量進行求解,降低了系統碳排放量。文獻[11]對超出允許購買的碳配額部分處罰金,罰金價格設置為固定值,但對超額部分設置不夠嚴格。文獻[12]為鼓勵企業主動減排,提出了獎勵系數的概念,當企業的碳排放總量低于免費分配的碳排放配額時,政府給予獎勵補貼。文獻[13-14]針對綜合能源系統建立了分碳排放區間的階梯型碳交易模型,進一步控制了系統碳排放總量,但僅計算了固定階梯區間長度下的碳交易成本。
基于以上研究現狀,本文首先建立了根據碳排放量計算碳交易成本的階梯型交易模型;然后建立高斯混合模型擬合風電功率預測誤差概率密度分布,風電功率預測誤差和負荷預測誤差通過含有機會約束規劃控制的旋轉備用約束體現,采用混合粒子群算法對模型進行求解;最后,分析比較了傳統經濟調度模型、統一型低碳經濟調度模型、階梯型低碳經濟調度模型3 種模型下的碳交易成本、火電機組燃料成本、總成本和系統碳排放總量,驗證了本文所提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我國碳交易機制處于實施初期,目前主要的碳權分配方法有歷史法和基準線法。本文采用基準線法分配碳排放配額,無償分配額度為:

式中:Eqt為t 時刻系統無償分配的碳排放額度;η 為單位電量排放份額,為電量邊際因子和容量邊際因子加權平均值[13];為t 時刻系統的負荷預測值。
本文研究建立了階梯型碳交易計算成本模型,將碳交易過程分為2 個階段:
(1)系統碳排放量小于無償分配的碳排放配額時,碳交易成本為負值,出售多余的碳排放配額獲得收益。
(2)系統碳排放量超出無償分配的碳排放配額時,設定4 個碳排放區間,通過設置碳排放權裕度來控制碳交易成本,對于超額的碳排放量實行階梯價格,碳排放量越大,碳交易成本越高。

式中:Ct為t 時刻系統碳交易成本;KC為t 時刻系統碳交易價格;Er為t 時刻系統碳排放量;d為碳排放區間長度;σ 為碳交易價格增長幅度;Ni為火電機組總臺數;δi為常規火電機組的單位電量碳排放強度;PGit為第i 臺火電機組在t 時刻日前調度出力;λ 為碳排放權裕度;f1為碳交易總成本;T 為日前調度總時段數。
風電功率預測誤差為風電功率預測出力與風電實際出力之差。

式中:ΔPW,t為t 時刻的風電功率預測誤差;為t 時刻的風電功率預測值;PW,t為t 時刻的風電實際出力。
選取Elia 電網[15]2019 年9 月到2020 年3 月的歷史實測數據,采用由n 個子高斯分布線性組合而成的高斯混合模型擬合風電功率預測誤差的概率密度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數式為:

日前調度中負荷預測誤差相比于風電功率預測誤差對系統調度影響較小,通常將其看作正態分布,表示為:

式中:ΔPL,t為t 時刻的負荷預測誤差;PL,t為t 時刻的負荷實際大小;σL,t為t 時刻負荷預測誤差標準差。
本文將碳交易成本f1和火電機組燃料成本f2之和最小作為目標函數。

其中火電機組燃料成本為:

式中:ai,bi,ci為第i 臺火電機組煤耗量成本系數。
功率平衡約束:

機組爬坡約束:

式中:Ui,u,Ui,d分別為第i 臺機組的向上、向下爬坡率。
機組出力約束:

由于風電和負荷預測誤差的不確定性,采用含有機會約束規劃的正、負旋轉備用容量約束表達。
正旋轉備用容量約束為:

負旋轉備用容量約束為:

式中:Pr{*}為事件成立的概率;Ruit,Rdit分別為第i 臺火電機組在t 時刻的正、負旋轉備用率;β1,β2為置信水平;分別為第i 臺火電機在t 時刻所提供的最大、最小出力;T10表示旋轉備用響應時間,取10 min;ΔT 為1 h。
本文將風電和負荷預測誤差之差看作新的隨機變量ΔPz,t,公式為:

假設ΔPW,t和ΔPL,t之間相互獨立,通過風電功率預測誤差概率密度函數和負荷預測誤差概率密度函數卷積計算,得到ΔPz,t的概率密度函數為:

式中:fW(ΔPW,t)為風電功率預測誤差的概率密度函數,如式(5)所示;fL(ΔPL,t)為負荷預測誤差的概率密度函數,如式(7)所示。
卷積計算fz(ΔPz,t)后服從正態分布:


圖1 基于HPSO 算法的模型求解流程
對fz(ΔPz,t)求定積分,得到概率密度分布函數Fz(ΔPz,t)。
式(13)變為:

式(14)變為:

粒子群算法是一種群體智能隨機搜索算法,基于迭代找到全局最優解。該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優,本文將遺傳算法中的交叉、變異操作與粒子群算法相結合,進而求解考慮碳交易和風荷預測誤差的電力系統低碳經濟調度模型,流程如圖1 所示。
為驗證本文所提模型的有效性,采用含1 個風電場的10 機組系統進行仿真計算。調度周期為1 天。常規火電機組的相關參數見文獻[16],負荷預測誤差的標準差取預測值的3%。研究表明,由3 個子高斯分布組合成的高斯混合模型擬合效果較好[17],所以取值為3。風電功率與負荷各時段預測值如圖2 所示。碳交易成本取值為18 美元/t,電網基準線排放因子取值為0.76。

圖2 各時段風電功率和負荷預測值
設置系統旋轉備用的置信水平為0.95,計算碳排放權裕度對系統總成本、碳交易成本和碳排放量的影響,結果如圖3—5 所示。
由圖3—5 可以看出:

圖3 系統總成本隨碳排放權裕度變化曲線
(1)當λ 較小時,碳交易價格較高,低排放機組出力增加,發電成本較高,此時系統總成本較高,碳排放量較小。
(2)隨著λ 的逐漸增加,系統總成本不斷減小,碳交易成本也逐漸減小,但碳排放量隨之增加。

圖4 系統碳交易成本隨碳排放權裕度變化曲線

圖5 系統碳排放量隨碳排放權裕度變化曲線
碳排放權裕度為0.1 時,計算得到系統發電總成本為64.05 萬美元,火電機組燃料成本為61.42 萬美元,碳交易成本為26 300 美元。
為研究碳交易成本對電力系統調度的影響,對比分析3 種模型的計算結果。
(1)模型1:不考慮碳交易成本,僅考慮火電機組燃料成本為目標函數的傳統經濟調度模型。
(2)模型2:考慮統一型碳交易成本和火電機組燃料成本之和最小作為目標函數的低碳經濟調度模型,統一型碳交易成本模型為:

(3)模型3:考慮階梯型碳交易成本和火電機組燃料成本之和最小作為目標函數的低碳經濟調度模型。
3 種調度模型置信水平均取0.95,碳排放權裕度取0.1,模型計算結果如表1 所示。

表1 不同調度模型計算成本對比
由表1 可知:模型3 碳排放量最少,火電機組燃料成本上升,總成本略有提升;模型1 火電機組燃料成本與系統總成本最低,碳排放量最高。
分析表明:本文的調度模型中引入考慮分碳排放區間的碳交易成本計算模型,使得碳排放量較低的機組出力較多,碳排放量較多的機組出力較少,對系統碳排放量具有最嚴格的約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系統的碳排放總量。
置信水平的大小反映系統可接受的風險度水平,系統總成本和正、負旋轉備用容量隨置信水平的變化情況如表2 所示。

表2 不同置信水平下機組組合成本
由表2 可知,隨著置信水平的不斷提高,風電預測誤差和負荷預測誤差導致的旋轉備用要求在不斷提高,總成本隨之增加,系統的風險逐漸下降。因此,調度人員可以通過設置不同的置信水平來權衡風險和成本。
本文在傳統經濟調度模型基礎上建立了根據碳排放量計算碳交易成本的階梯型模型,采用含有機會約束規劃的旋轉備用容量約束來處理風電和負荷預測誤差的不確定性,通過混合粒子群算法進行求解,得出結論:
(1)階梯型碳交易成本模型對火電機組的碳排放量具有嚴格的限制作用,通過設置合理的碳排放權裕度可以控制總成本和系統碳排放總量。
(2)將風電和負荷預測誤差看作隨機變量,通過設置不同機會約束規劃的置信水平可以控制系統的正、負旋轉備用容量和總成本。
本文所建模型有效降低了二氧化碳排放量,且調度員可以靈活調節系統旋轉備用容量,適合于含風電并網的電力系統經濟調度,電力行業減排潛力大,碳交易機制參與電力系統調度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后續可繼續研究碳交易成本模型如何設置最合理的階梯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