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濱海縣永寧路實驗學校 于國萍
教師要優化教學手段,將枯燥的內容形象教、將煩瑣的內容簡單教、將淺顯的內容深厚教,讓數學教學遠離枯燥乏味,讓學習方法遠離煩瑣機械,從而促進學生的主動融入,也讓數學課堂變得有生機、有活力。
小學生思維活躍,對新鮮的事物充滿樂趣,但也是“注意力易分散”的別稱,他們容易受外界的干擾。教師要依據小學生的身心特點施教,以趣味化的教學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積極地融入體驗活動之中。在課堂的導入、講授、結尾等教學環節中,教師要采用游戲化的方式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的注意力迅速聚焦于課堂,對新授內容產生自己的思考。如在學習蘇教版五下《圓的面積》一課的內容時,教師不妨設計一個趣味化的競賽游戲,讓兩名學生為圓形紙片涂色,男生涂一個直徑較大的圓,女生涂一個直徑較小的圓,結果當然是女生先涂完。教師引導學生:針對剛才的比賽,大家有什么想說的?此時有學生指出游戲不公平,教師追問:“為什么?”學生會指出男生涂得大,女生涂得小,自然地引出“所占平面”這一內容,教師順勢引出“圓的面積”,也讓學生從游戲中直觀地感受到圓的面積與其直徑有一定的關系。游戲能吸引學生,能讓他們主動融入活動之中去感受數學知識的奧秘。
數學學科的抽象性讓學生難以擺脫“繁、難”的陰影,教師要在知識的重難點處、學生的思維迷茫處、解法的多樣處設計問題,為學生搭建富有挑戰性的支架,引領他們攀爬階梯,促進對數學問題的深度理解。教師要豐富支架的形式,可以用認知支架,幫助學生建構知識體系,完善知識網絡;可以是范例支架,為學生提供合適的范例,引導學生循序而學,幫助他們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可以是情感支架,通過激勵的評價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讓他們的探索求知變得更積極、更主動;可以是建議支架,讓他們自主探索。教師要為學生搭建合適的支架,為他們鋪設“臺階”,讓他們在支架的作用下循序而學,讓思維逐漸深入。如在學習蘇教版四下《梯形的認識》一課的內容時,教師故意將梯形遮住部分,讓學生猜一猜這是一個怎樣的圖形。教師遮住上底的部分,讓學生說說不可能是哪個四邊形,再呈現整個圖形,讓學生說說到底是哪個圖形。教師以問題引導學生去認識梯形,并建構梯形與平行四邊形的聯系,引發他們探求梯形知識的興趣。教師為學生呈現梯子、水壩、手提包、汽車擋風玻璃等圖片,為學生搭建范例支架,讓他們從這些實物中抽象出幾何圖形,并說說這個圖形有何特征。教師依托學生的生活經驗,引領學生去感知這些圖形,同時分析這些圖形的共同點,從而形成探索圖形、分析圖形的能力。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優教促學,用趣味化的方式教授枯燥的內容,用支架教授煩瑣的內容,用拓展教授淺顯的內容,這樣能調動學生的求知興趣,促進他們的深度思考,從而構建富有活力的數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