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亞軍
摘? ? 要: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生態文明和環境保護備受社會關注,許多地區的綠化美化工作不斷深入開展,致使大量外來樹種被引進,而許多鄉土樹種被忽視的情況發生。鄉土樹種不僅生存能力強,需要的養護成本低,而且可以保證生物多樣性,顯現出城鄉建設的獨特之處及文化底蘊。因此,應該把鄉土樹種作為綠化城市、美化城市的重點,增加鄉土樹種的栽種數量。介紹了鄉土樹種在城鎮綠化美化中的應用特點及原則,并以此為基礎,提出了鄉土樹種在城鎮綠化美化中的應用途徑。
關鍵詞:鄉土樹種;城鎮;綠化;美化;應用
文章編號: 1005-2690(2021)06-0107-02? ? ? ?中國圖書分類號: S731? ? ? ?文獻標志碼: A
1? ?鄉土樹種在城鎮綠化美化中的應用特點
1.1? ?自身性能良好
從宏觀角度來講,鄉土樹種主要是指在當地進行培育,經過長時間在當地自然環境中進化,已經適應了當地生態環境而存活下來的樹木。所有鄉土樹種的外表形態及內在構造等都有很強的抵抗性。某些地區的樹種如榆樹、云杉、油松、國槐、樟子松等,即使所處的土壤、土質及氣候條件較惡劣,并且管理狀態也簡單粗放的情況下,依然能夠生長得很好。
1.2? ?種植管理便利
鄉土樹種具有抵抗不利環境的某些性狀,如抗寒、抗旱、抗病蟲害能力等,能夠適應當地土壤環境,自然生存生長。在移植區域,也可應用就近培育幼苗這種方式,盡量減少苗木運輸及栽培養育的成本。從城鎮綠化美化角度考慮,鄉土樹種可提升栽植的成活率,為加快種植進程打下較為堅實的基礎,在一定的成本范圍內取得城鎮預期綠化美化效果。
1.3? ?彰顯地域文化
鄉土樹種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地域性特征,其生長良好,能代表當地樹種特色,具有一定文化內涵。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樹亦同理,其在生態建設中的應用也能夠烘托該地區的歷史文化氛圍,“活化石”便是城鎮對鄉土樹種的美稱,其與標志性建筑一樣具有識別性功能,如黑龍江大興安嶺地區的樟子松、湖南省常德縣的香樟樹、安徽省廣德縣的落葉喬木,以及云南省呈貢縣的櫻花樹等。
1.4? ?保護自然環境
不同樹種適應不同的環境,不同地區有不同的代表性樹種,如南北方及海拔不同地區的樹種類別也有所區別,在實際的綠化美化工作中挑選出質量最佳的樹種或最適合當地氣候的樹種進行栽培,可起到保護自然環境的作用[1]。
2? ?鄉土樹種在城鎮綠化美化中的應用原則
如今在城鎮綠化美化中應用鄉土樹種確實能夠發揮巨大作用,但是截至目前,鄉土樹種在城鎮綠化美化中的應用率依然很低,這種趨勢會限制鄉土樹種作用的發揮。同時意味著鄉土樹種的作用并沒有被大眾所察覺,因此,現代城鎮在應用鄉土樹種開展綠化美化工作時,最好秉持以下幾條原則開展工作。
2.1? ?因地制宜原則
正常情況下,在城鎮綠化美化工作中應用鄉土樹種時,首要任務是挑選樹種,但在挑選樹種時,不僅需要保證樹種具備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及景觀效益,而且需要將種植成本、養護成本及管理成本考慮在內。因此,現代城鎮可以在挑選樹種環節中秉持因地制宜原則,根據城鎮綠化美化現狀挑選樹種,將生態效益作為基礎,這樣才能保證樹種與城鎮現有條件相符,促使樹種挑選具備合理、科學及效益等性能,在城鎮綠化美化中彰顯鄉土樹種應用效果。
2.2? ?相互結合原則
景觀效果在城鎮綠化美化中屬于重點考慮的內容,因為鄉土樹種類型與樣式較多,不同類型與樣式的樹種具備各不相同的生長習性,能在一年四季發揮不同的景觀效果。因此,在城鎮綠化美化中最好融入相互結合原則,在挑選樹種環節,盡可能選取類型和樣式差別較大的樹種,使不同樹種產生的景觀效果可以相互呼應、相得益彰,這樣不僅能夠達到與周圍環境更加協調的效果,還能產生一種別具風格的意境。通過這種相互結合達到的效果,既可以促使城鎮生態環境更加美好,還可以促進城鎮旅游行業的整體發展,從而切實達到城鎮綠化美化的目的。
2.3? ?以人為本原則
當城鎮決定在綠化美化中應用鄉土樹種后,必須將當地文化、習俗、特色、民風及日常生活考慮在內,最好秉持以人為本原則。因為在城鎮綠化美化中應用鄉土樹種,原本就是為了讓當地民眾獲得更加優質的生活環境,如果能夠通過綠化美化工作促進當地經濟與行業發展當然更好。所以在鄉土樹種實際應用中,必須將當地民眾作為核心,這樣鄉土樹種在城鎮綠化美化中不僅能對城鎮環境起到綠化美化效果,還能為當地民眾提供更多經濟收益。除此之外,如果城鎮能夠在鄉土樹種應用中添加文化和生態元素,還能進一步促進城鎮的全面發展,從而在根本上達到可持續發展目標[2]。
3? ?鄉土樹種在城鎮綠化美化中的應用途徑
3.1? ?加大宣傳力度
如果在城鎮綠化美化中應用外來樹種帶來的美化效果遠遠不如鄉土樹種,那么應該積極應用鄉土樹種。對于具有特色的鄉土樹種,各地城鎮很有必要進行大力傳播和推廣。鄉土樹種是綠化美化設計當中最為重要的因素,同時對于鄉土樹種全面的了解與掌握也是城鎮綠化美化中最為重要的一環,在城鎮綠化美化中還需要保證優質鄉土樹種的普及運用。因此需要加大宣傳力度,保證城鎮綠化美化工作人員和城鎮居民有正確的認知,注意保護樹木,提升城鎮綠化美化的完整性及可靠性,彰顯出城鎮最完美的一面。
3.2? ?擴大研究規模
我國相關學者針對所擁有樹種的改造及培育問題進行了研究,其中有50%以上的研究對象是外來樹種,研究重點過于失衡主要是因為鄉土樹種的研究課題較少,因此應擴大對鄉土樹種的研究規模,從多個角度對鄉土樹種開展研究。現在對于鄉土樹種研究最為重要的是如何挖掘及開發鄉土樹種資源,特別是適應性更強及可以帶來更高經濟效益的樹種資源。因此,可定期開展培訓,加強種植人員對于優質樹種的了解,從而挑選出可彰顯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優質樹種。與此同時,還需對鄉土樹苗的大力研究給予重視,開發一些鄉土樹苗的引種項目及其他項目,對于質量不高的樹苗進行人工排查及處理。只有開發出優良的鄉土樹苗資源,才可以為筑造優良樹種基地和植樹造林奠定良好的基礎。
3.3? ?合理挑選樹種
城鎮綠化美化成果的優劣取決于樹種選擇的科學程度,對于樹種生長較有破壞性的位置,如綠地堤坡、城鎮道路、街頭等,必須采取合理有效的保護措施,為樹種成活創造必備的生存條件,保證樹種的成活率。在樹種選擇階段,需要盡量遵循病蟲害較少、養護成本較低、適應能力較強、抗逆性較強、樹種更優、管理更方便、更加耐旱耐寒等原則,并且保證使用后不會使外界環境及城鎮交通受到影響,還要注重樹種的整形修剪進程,以便后續更好地進行管理及養護,把綠化美化進程時間縮到最短。
3.4? ?落實樹種管理
最專業有效的樹種管理可以加快城鎮綠化美化的進程,同時減少鄉土樹種運用期間人力、物力和財力等方面的消耗,確保綠化美化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果。盡管鄉土樹種具有較優良的適應性,但在后續樹種管理期間仍然要對種植養護的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定期培訓,保證通過工作人員的努力可以形成獨具特色的城鎮景觀。因此,在美化綠化工作中,一定要提升樹種管理質量,確保每一株樹都可以發揮本身最大的效果,創造出最大的經濟效益。
3.5? ?強化鄉土樹種保護力度
雖然鄉土樹種類型繁多,但如今依然有很多鄉土樹種處于野生狀態,無人看管和照料。這些鄉土樹種對于城鎮綠化美化和生態環境保護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現代城鎮應當加大對鄉土樹種的保護力度。
其一,可以在城鎮劃出獨立區域專門種植各種類型的鄉土樹種,并安排專業人員對這些鄉土樹種展開種植保護,這樣在當地開展綠化美化工作時,只需要到鄉土樹種種植區域進行比對,就能在大量鄉土樹種中挑選出適合城鎮綠化美化的最佳樹種。其二,現代城鎮可以將鄉土樹種保護作為一種行業,通過對鄉土樹種的收集、種植及保護,達到對鄉土樹種數量進行保護的目的。其三,還可將數量足夠多的鄉土樹種向其他城鎮進行供應,這樣城鎮既可以通過鄉土樹種的應用對當地生態環境進行優化,還能通過富余的鄉土樹種增加當地經濟收益,從而促使現代城鎮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更加顯著。
4? ?結束語
由于鄉土樹種自身性能較為良好,使種植管理更加便利,還能彰顯地域文化,并對城鎮自然生態環境起到保護效果,因此,應當在城鎮綠化美化中大力應用鄉土樹種。在城鎮綠化美化中應用鄉土樹種時,必須遵循因地制宜、相互結合及以人為本等原則,并通過加大宣傳力度、擴大研究規模、合理挑選樹種等途徑進行落實,這樣才能在城鎮綠化美化中發揮鄉土樹種的作用,并以此提升城鎮綠化美化水平,從而促使現代城鎮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豐收。
參考文獻:
[ 1 ] 張坤.鄉土樹種在城鎮綠化美化中的應用分析[J].農業與技術,2018,38(8):211-212.
[ 2 ] 艾丹,王小軍.城鄉綠化美化建設中鄉土樹種的應用探析[J].農業與技術,2020,40(9):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