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 幸
(武漢城市職業學院,湖北 武漢 430064)
志愿者是通過貢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為改善社會服務、促進社會進步而提供服務,沒有國界之分。他們不以物質報酬為主要目的,工作具有志愿性、無償性、組織性、公益性等特征,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1.高校志愿者。他們以“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踐行著各種志愿服務活動,已經成為現在大型賽會中的志愿者主力軍。他們是架在大學生與大型賽會間的橋梁,既可以幫助大學生參與大型賽會提供志愿服務,還可以為國際賽會源源不斷地輸送優秀的志愿者。
2.大型賽會志愿者。一般大型賽會志愿者主要分為賽會志愿者、社會志愿者和城市志愿者三個大類。賽會志愿者主要負責例如賽會運營等相關志愿服務內容;社會志愿者主要負責文明宣傳,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城市志愿者則主要服務于賽會周邊熱門區域的相關咨詢工作。
志愿服務是指不要求回報,為了促進社會進步、改善社會而自愿、積極付出個人精力、時間和能力的服務工作。在服務的工作中,志愿者的志愿精神和服務價值可以得到進一步的深刻體現與升華,而且還可以通過團結協作、互相幫助、創新能力、完善技巧等方式,極大地發揮出志愿者的主觀能動性。同時,志愿者還可以結識來自不同地域、不同階層、不同年齡和不同職業的人群,大大拓寬自己的交際圈和人脈,通過志愿服務,可以為他們提供展示自我,溝通交流的機會,使他們學習和掌握頂級賽會組織、策劃和領導方面的一些經驗、知識和能力。
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是我國繼北京奧運會后舉辦的規模最大的國際體育盛會,也是我國第一次承辦的綜合性國際軍事體育賽事。其中,擊劍賽項在武漢城市職業學院舉行。這一賽項受到了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也收獲了來自社會的廣泛關注。借此契機,通過探索軍運會期間志愿者的激勵機制,形成相應的理論認識和實踐辦法,既可以在同類活動中起到示范作用,也可以進一步推動新形勢下志愿服務激勵機制的完善和建立。
為了更好地研究志愿者激勵方式,筆者在擊劍賽項志愿者招募過程中,設計了志愿者動機調查問卷,對100名志愿者進行了隨機問卷調查。問卷以馬斯洛需求層次為依據,將志愿者動機大體分為三類。第一類生存需要,主要內容包含“打發空閑時間”“觀看賽事和明星”“賺取志愿者補貼”;第二類交往需要,包含“結實朋友”“和朋友一起報名”“體會國際文化”;第三類成長需要,包含“發揮自身才能”“鍛煉自身能力”。調查結果表明,志愿者參與軍運會志愿服務的最高動機是成長需求,其次是社交需求,排在最后的是生存需求。詳細內容,見表1。

表1 軍運會志愿者動機需求調差結果
(一)生存需要。表1一二三條可以看出,“通過志愿服務取得志愿者證書或認定志愿服務時長”在生存需要類別中分值較高。但這一類別整體分值較低,說明志愿者參與志愿服務的主要目的并非只為了生存需要。根據這一類別結果顯示,可以通過志愿者證書和志愿服務時長認定作為物質激勵,提升志愿者服務動力。
(二)社交需要。表1四五六條顯示,“結識朋友”在社交需要類別中分值較高,社交需要總體分值較高。說明志愿者希望把大型賽事志愿服務作為自己廣交朋友的平臺,并以此擴大自己的社交圈。賽事活動越大,來自不同院校、不同途徑的志愿者越多,大家能夠在工作中互相幫助、互相交流,逐漸建立起深厚的友誼,這種力量驅使學生們愿意參加志愿活動。
(三)成長需要。表1第七八條顯示,大多數志愿者把成長需要作為自己參與志愿服務的主要動機。志愿者多具有提升自我的需求,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能力為社會、為國家做出貢獻,也希望在服務過程中能夠提高自身服務技能、溝通技巧等能力。
總而言之,大多數志愿者都希望把大型賽會作為提升實力、結交朋友、展示自我的平臺。我們只有充分認識到志愿者的需求,才能在領導和管理過程中做出科學的分工,合理的決策,充分發揮志愿者的主觀能動性[1]。
1.榮譽激勵。榮譽激烈是利用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的國際影響,突出愛國主義教育和志愿服務榮耀,激勵志愿者們展示個人風采,彰顯祖國實力。這種榮譽激勵可以有效增強志愿者的責任感,為他們的志愿服務提供動力。
2.目標激勵。目標激烈是直接調動志愿者的參與動機和潛能。志愿服務能夠獲得寶貴的國際賽事工作經驗和社會閱歷,也可以接觸來自全世界頂級的擊劍運動員和明星,可以最深入地了解擊劍賽項和辦賽標準等目標,最大程度激發志愿者的服務精神。
3.培訓激勵。培訓激烈是通過各級各類培訓,培養志愿者的使命感、奉獻精神、服務意識和團隊合作意識。軍運會擊劍賽項志愿者培訓從專業技能、文明禮儀、語言文化、精神面貌等方面進行,既有線上考核,又有集中培訓。同校學生為主的志愿者組織構成和其他社會組織的志愿者培訓不同,能夠依靠學校、團體、社會和家庭四方合作,開闊培訓課程設置的自由度,使志愿精神的養成和傳承得到激勵,增強了志愿服務的凝聚力[2]。
4.情感激勵。情感激烈是通過對軍運會志愿者進行人文關懷進一步提高志愿者的服務熱情。例如志愿者工作部的全體伙伴集中為志愿者們舉辦生日會;為志愿者設計制作“小水杉”紀念徽章;有志愿者傷風感冒時,組委會第一時間送出溫水和藥丸,都成了志愿者熱情服務的精神動力。
1.宣傳報道激勵。軍運會擊劍項目志愿者招募以來,對志愿者進行了廣泛的宣傳和報道,志愿者卡通形象“小水杉”深深扎根在了學生心中。通過全程報道志愿者選拔過程,線上、線下學習考核結果,最終遴選出的志愿者本身就充滿了自豪感和使命感。后期,對志愿者群體進行了大量的拍攝宣傳工作,同時將志愿者服務水平和優秀個人事跡在各級各類媒體和平臺進行報道,充分激發了志愿者的志愿熱情。
2.獎勵激勵。軍運會擊劍賽項志愿服務工作委員會對表現優異的“小水杉”、做出突出貢獻的志愿者和集體分別給予了特別獎勵。例如“日服務之星”“站點優秀志愿者”“志愿者微笑墻展示”等方式,給予志愿者們精神獎勵,使他們能夠保持服務水準和熱情。其次,對所有參與擊劍賽事服務的志愿者,給予服務時長認定,為表現優異的志愿者頒發“優秀志愿者”表彰證書。
3.崗位激勵。根據賽事安排對志愿者職責進行合理設計,設置志愿者管理崗位參與組織管理。例如擊劍賽項觀眾服務處設置運行主管、志愿者督導、志愿者組長等管理崗位,讓志愿者參與管理策劃,培養志愿服務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志愿者參與的持續性。
4.工作保障激勵。軍運會擊劍賽項自籌備以來。首先確定了志愿者工作手冊,明確了志愿者工作內容及工作保障。其次,為所有志愿者設置了統一的制服和崗位徽章,此外還設立了內容豐富的“志愿者之家”。在這個“家”,有志愿者的微笑墻、留言板、優秀志愿者展示區、壓力釋放區、觀影區、手工制作區、游戲區、休息區、會議區、醫療區等空間,志愿者在這里可以及時調整自己、舒緩疲憊,也可以隨時感受到家的溫暖[3]。
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對志愿者的要求高、工作強度大,這對志愿者隊伍的穩定性有著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前期的籌備過程中,組委會大量研究了我國其他大型賽會的志愿者激勵方式,但仍舊難以界定一個規范的激勵標準和激勵政策,甚至某些政策還會自相矛盾。例如部分同學需要在志愿服務和文化學習上進行抉擇,二者不能兼顧。這種情況會影響志愿服務的積極性,影響志愿服務質量。
軍運會志愿者管理模式行政化氛圍濃厚,導致激勵方式存在傳統依賴的問題。例如在宣傳上,很多志愿者都有自己的社交平臺和宣傳媒介,相較于傳統媒體,他們更樂于在虛擬社區中尋找自我、收獲肯定。所以,如果能夠將宣傳激勵滲透在這一領域,會更大程度地推動志愿服務的發展。
不論是公務員錄用選拔、企業招工還是學習深造,錄用結果很少參考其是否從事過志愿服務。所以,當志愿者走出校門進入社會,會發現參與大型賽事志愿服務的證書好像并不會給他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實質性的好處。所以,只有建立志愿服務與志愿者成才和就業全面掛鉤,才能持久的發揮志愿者激勵機制。
綜上所述,我國大型賽事激勵機制的研究還存在瓶頸,有待深入,我們只有充分認識,才能迎接挑戰,努力同發達國家志愿服務水平縮小差距,早日擺脫固化思維,找到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志愿精神是每個城市的精神血脈,在社會價值觀日趨多元的今天,默默奉獻的志愿者已然成為城市的名片,推動著經濟社會的穩定發展。我國志愿服務事業起步雖然較晚,國際大型賽承辦經驗也不多,但只要不斷完善志愿者激勵機制,找到正確有效的激勵方法,就一定能探索出最符合我國國情和實際的志愿服務體系和激勵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