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藝革,羅艷霞
(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廣西 南寧 530021)
護士進入醫院進行臨床實習是從校園到社會、從書本到現實的過渡階段,重點也由醫學理論學習變成醫學臨床實踐,面對的對象也由書本變成患者,從具有無限可重復性的理論學習變成就患者個體而言是不可能或難以重復的臨床操作,因此說臨床實習的要求更高、更具體了。如何讓實習護士更快、更牢固地掌握必需的專業操作,減少工作錯漏、提高工作效率,既是學生實習想要達到目的,更是帶教老師追求和思考的問題。已有多種教學方法可以促進實習護士或新入職護士更好地進入崗位角色[1-2]。在此,筆者探討清單管理模式在臨床護理教學中的實際應用效果,希望能為臨床護理教學提供有益的參考。
研究對象為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某護理學院10批次到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分泌科實習的本科護理專業學生,每批次6人,共60人,均為女生,年齡20~23歲。每批次在科室的實習時間為4周。
本研究按實習生來科室實習的先后順序隨機進入兩個組:第一、三、五、七、九批為常規組,第二、四、六、八、十批為清單組。常規組按照常規的護理實習要求對該組實習護士進行帶教;清單組在常規護理教學要求的基礎上,運用清單管理模式進行帶教。清單管理模式的要點就是給每個實習生1份隨身攜帶的考核項目操作流程清單,學生在操作過程中按照流程表逐項實行。
1.3.1 考核項目設置 本研究把體溫測量(腋下測量法)、胰島素泵的安裝和輸液確定為操作考核項目,每一個項目分階段進行操作考核,并在出科前以這幾個項目為主要內容進行理論考試,把每一次考試成績記錄存檔。
1.3.2 操作考核項目要點設定 實際上就是清單內容的設定,以測量體溫為例,主要包括操作步驟的要點和注意事項兩部分。把操作要點和注意事項制作成可以隨身攜帶的清單卡,發給每一位學生。詳見表1。

表1 體溫測量(腋下測量法)操作清單
1.3.3 教學方法 常規組的教學方法:①操作前,對每一個考核項目集中小講課,對項目的意義和操作流程進行詳細介紹;②進行該項目的操作示范,讓每一個學生都完整觀看一次老師的操作過程;③在教師監督下,讓每一個學生完整進行一次該項目的操作,老師在操作過程中進行全程主動指導;④在老師的陪伴下,每名學生完整進行一次操作,老師僅根據學生的要求作出回應,結束后進行點評;⑤學生進行獨立操作,期間老師不做點評,僅自行作修正。⑥按照項目要求進行操作考試。清單組的教學方法:①操作前,對每一個考核項目在集中的小講課時,給每一位學生發放一張該項目的流程清單卡,要求學生在以后每一次觀看教師及自己操作時,依據流程清單卡上提示逐項進行;②其余的要求與常規組教學方法一致。
數據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分析,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習4周后,清單組的理論、胰島素泵操作和輸液操作的考核成績均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體溫測量考核成績沒有統計學差異(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考核成績比較(分,)

表2 兩組考核成績比較(分,)
組別 理論成績操作考核成績體溫測量 胰島素泵 輸液常規組 80.23±6.74 93.60±5.80 87.63±6.91 87.43±6.73清單組 85.60±6.09 94.10±5.82 92.20±6.14 91.77±5.53 t 3.8224 0.3315 2.9231 2.9971 P <0.05 >0.05 <0.05 <0.05
本文的清單就是把某個事件的各個節點按發生的時間先后作詳情記錄,建立臺賬,以備查閱。清單管理是指針對某項職能的具體落實,逐條列出行動指令與流程,建立所謂臺賬(清單),嚴格按照清單逐條執行,并對執行情況進行督查和考核的管理制度。把這個模式用于實習護士教學,實際上就是把某項醫療操作要做的事情與注意事項一一羅列出來,然后要求學生按照羅列的條款逐一遵照執行,最后達到掌握該項操作的目的。清單管理是一種精益求精的管理模式,隨著現代醫學的不斷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護理人員的職業素養的要求也在逐漸提高。因此,制訂、實施一套系統、規范的專業培訓方法,讓受訓護理實習生更好、更快的成長極為必要[3]。清單管理重細節、重具體、重落實、重效果,符合臨床護理教學的需要。普遍認為清單管理模式在實習護士教學和臨床護理管理中都具有很好的實用價值,能培養他們的目標管理意識[4-6]。本研究把清單管理應用到臨床實習護士的教學管理中,通過清單管理模式對實習護士進行帶教,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臨床清單管理的設置必須具有專科特點[7],本研究結合內分泌科的特點,把體溫測量、胰島素泵的安裝和輸液等3項操作設定為研究內容,最后進行理論考試。結果顯示,除了體溫測量外,其他項目的考核成績,清單組明顯優于常規組。表明清單組比常規組實習生更好地掌握了專項操作,同時,理論知識掌握得更扎實、全面。傳統教學模式受教師的主觀性影響較多,比如帶教教師的業務水平參差不齊、臨床護理經驗不同、工作感悟不同等因素都有可能影響實習生的培訓效果。而清單管理模式能讓帶教教師依據統一的規范標準進行帶教培訓,更有針對性和系統地幫助實習護士在較短時間內快速熟悉護理操作技術與流程,快速進入崗位角色。清單不是大而全的操作手冊,而是項目實施時要遵守操作與注意事項的提示,專注于項目實施的關鍵、細節與流程。清單管理可以厘清一些模糊雜亂的東西,清單管理模式可以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8]。
本研究顯示,兩組體溫測量的考核成績沒有明顯差異。與胰島素泵的安裝和輸液相比較,體溫測量的具體操作相對容易和簡單,容易學與掌握。對于步驟較多、操作難度較大的胰島素泵的安裝和輸液,清單組考核成績明顯優于常規組。提示清單管理模式處理難度系數高的事件,具有優勢。許多事物的復雜性已經超出了人力所能控制的范圍,任何一個從業人員都要面對各自領域的這些問題,臨床護理工作同樣危機四伏,因此,事情越是復雜,越需要依靠本能以外的工具進行輔助[9]。Fischer等[10]的研究認為,對于病情危重且變化快的ICU患者,更容易導致ICU護理人員出現不良事件,清單管理可以減少這類事件的發生。阿圖·葛文德[8]認為,從醫療到金融,從商業到行政,生活中的錯誤屢屢發生,令人觸目驚心。要挽救一個患者的生命,需要數十位醫護人員正確實施成百上千個治療步驟,任何一個步驟的疏忽都可能致人于危難,甚至死亡,這也是他把清單管理強烈推介給醫療行業的理由。有研究[11]證明,責任制清單管理模式可有效減少終末不良事件和醫患糾紛的發生。清單管理模式有兩大功效,①外包:把大腦不擅長的記憶工作外包給清單,解放腦力;②可靠:把工作流程從依靠回憶和經驗,變成了一種可視化的強制約束,從而確保不論在什么情況下,都能保證重要的環節不被遺漏。跟著清單走,取得更好的結果是必然的事情,越復雜就越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