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單翡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象山幼兒園
自2016年起,我園開展了基于專用教室的五象創意課程研究,實踐中發現創意課程的實施其實不僅僅局限于專用教室,也不能面面俱到地開展各類活動。因此,我們優化并提出五象創享課程,其核心理念是“美術中創意,分享中學習”,并實施基于專用教室空間的美術創意與分享專項活動(以下簡稱專項活動)。但是,如何建構與實施這類活動,教師們仍存在著以下困惑:一是發展什么,即目標設置與幼兒發展的適宜對接。二是創享什么,即內容建構與幼兒需求的適切整合。三是如何實施,即“創意”與“分享”的適度把握。
同時,基于以上我園出現的絕大部分教師對創享課程實施把握度不清晰的問題,如果盲目地進行沒有針對的教研是不能解決相應困惑的,也不能進一步助推創享課程的建設,可見我園在創享課程的建設中急需適當的抓手來進一步支持教師的實施行為。因此,針對普遍性現象的問題,借助范例教學的方式來幫助教師解決同一困惑的解答,即創新教研支架——拾優集,從而有針對性地支持教師更有效地實施與推進創享課程。
拾優集:是指一本在教研前期,主要針對創享課程的基于專用教室空間的美術創意與分享專項活動(以下簡稱為專項活動),由創享課程的核心組成員(教科室主任和年級組長)設計,并需要在教研進行中解說的范例冊子。主要包含了目標拾優集、內容拾優集和實施拾優集三大塊。拾優集具有以下特點:運用的針對性、問題的典型性以及借鑒的示范性。
1.依據一:教師的能力基礎。
根據教師實施創享課程的能力,在實施中遇到的具體困惑進行調查分析,從而具有針對性地設計相應的拾優集來加以支持。
2.依據二:兒童的發展規律。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強調了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關注學習與發展的整體性;遵循幼兒的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以及重視幼兒的學習品質。拾優集的內容應該基于各年齡段幼兒的認知發展規律,體現不同階段幼兒以及不同個性與能力的幼兒發展特點。
3.依據三:課程的實施特點。
創享課程的核心理念是“美術中創意,分享中學習”。該課程有四個特點:一是基于美術的創意;二是開放空間;三是外顯創意;四是自主選擇;五是創意累積?;顒邮墙洑v美術創作—創意思維分享拓展—再次美術創作的循環遞進的過程。拾優集的設計需要把握創享課程的這些特點。
拾優集的設計是基于收集教師在創享課程實踐中提出的典型問題后,創享課程核心團隊聚焦于問題進行現場觀察、分析、梳理,并設計出相應解答問題的對應性拾優集來幫助教師進一步更有效地建構與實施創享課程。具體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在具體的實踐操作中,拾優集的內容共總結梳理出三塊:一是基于目標的拾優集,主要聚焦于解決教師存在的創享課程目標設置的適切度問題;二是基于內容的拾優集,主要聚焦于教師存在的創享課程內容構建的生成點問題;三是基于實施的拾優集,主要聚焦于教師存在的實施的有效性問題。
1.目標拾優集——解決創享課程目標設置的適切度問題。
目標拾優集主要是針對創享課程中的專項活動,引導教師如何更有效、更適切地設置課程目標的一本冊子。該冊子包含了四塊內容,分別是目標設置的結構、目標設置的要素、目標設置的步驟以及目標設置的問題。
2.內容拾優集——解決創享課程內容構建的生成點問題。
內容拾優集同樣是針對創享課程中的專項活動,幫助教師進一步明確創享活動內容建構方法的一本冊子。引導教師借助內容拾優集,進一步建構自己所執教的創享活動內容。該冊子包含了四塊內容,分別是內容的建構依據,內容生成的一般流程,內容的構成以及內容建構的策略。
3.實施拾優集——解決創享課程實施推進的有效性問題。
實施拾優集仍然是針對創享課程中的專項活動,啟發教師在實施過程中如何引發孩子的創意,如何在分享中推進下一次或者下一個階段創意的一本冊子。該冊子包含了三塊內容,分別是創享活動把握有效性的分析,大班創享課程“創意沙畫”案例回放以及大班創享課程“創意沙畫”案例分析。
拾優集的樣式主要包含了封面、目錄和具體內容三部分。以目標拾優集為例:其中封面一頁;目標一頁;具體內容有七頁,包含了四個方面,一是目標設置的結構,二是目標設置的要素,三是目標設置的步驟,四是目標設置需關注的問題,如下圖所示:

從運用的具體過程看,拾優集會經歷核心組團隊合作設計這一環節,因此在實施上適宜采用集中研修的方式,以全園性教研活動的形式組織開展。具體運用分為三個階段,如下圖所示:

1.導讀引悟。
導讀引悟主要以核心組團隊成員的引領性解讀為主,同時核心組團隊成員在解讀時也會提出一些核心的問題,讓教師們在問題的驅動下更深層次地思考問題,尋找答案。該階段可以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拾優集的解讀;二是核心提問的助推。
教研模塊一:原經驗呈現
教研主持人在教研初期讓老師們進行下“創享課程目標設置的適切度回顧”,提出以下的核心問題:已開展的創享課程中你是如何設置課程目標的?(通過對已經開展的創享課程進行回顧、梳理)
教研模塊二:拾優集解讀
教研主持人通過PPT向全體教師介紹“目標設置的適切度分析——以大班創享課程‘創意沙畫’拾優集為例”:第一部分是目標設置的結構,主要以階梯式闡述大班沙畫創享活動的總目標,模塊目標以及某一個活動目標。第二部分是目標設置的要素:聚焦于材料表現的特點,聚焦于專用室的空間特點以及聚焦于學習品質。(提問:在創意沙畫這個活動的目標設計中,可以聚焦于幼兒的哪些學習品質?)第三部分是目標設置的步驟,主要包括了觀察(提問訪談和調查記錄)、分析(材料使用局限和創意表現形式無創新)以及確立(連接指南、連接沙畫技能)三個步驟。第四部分是目標設置需關注的問題,包括了一般性表述問題和指向課程特質性的問題(創享和材料表現)。
2.反思自悟。
反思自悟主要是以自我思考,自我發現為主,借助于核心組團隊設計的不同類型且具有對應性的表單。該階段讓教師在填寫表單的同時進行對課程實施的深度反思或對比式反思。
教研模塊三:教師反思自悟
教師在聽取了核心團隊成員解讀關于目標設置適切度的拾優集后,借助核心團隊成員設計的表1進行自我反思,反思可借鑒的內容,反思自己執教的不足以及對不足的調整(時間大概是15分鐘)。而教研主持人會有目的性地進行現場的觀察。(見表1)

表1 基于專用室創享活動的目標設置反思自悟表
教研模塊四:反思分享交流
教研主持人有目的性地邀請3~5位教師分享自己的思考,以仇老師講述的內容為例:(1)順應幼兒的興趣;(2)活動中難度把握有一定的層次性;(3)教師根據幼兒能力差異有針對性的指導策略……
3.仿學合悟。
仿學合悟主要以小組團隊合作的形式來展開,一般是課程能力實施較強的教師帶動課程能力實施相對弱的教師進行對話式思考,再一次深入分析解讀拾優集后結合自己執教的課程進行模仿學習。分析調整自己執教的課程內容。
教研模塊五:教師仿學
通過創享課程實施能力不同的教師建立小組后進行仿學拾優集,主要以課程實施能力相對弱的教師為主體,其他教師以答疑、質疑等方式進行參與。以小班“立體彩繪”活動目標仿學案例為例……
教研模塊六:仿學再析
仿學團隊的教師針對自己團隊內的仿學案例進行再一次的分析思考:針對此立體彩繪目標仿學案例,小班教師對比自己班的案例,說說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有什么好的建議。中、大班教師說說此立體彩繪仿學案例對自己有什么啟發,如表2所示。

表2 立體彩繪目標仿學案例教師思考
1.導讀引悟階段:核心導引,問題驅動。
在拾優集運用的第一階段“導讀引悟”中不難發現,我們主要采用了核心團隊引領式解讀的方式,即核心導引;與此同時,在解讀的過程中,會借助于一些核心問題來進一步加強對課程實施的思考,即問題驅動。一是組建核心團隊,由教科室主任和我園課程實施能力較強的6名骨干教師,組建成立拾優集的設計小組。二是預設問題系列,在教研活動前,核心團隊針對課程實施的一般流程,對教師們的共性問題進行提前預設,形成系列。三是確立解讀節奏,核心團隊成員在完成拾優集的設計后,對解讀拾優集的節奏也提前預設,一邊解讀一邊會有一些適當的留白,引導教師對創享課程設計與實施問題開展思維碰撞。
2.反思自悟階段:借單運用,點式思考。
在拾優集運用的第二階段“反思自悟”中,核心團隊成員設計了不同類型的但具有針對性的表單,為教師的自我反思提供了有效載體,即借單運用;而在填寫表單時,教師是根據一些對比,尋找自己有困惑的內容進行思考的,即點式思考。一是設計反思自悟表,在每一次教研活動中,核心團隊的成員都是設計相應的具有針對性的反思自悟表;二是設計思考提示點,在自悟表中,偶爾還會有一些相應的思考提示,供教師們參考。
3.仿學合悟階段:異質成組,多級仿學。

表3 仿學后評價具體指向表
在拾優集運用的第三階段“仿學合悟”中發現,這種以課程實施能力較強教師帶動課程實施能力相對弱的老師的模式,就是不同性質的組合,即異質成組;在“仿學合悟”階段,可能不僅僅只是一次的仿學,可能先是部分仿學,到整體仿學,再到二次仿學,即多級仿學。一是固定合作小組,合作小組組建后,在連續幾次的教研推進中,會形成合作小組的固定模式。二是制訂合作規則,在合作小組團隊中,會建立相應的規則以及相應的分工。三是評價合作成效,在仿學的后期,核心團隊的成員還要對合作小組進行針對性的評價,具體指向于教師合作運用拾優集的態度以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