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霖



摘要:考察國際原油價格波動對于我國通貨膨脹的傳導效應對于預防我國經濟生產活動受到原油價格較大程度的沖擊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文章借鑒Shin(2014)等人的研究,通過構建非對稱ARDL模型,從國際原油價格的正向波動和負向波動兩方面入手,考察了國際原油價格波動對于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傳遞效應。研究發現,國際原油價格變動對于我國通貨膨脹存在非對稱影響,而且從長期來看,國際原油價格上漲對我國CPI呈現正向傳導,國際原油價格下跌對于國內CPI傳導效應不顯著。國際原油價格波動作為一種外部沖擊,對我國通貨膨脹可能造成的非對稱影響應當引起充分關注。
關鍵詞:國際原油價格波動;CPI;非對稱性;傳導效應
一、引言
石油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資源之一,其在全球宏觀經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原油市場沖擊對宏觀經濟的影響已經成為一個至關重要的話題,自20世紀70年代兩次嚴重的石油價格沖擊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以來,引發了經濟學家、制造商、政策制定者甚至公眾的廣泛關注。
我國原油的消費量與進口量一直都在迅速增加,我國對于進口原油的依存度不斷提高,從而使我國原油相關產品價格受到國際原油價格沖擊的影響越來越大。由于原油是一個國家工業企業生產的重要投入部分,所以原油價格的波動會通過產業鏈的上下游傳導機制轉嫁至一個國家的消費者價格,從而對通貨膨脹的波動產生重要影響。因此,油價過度波動可能導致消費者價格波動和通脹波動,這可能對貨幣政策的實施帶來挑戰。研究我國原油價格與通貨膨脹之間的傳導效應十分重要,只有這樣才能了解中國的通貨膨脹在多大程度上會受到原油價格變化的影響,從而根據油價變動情況,制定合理的貨幣政策,將我國價格波動保持在合理范圍內,以免我國經濟生產活動受到較大程度的沖擊。
二、模型介紹
本文在非對稱性傳導理論的基礎上,構建了國際原油價格正負向波動對于我國通貨膨脹傳導效應的非對稱ARDL模型(簡稱為NARDL)。相較于其他能夠用來研究非對稱性的方法,非對稱ARDL模型主要有如下幾個優勢:第一,NARDL模型同時將短期與長期非對稱傳導效應考慮在內,可以同時研究長期與短期影響的非對稱性。第二,NARDL模型對時間序列皆是同階單整的要求有所放松,模型中的時間序列可以是1階單整,可以是0階單整,也可以為I(0)與I(1)混合。第三,NARDL模型是ARDL模型的擴展,可以運用于小樣本數據,模型估計不受內生性問題干擾。第四,運用NARDL模型可以借助非對稱動態乘數圖描述非對稱的調整速度和調整程度,刻畫非對稱路徑。
首先,國際原油價格的非對稱性影響體現在對于原油價格正負方向變化的分解,即:
oili=oil1+oil+oil(1)
這里的oil,oil分別表示國際原油價格的正向變化和負向變化過程,它表示每一期正負向變化的累積,即:
oil=Δoil=max(Δoilj,0)=oil=Δoil=min(Δoilj,0)(2)
其中,Δoilj為國際原油價格一階差分。之后,運用以下公式描述國際原油價格與我國通貨膨脹的長期均衡關系,這種長期非對稱協整關系可以表示為:
cpit=β+oil+β-oil+μt(3)
這里μt~ild(0,σ)。
之后,Shin等將該式擴展成為一個能夠將長期與短期非對稱關系考慮在內的一般NARDL模型,即:
ΔCPIt=ρCPIt-1+θ+OIL-θ-OIL+γiΔCPIt-i+(πOIL+πOIL)εt(4)
其中,p與q分別表示CPI與OIL變量的最大滯后階數,該階數可以按照AIC,SCI原則選取。其中,-θ+/ρ與-θ-/ρ分別表示長期正向、負向關系的系數,即β+,β-。π,π分別表示CPI對于國際原油價格的正向與負向短期變化的調整。確認變量之間是否存在長期均衡關系可以采用Fpss或tBDM統計量檢驗。
接下來是NARDL模型對于長期與短期非對稱性是否存在的檢驗,其中長期非對稱性檢驗為H0:β+=β-,短期非對稱性檢驗為π=π。如果變量長期和短期都不存在非對稱性,則NARDL模型即簡化為傳統的ARDL模型。
最后,可以通過動態乘數圖,考察國際原油價格對于我國通貨膨脹的非對稱性特征,動態乘數圖允許我們在即使沒有構建模型的情況下考察非對稱路徑。如果國際原油價格與我國通貨膨脹之間存在著短期非對稱關系,則以ARDL模型為基礎的每一期短期非對稱性都可以通過以下公式描述的動態乘數圖展現,每1%正向變化OILP,負向變化OILP的動態乘數分別表示為:
dm=,dm=,l=0,1,2,…(5)
三、實證分析
(一)變量選取與數據說明
本文研究國際原油價格變動對于我國通貨膨脹的影響,通貨膨脹仍然是采用和大多數文獻相同的指標,即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衡量,其中國際原油價格指數采用IMF公布的布倫特原油價格指數,布倫特原油價格對國際油價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全世界大約有50%以上的原油貿易都參考brent定價,brent原油價格指數數據用Br表示。本文使用的是月度數據,皆來源于IMF公布的數據。CPI,原油價格都由指數形式表示,樣本區間為2003年3月至2019年3月,時間序列皆轉化為以2003年3月為基期的定基指數,然后以對數序列形式表達。
(二)單位根檢驗
由于非對稱ARDL模型適用于2階以下單整序列,即時間序列要求是I(0)或I(1)。所以在運用NARDL模型之前,需要將每個變量進行單位根檢驗。本文分別用ADF與KPSS單位根檢驗方法對變量進行檢驗,結果列入表1中。ADF和KPSS結果表明,CPI和布倫特原油皆是一階單整變量,即I(1),符合該模型要求。
(三)邊界協整檢驗
為了檢驗布倫特原油價格對我國通貨膨脹的傳導效應是否具有長期性,本文使用一種協整關系檢驗——bounds檢驗(見表2)。Bounds檢驗結果表明,非線性ARDL模型運用于數據后,F-statistic值為6.0741562,大于在1%置信水平下bounds檢驗上界值5,這個結果表明布倫特原油價格與我國通貨膨脹之間存在長期關系。
(四)模型估計結果分析
NARDL模型估計結果如表3所示,滯后階數按照AIC原則選取,滯后階數p=2,q=4。
模型估計與檢驗結果表明,國際原油價格對于我國通貨膨脹的傳導效應存在長期與短期非對稱性,但是從長期來看,只有長期正向傳導效應在5%水平下具有顯著性,長期負向傳導效應不具有顯著性。調整后的R2為0.998054,表明自變量對于因變量具有極高的解釋力度。這些發現表明國際原油價格對于我國通貨膨脹的傳導效應的確具有非對稱性,如果仍用以往線性、對稱的方法探究兩者之間的關系則可能會產生偏差。
根據表3的長期系數結果可以看出,從長期來看,國際原油價格增加1%,則我國通貨膨脹率則可能增加0.044%。國際原油價格的正向變動對我國通貨膨脹具有長期正向傳導效應。由于我國是世界主要原油進口國之一,我國經濟生產活動與原油價格息息相關。當國際原油價格上升時,我國工業企業投入生產的成本也會上升,并將此波動傳遞至居民消費品上,從而引起CPI的上升。由于我國國內原油生產涉及行業眾多,而原油主要作為產業鏈上游的燃料對下游產品的成本與價格有著直接影響,所以國際原油價格的上升對我國通貨膨脹的長期影響顯著。
但是從長期來看,國際原油價格的負向波動對于我國通貨膨脹的傳導效應并不顯著,相比負向沖擊,國際原油價格的正向沖擊更能夠引起國內居民消費價格的調整,國際原油價格正負向沖擊對我國居民消費價格的長期傳導效應具有非對稱性。按照理論來說,國際原油價格下降,我國工業企業生產成本也會下降,這最終會體現在居民消費品價格的下降上,但是實證結果表明,可能由于信息不對稱、政府政策調整、市場勢力等原因,國際原油價格的長期負向沖擊并不能對我國通貨膨脹起顯著作用。所以,結合現實,針對國際原油價格長期正負沖擊對于我國通貨膨脹傳導效應的非對稱性,我國在油價下跌時期應當抓住機遇,以加強國家石油儲備的完善,從而更好地應對國際原油價格的上漲對于我國通貨膨脹的沖擊。
(五)動態乘數圖分析
通過計算布倫特原油價格對我國通貨膨脹傳遞效應的非對稱性的動態因子圖來捕捉我國通貨膨脹或者說物價水平受到國際原油價格影響的路徑以及其調整過程。由圖1可以看出,國際原油價格波動與我國通貨膨脹之間傳導機制的動態乘數圖顯示出非對稱性,這種非對稱性既表現在短期,也表現在長期上。首先,正向變化的曲線描述了我國CPI對于國際原油價格上漲造成沖擊后所呈現的調整,負向變化的曲線表明我國通貨膨脹對于國際原油價格下跌呈現的調整。負向變動的曲線表示我國通貨膨脹在國際原油價格下跌的沖擊下,只是在短期階段呈現出下降趨勢,并沒有隨著國際原油價格的負向波動沖擊而一直下降,大約在第10期后開始轉為上升。這說明,從長期看來,國際原油價格上升可能會對我國通貨膨脹造成比較明顯的壓力,而國際原油價格的下跌卻對國內通貨膨脹難以形成抑制作用。國際原油價格的下跌對于國內通脹的抑制效應不顯著,有可能是由于國內市場勢力干預導致價格上漲的結果。從這里可以看出,我國致力于提高市場資源配置效率,以促進競爭,打破壟斷行為是十分必要的。
然后,非對稱性曲線表明,國內通貨膨脹對于國際原油價格上漲的調整力度比對于國際原油價格下跌的調整力度要大,非對稱性過程在第60期基本達到最大,直至0.05。動態乘數圖呈現出的結果與模型估計結果一致,說明國際原油價格對于國內CPI傳遞效應在短期、長期確實具有非對稱性。
四、結語
本文采用2003年3月至2019年3月的月度數據,構建非對稱ARDL模型,考察了國際原油價格變化對于我國通貨膨脹的傳導效應。通過非對稱ARDL模型結果,發現國際原油價格對于我國通貨膨脹的傳導效應在長期、短期皆具有非對稱性。在長期,國際原油價格的上升對于我國CPI呈現正向沖擊,但是原油價格的下降并沒有呈現出對于國內通貨膨脹的顯著傳導效應,而且通過動態乘數圖可以看出,國際原油價格的下跌對于國內通貨膨脹難以形成抑制效應。
從研究角度來說,第一,國際原油價格變化在短期內對于我國CPI存在著影響,但是滯后期內短期影響大多不顯著而且不穩定,因此,相比于短期影響,建立在長期非對稱性影響基礎上的對于通貨膨脹傳導效應的預測可能更加有效。第二,非對稱ARDL模型表示國際原油價格對于國內通貨膨脹傳導效應具有非對稱性,那么使用基于線性、對稱性的模型進行研究可能會存在誤差,比如在本次研究中,可能會高估國際原油價格下跌對于國內通貨膨脹的影響。這說明在復雜的宏觀經濟環境背景下,進行傳導效應研究時要根據實際需要,充分考慮非對稱效應存在的可能性。
從政策角度來說,本文具有如下結論:首先,實證結果表明,只有國際原油價格上升才能對我國通貨膨脹形成顯著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長期顯著。這說明在當前宏觀經濟形勢下,國際原油價格波動作為一種外部沖擊,其對于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所造成的影響應當引起央行的充分關注,原油價格的持續上升不僅會對我國實體經濟部門造成影響,而且這種沖擊會通過提高相關產品價格傳遞到終端消費品領域。其次,國際原油價格下降對于我國CPI的抑制效應不顯著,這可能表明國內市場勢力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對相關產品價格進行了干預,從而造成了這種非對稱現象。根據動態乘數圖,原油價格的下跌對于國內CPI造成的負向影響持續時間較短似乎也說明市場勢力在我國石油相關產品領域確實起到了一定作用。因此,政府應該采取措施提高我國市場運行效率與活力,對于石油產品市場壟斷勢力進行一定程度的遏制。
最后,根據國際原油價格對于我國通貨膨脹傳導效應的非對稱性,我國政府應當重點關注國際原油價格上升可能會對國內CPI造成的較大程度的沖擊。在油價下跌階段,需要更好的抓住機遇以加強我國石油儲備的完善,從而更好地應對原油價格上升波動對于我國宏觀經濟的影響。
參考文獻:
[1]Kilian, Lutz. Not All Oil Price Shocks Are Alike: Disentangling Demand and Supply Shocks in the Crude Oil Market[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9,99(03):1053-1069.
[2]UnalmisD,Unalmis I, Unsal D F. On Oil Price Shocks:The Role of Storage[J]. IMF Economic Review,2012,60(04):505-532.
[3]Aastveit K A, Hilde C.Bj?rnland, Thorsrud L A.What drives oil prices?Emerging versus developed economies[J]. Working Papers,2015,30(07):1013-1028.
[4]俞劍,陳宇峰.誰才是推高國際油價的真實動因?——中國需求,資本投機,抑或OPEC供給[J].金融研究,2014(02):30-43.
[5]陳淼,王欣欣.外部沖擊影響我國價格水平的傳導機制分析:以國際油價為例[J].宏觀經濟研究,2015(08):95-105.
[6]呂寒,王敏,王丹丹.國際油價波動對我國CPI影響的實證分析[J].統計與決策,2017(16):163-165.
[7]Gong X,Lin B. Time-varying effects of oil supply and demand shocks on Chinas macro-economy[J].Energy,2018,149:424-437.
[8]Miloud Lacheheb,Abdalla Sirag. Oil price and inflation in Algeria: A nonlinear ARDL approach[J].Quarterly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2019,73.
[9]Salah A. Nusair. Oil price and inflation dynamics in the Gulf Cooperation Council countries[J].Energy,2019,181.
(作者單位:中國海洋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