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君
(濮陽市人民醫院針灸科,河南 濮陽 457000)
面神經麻痹(facial paralysis,FP)是面神經受到壓迫或神經本身存在炎癥而引發的周圍性面神經損害,常見病因有病毒感染、中毒、創傷、腫瘤、自身免疫反應與代謝障礙等,典型表現為口角下垂與歪斜、面部表情肌癱瘓,無法完成皺眉、閉眼、噘嘴、蹙眉等動作,多單側發病[1]。目前,西醫主要采用潑尼松、維生素B1、維生素B12及抗病毒等藥物治療FP,可消除局部炎癥及水腫,但長期使用此類藥物會引發貧血、乏力等不良反應,影響治療進展[2]。針刺、穴位注射等中醫療法在治療面神經麻痹方面具有積極作用[3-4]。鑒于此,本研究探討通督調神針法聯合穴位注射在面神經麻痹治療中的效果。
選擇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濮陽市人民醫院收治的94例FP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n=47)和對照組(n=47)。對照組,男25例,女22例;年齡20~65歲,平均(42.5±4.3)歲;病程1~21 d,平均(10.9±2.2)d;發展期30例,靜止期8例,恢復期9例。觀察組,男24例,女23例;年齡22~63歲,平均(42.4±4.2)歲;病程2~21 d,平均(11.6±2.3)d;發展期28例,靜止期9例,恢復期1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對比性。本次研究獲濮陽市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①均符合FP診斷標準[5];②均單側發病;③非病毒感染。
排除標準:①眼球運動異常;②味覺改變;③嚴重心、肝、腎等臟器功能障礙;④伴有精神障礙,不能正常交流。
對照組采用潑尼松片(天津天藥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2020689)+維生素B1片(蓋天力醫藥控股集團華東藥業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80902)+維生素B12片(上海信誼九福藥業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80609)治療,潑尼松片30 mg/次,2次/d;維生素B1片50 mg/次,2次/d;維生素B12劑量為250μg/次,1次/d。連續治療30 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通督調神針法及穴位注射治療。通督調神針法:主穴(百會、命門、大椎、風府、至陽、神庭)、輔穴(合谷、風池、雙側頭維)、隨癥選擇3~4個配穴(唇部肌肉癱瘓:承漿、頰車、大迎;顴部肌肉麻痹:顴髎、下關、迎香、四白;顳部肌肉癱瘓:陽白、太陽、攢竹、下關等;頰部肌肉麻痹:地倉、巨髎、任重、牽正、承漿。此外,迎風流淚加承泣穴與睛明穴;耳后疼痛針刺翳風穴可治療)針刺。針刺方法:大椎穴以蒼龜探穴法針刺,直刺四白穴得氣后捻轉針頭向下斜刺,承漿穴針刺手法為向患側斜刺,其他穴位的針刺手法皆為平補平瀉法,留針30 min,1次/d,5 min捻針1次。穴位注射:50 mg維生素B1注射液(湖南爾康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71229)+0.5 mg維生素B12注射液(黑龍江省格潤藥業有限責任公司,生產批號:20180805)+2 ml復方當歸注射液(江蘇恒灃藥業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80509)充分混合后,注射于兩側足三里及對側三陰交處,1次/2 d。連續治療30 d。
①療效[5]:治療30 d后癥狀消失,外觀恢復正常為顯效;癥狀改善,外觀大致正常為有效;癥狀無改善或加重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面部神經功能:治療前后采用面部殘疾指數(FDI)對兩組面部殘疾情況進行評估,總分100分[6],分數越高表明面神經功能恢復越好。③患者滿意度:采用本院自制滿意度調查問卷,評估治療后患者的滿意程度,問卷Cronbach’sα系數為0.816,重測信度為0.84,總分100分。>90分為非常滿意;>70,≤90分為滿意;≤70分為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數據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97.8%,高于對照組82.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424,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治療后,兩組FDI評分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面部神經功能恢復情況(分,)

表2 兩組面部神經功能恢復情況(分,)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 t P觀察組 47 15.6±2.1 25.3±2.3 21.1102 <0.001對照組 47 15.4±2.0 21.3±2.1 13.9477 <0.001 t 0.4728 8.8049 P>0.05 <0.05
觀察組治療滿意度97.9%,高于對照組83.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4235,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滿意度比較(n,%)
FP在中醫中屬于“歪嘴巴”“吊線風”,中醫認為該病是機體受到風邪侵襲引起筋肌弛緩不收而致面癱,西醫則認為FP是炎癥造成神經痙攣、水腫導致面肌發生運動障礙,表現為口角下垂、眼裂擴大、無法控制面部表情等[7-8]。目前,臨床并無FP的特效治療方式。研究發現,中醫通督調神針法、穴位注射在治療FP上具有一定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高,兩組患者FDI評分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較對照組高;觀察組患者滿意度高于對照組,表明通督調神針法及穴位注射可提升FP治療效果,使患者面神經功能加速恢復,提升患者對治療的滿意程度。通督調神針法是張道宗教授經過多年臨床實踐總結出來的治療方案,該針法從整體出發,督脈聯系著各個陽經,循行于脊里,入絡于腦,可扶正祛邪、標本兼顧[9]。本研究中百會、命門、大椎、風府、至陽、神庭皆為督脈穴,針刺百會可使全身經穴連接一氣;針刺命門培元固本;針刺大椎活血化瘀;針刺風府祛邪清志、通關開竅;針刺至陽疏經通氣;針刺神庭清頭散風、鎮靜安神;再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隨癥取穴,可以有效緩解患者面部神經麻痹癥狀,促進患者康復[10-11]。此外,穴位注射不僅可以在局部充分發揮藥的神經營養作用,還可延長并加強針刺的治療效果,進而促進面神經功能恢復[12]。二者聯合治療面部神經麻痹的針對性強,可祛風邪、通經脈,從根本上改善患者癥狀,進一步提升療效。
綜上所述,通督調神針法及穴位注射可提升FP的療效,促進患者面神經功能恢復,提高患者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