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崇川學校 秦晨熹
解題反思是對于問答互動的再認識,有利于促進個人深入思考,對解題思維、解題方法、解題策略等進行回顧和推演,避免解題過程中出錯,規避再次出錯的現象。在初中數學中培養學生的解題反思能力,可以促進學生形成數學知識體系,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提高數學教學實效。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一些學生由于沒有審清題目、對數學知識概念模糊混淆、考慮問題不夠全面等,往往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對于以上的現實情況,為了更好地提高解題的正確率與準確度,教師首先應該指導學生在解題后及時檢查、進行反思,主要是反思解題過程、題目結論,思考有哪些地方疏忽、紕漏等,以此盡最大可能避免錯誤。
例如,人教版數學七年級上冊的“從算式到方程”一課中,主要目標是讓學生初步認識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學會解答基本的一元一次方程等。教師給出題目:計算機使用了1700 h,按照每月再使用150 h計算,要達到規定的2450 h的檢修時間,那么還能夠繼續使用多少個月?對于此題,學生通過列出一元一次方程“1700+150x=2450”解出x=5,得出還能夠繼續使用5個月。之后,我會要求學生進行檢查與反思,檢查結果是否出錯,反思如果每月再使用149.5個小時該如何計算,以此初步培養學生做后反思的習慣。
在課堂訓練中,教師應該要求學生做題后寫出檢查過程,以此有效培養學生做后反思的習慣,為培養學生的解題反思能力打基礎。
學生在解答數學題目時,通過思考其他的解題方法,可以回歸已學知識,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發散自身思維,尋找解題規律與多種解題方法,達到舉一反三與觸類旁通的目的。因此,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進行一題多解的反思,主要是在用一種方法解題后繼續思考其他的解題方法。

初中數學知識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很多知識之間具有密切的聯系,通過思考一個問題中的多種解法,最終的結果都能夠得到。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還應該將錯題看作一種資源,引導學生分析錯誤原因,對于疑難問題,還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探討,調整解決步驟和方法,得出正確答案。當有錯題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先瀏覽錯誤解法,之后反思解題思路、解題過程,在旁邊寫出反思過程,并準備錯題本,將反思過程與正確解法寫在錯題本上,要求在之后的學習中經常翻閱錯題本,每隔一段時間練習相關錯題,以此培養學生的解題反思能力。
例如,八年級數學中有這樣的填空題:角的對稱軸是( )。很多學生填寫的是角的平分線。教師可以讓學生反思其中的錯誤,回顧對稱軸的基本概念,得到:對稱軸是直線,不可以是射線或線段,所以正確答案是角平分線所在的直線。
對于七、八年級數學中的整式的加減與乘法、一元一次方程、三角形、因式分解等,教師都可以鼓勵學生在做錯題后進行反思,科學使用錯題本。
綜上所述,本文是根據初中學生的知識基礎與學習能力,探究培養學生解題能力的相關策略,主要是根據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從培養良好反思習慣、引導一題多解、鼓勵反思錯題等三方面進行探究,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解題反思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