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華喜 劉煥
摘 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和邏輯分析法,對體育師范專業健美操人才的專項能力培養進行研究,依據健美操項目特點及專項人才培養的實際情況,闡明體育師范專業健美操人才的專項能力包含的主要內容,提出促進健美操人才專項能力培養策略,為體育師范專業健美操專項人才培養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撐。研究認為:體育師范專業健美操人才的專項能力在其學習全過程中占據主體地位,必須保證學生專項能力培養的根本性、全面性和系統性;構筑以專項知識、運動能力和教學能力為主,以創編能力、競訓能力和表演能力為輔的健美操人才的專項能力培養模式;專項知識是理論指引、運動能力是發展基礎、教學能力是學習重點、創編能力是創新需求、競訓能力是實踐拓展、表演能力是體育藝術。
關鍵詞:
體育師范專業;健美操;專項能力;人才培養;教學能力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21.01.003
基金項目:2019年嶺南師范學院校級研究項目:廣東省“新師范”建設背景下,體育師范專業健美操專項人才培養的課程內容改革研究——以嶺南師范學院為例,項目編號:WY1927
收稿日期:2020-11-12
作者簡介:田華喜(1990-),男,河南南陽人,碩士,助教
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
體育師范專業健美操人才的專項能力是指在體育學科、師范專業和健美操體育運動項目的限定條件下,專項人才所應具備的專門性能力,就健美操人才的專項能力而言,它包括健美操專項知識、運動能力、教學能力、創編能力、競訓能力和表演能力六大部分。按照對健美操人才培養的專項能力需求等級進行基本劃分,可以大致分為兩個板塊,其中專項知識、運動能力、教學能力是基礎、必備和主要能力,也是創編能力、競訓能力、表演能力得以發展的前置能力,兩個板塊屬于相互作用的關系。從具體能力上分析,各個單一能力在健美操人才的專項能力培養中又起到不同的作用,其中專項知識是理論指引、運動能力是發展基礎、教學能力是學習重點、創編能力是創新需求、競訓能力是實踐拓展、表演能力是體育藝術。在教學過程中,為達到健美操人才的專項能力培養的目的,應構筑以專項知識、運動能力和教學能力為主,以創編能力、競訓能力和表演能力為輔的專項能力培養模式,必須保證學生專項能力培養的根本性、全面性和系統性。通過對體育師范專業健美操人才的專項能力培養相關問題進行研究,分析其專項能力所包含的主要內容,提出促進健美操人才的專項能力培養策略,以期為體育師范專業健美操專項人才高質量培養提供可借鑒的實踐路徑,形成一定的理論經驗支持與幫助,更好地指導體育師范專業健美操專項人才的培養工作。
1 專項知識是理論指引專項知識是某一體育運動項目經過不斷發展后,凝練出來的具有概括性、指導性和系統性的知識結晶,從理論層面上將項目的起源、發展、概念、分類、特征、功能、價值、技術、練習方法、教學內容、訓練指導和競賽組織等知識進行匯總整編,由此,指引著項目的進一步發展,并指導著項目的具體實踐。健美操專項知識主要包括健美操的起源和發展、健美操的概念、健美操的分類、健美操的特征、健美操的功能和價值、健美操基本動作、健美操術語、健美操教學、健美操創編、健美操訓練和健美操競賽組織等。根據查閱的相關文獻資料,結合教學經歷發現,健美操專項學生對專項知識的學習普遍存在理論知識薄弱的現象,即對理論知識掌握不清晰、不牢固、不深入,具體表現為健美操概念性知識模糊、專業術語表達混亂、裁判規則知識理解有限等,在健美操專項理論考試時暴露出對理論知識掌握欠缺的問題尤為突出。因此,在健美操專項教學的過程中,必須將專項知識的學習置于第一位,明確專項知識的重要性,除了按照課程大綱和教學進度進行專門的理論知識課堂講解教學外,更為重要的是,在為期三個學期專項學習中,進行理論知識和實踐運用的綜合講解,達到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之間互通融合的教學效果,使學生所學的專項理論知識能夠落地生根,并且充分利用實踐這一載體實現理論知識的深度學習,充分發揮專項知識的理論指引作用,達到培養學生健美操專項能力的目的。
2 運動能力是發展基礎體育運動項目的重要特征是身體參與,即參與者必須身體力行,而參與其中的必要條件是具備相應的運動能力,包括一般運動能力和專項運動能力。在專項教學過程中,必須全力發展學生的專項運動能力,提高學生的技術技能水平。運動能力是專項學生發展的基礎,唯有學生具備一定的運動能力,其他能力的培養工作才得以開展,否則其他能力的培養無從談起。健美操專項運動能力主要包括體能、技能、心能、智能、戰能五個方面,其中又以體能和技能更為重要。學生擁有一定的運動能力基礎后,便可以嘗試進行教學能力、創編能力和競訓能力的學習。在健美操的專項學習中,主要通過三個方面提升學生的運動能力,分別包括一般體能訓練、專項體能訓練和專項技術訓練[1]。一般體能是專項體能訓練的基礎,健美操專項學習過程中首要任務就是發展學生一般體能,使學生的身體狀況可以滿足專項體能開展的要求,主要通過一般體能的訓練方法,提高學生的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專項體能是在一般體能基礎上的專項化,這一階段主要進行專項所需的體能訓練。如,柔韌素質,采用原地與行進間、把桿與地面、踢壓撕搬耗腿的方式進行訓練,且主要集中在下肢;力量素質,主要發展上、中、下肢部位的相對力量、速度力量和耐力力量,注重精細化的動作力量控制;協調素質,主要進行操化動作協調性、難度動作協調性、舞蹈感覺協調性的訓練,其中以操化動作協調性為主;速度素質,發展學生的健美操動作速度、反應速度、位移速度,以動作速度訓練為難點;耐力素質,提升學生的有氧與無氧耐力水平,使其可以完成成套動作訓練和展演;平衡素質,發展學生在空間變化下的轉體類、翻騰類的身體素質。以上身體素質訓練并非是割裂的,應是有機融合的,這也是健美操項目對參與者身體綜合素質的要求。另外,專項學習的過程中一般體能和專項體能屬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兩者既有區別又緊密聯系。健美操專項技術訓練包括健美操基本姿態、基本步伐、基本手臂、操化動作、難度動作、技巧動作、過渡連接動作和成套動作訓練。在專項學習中,姿態要求貫穿始終,教師和學生都應謹記這一點。操化動作是健美操的根本特征,也是主要的表達內容,由步伐和手臂等基本單位組合而成的操化動作是學習的重點。難度動作是競技健美操區別于大眾健美操的關鍵點,同時也是體現學生運動能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安全、合理地進行難度動作訓練。技巧動作和過渡連接動作是對成套動作的修飾,起到承上啟下和錦上添花的作用,也是專項學習中應著重訓練的部分。在以上各部分專項技術掌握的基礎上,最終進行成套動作的訓練,包括大眾健美操和競技健美操,甚至是特殊風格的健美操動作練習,完美地在舞臺上展示出來,體現健美操專項技術水平。
3 教學能力是學習重點體育師范專業健美操專項學生的培養目標主要是培養適合中小學體育教學的體育教師。根據培養目標的指向要求,教學能力必然是專項學習的重點,是學生畢業后從事體育教育工作的必備能力。教學能力主要包括教學設計、教學運用、教學組織等。在健美操專項教學的過程中,通過以下方面培養學生的教學能力。第一,明確專項知識和運動能力是進行健美操教學的前提條件,是教學能力的基礎,對學生的專項知識學習和運動能力提升進行培養,以便更有效地開展教學能力的培養。第二,一堂優質的體育課必須先有一份優質的教學設計,在健美操教學設計上,需要進行健美操教案撰寫的訓練,以書面文字的形式表達課程設計的理念、目標、內容和程序等,在宏觀和微觀層面上了解健美操課是什么、上什么、怎么上等問題,提升學生的教學設計能力。第三,教學能力需要通過不斷的實操才能得到提高,在實際教學中,應傳授學生健美操教學方法的使用、教學手段的運用、教學組織的安排等,通過領操訓練、模擬教學訓練、實地教學等方式鍛煉學生,培養學生的教學實踐能力。其中,領操訓練是教學能力培養的第一步,也是快速提升學生教學能力的方式,學生從帶熱身運動、準備活動、簡單組合動作、復雜組合動作、成套動作,循序漸進地練習,培養和提升了學生的音樂素養、動作示范講解、口令和手勢運用、教學方法使用、舞臺心理能量等多方面的能力。模擬教學訓練主要分為無學生和有學生對象兩種場景,在無生的場景下,主要進行說課和模擬教學訓練,在有生的場景下,主要進行1對1、1對多的模擬教學訓練,通過營造模擬教學的氛圍,培養學生的教學運用和教學組織能力。實地教學是在學生具備較為扎實的教學能力后,通過實地上一節健美操課,進一步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教學能力,利用全新的環境、陌生的對象和完整的課堂等外部條件刺激,促進學生健美操教學能力的提升。
4 創編能力是創新需求創新是新時代人才綜合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個人持續發展的關鍵能力。創編是創新的一種具體表現形式,它是健美操專項人才必備的能力,動作創編作為健美操專項學生學習的重要內容,不僅反映在教學過程中的領操環節,還在訓練、競賽和表演中發揮重要作用。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是課程的需要,更是人才終身發展的需要。在健美操專項教學過程中,創編能力訓練的最終成果體現在成套動作上,按照課程教學安排、年度競賽計劃和校內外表演需求大致分為三類。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主要從以下方面進行。首先,單個動作是健美操成套動作的最基本單位,學生先要進行單個動作的創編,如單個步伐、手臂動作或步伐加手臂的操化動作。其次,在單個動作設計基礎上進行組合動作的創編,最終逐漸累積創編出成套動作。再次,需要進行場地空間的設計,合理使用場地和空間,實現成套動作在平面空間和立體空間的均衡、豐富、合理使用,并根據成套動作設計需求和單人或集體項目人數不同的特點,進行隊形設計,使成套動作更具藝術觀賞性。之后,考慮編排動作屬于大眾健美操還是競技健美操,若是競技健美操,則需要選取難度動作加入成套動作,依據學生的個人能力、競賽要求或表演需要進行合理的創編,體現競技健美操難度動作美。而后,進行成套動作中過渡連接動作的創編,增加成套動作的流暢性和飽滿度。最后,創編出一套優秀的健美操成套動作,展現學生的健美操動作創編能力。在創編訓練的過程中,另一個創編能力的體現重點是音樂創編,即音樂的選取、剪接和制作。音樂是健美操的靈魂,貫穿一整套動作始終,彰顯成套動作的主題和風格。選取音樂時需要考慮音樂的主題、結構、旋律、節奏、和聲等,并使音樂與成套動作設計相吻合。音樂的剪輯和制作,需要使用一定的音樂制作軟件,根據設計思路進行剪輯和修改,最終確定音樂。音樂創編不僅考察學生的音樂修養,而且可有效鍛煉學生的創編能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布置創編任務,如規定大眾健美操動作集體隊形創編、自編大眾健美操和競技健美操單人組合或成套動作、自編大眾健美操和競技健美操集體組合或成套動作、自編領操組合或成套動作,通過課堂展示、課后訓練、比賽表演任務等形式進行實踐和檢驗,以此提高學生的健美操創編能力。
5 競訓能力是實踐拓展訓練和競賽是體育運動項目顯著的實踐拓展方式,訓練并參加競賽,獲得比賽成績或名次是人才培養質量的一項重要評價標準。課程教學是常規性的教學,訓練競賽是對課堂教學的外部延伸,可以彌補課堂教學中積累量不足的問題,更加有效地完成課程教學內容。訓練競賽也是學生專項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徑,通過課外訓練,可以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術技能,幫助學生實現課堂教學質的變化[2]。在健美操專項教學過程中,可從以下方面對學生的競訓能力進行培養。第一,鼓勵和要求學生在課后進行專門性的個人自主訓練或隊伍集體訓練,以運動員的角色參與到競訓活動中,利用參訓的方式彌補課堂教學存在的不足,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健美操運動能力。第二,訓練時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自覺樹立教練員角色定位,教授學生訓練組織方法,使學生在訓練過程中學習健美操教練員應具備的專業能力,發展學生的帶訓能力。第三,利用比賽機會,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教學能力、創編能力、表演能力等,如在教學能力上安排學生進行動作示范講解,在創編能力上安排學生進行成套創編,在表演能力上可進行個人動作或集體動作展示,綜合培養學生的健美操專項能力。另外,作為競訓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競賽組織也是健美操人才應具備的專項能力之一。按照競賽活動人員組成情況,對學生競賽組織能力的培養主要從兩個角色切入,分別是裁判員和非裁判的工作人員。首先,作為裁判員必須具備良好的裁判員道德品質、熟知裁判規則,精通裁判業務。在對健美操專項學生進行培養時,以規則知識講授為主,使學生掌握競賽規則,要求學生進行模擬比賽評分,培養學生的裁判執法能力。其次,作為競賽活動的其他組織人員,讓學生學習健美操競賽組織的基本理論知識,了解競賽的全過程,再進行競賽活動的實際組織工作,如規程設計、人員調配、物料購置、開閉幕式、裁判評分、頒獎環節等。利用校內外的健美操比賽平臺,讓學生參與比賽組織,擔任不同的角色,負責不同的任務,培養學生的競賽組織能力。
6 表演能力是體育藝術健美操是難美項群中身體動作表現型的體育運動項目,具備體育和藝術兩個方面的特性,這也就對體育師范專業健美操專項學生的表演能力提出了要求,表演能力不僅體現在教學環節中,也體現在競賽和舞臺表演上。藝術表現力是表演能力的重要部分,健美操學生藝術表現力包括面部表情和身體表情兩個方面,在對學生進行藝術表現力培養時,首先進行基礎表情訓練,通過面對鏡子做出不同表情,調動面部各器官,呈現出最佳的面部表情,并采用動作控制法固定下來。為加大訓練難度,可變換練習方法,讓學生在不同對象、不同距離、不同環境下進行表情演繹,學會面部表情的自動化運用。其次,身體也是表現力呈現的重要載體,開發學生的身體表情,尤其是在健美操動作展示過程中的肢體表現力更為重要,在完成動作時,學生應完美地展現個人運動能力,把肢體動作的魅力充分體現出來。在音樂背景下,將面部表情和身體表情結合起來,呈現出強烈的藝術表現力,感染觀眾或裁判員。需要注意的是,學生在體能耗損較大時會出現表情猙獰或丟失的現象,影響表演質量,這就需要在提升學生運動能力的基礎上,給學生樹立時刻注意面部表情傳達的意識。教學過程中,可開展各種形式的表演能力培養模擬課,使學生消除怯場的心理,培養學生自信、陽光的性格。另外,鼓勵和支持學生多參加校內外的表演或比賽,利用舞臺表演的機會,不斷歷練,提升自身的表演能力。審美情趣是表演能力的內隱性要素,在健美操專項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審美品質,培養學生發現美、建設美、塑造美的能力,讓學生觀看高水平的健美操比賽或是相關類的難美性舞臺表演作品,進行審美情趣的熏陶,分析動作的藝術美,使學生逐漸形成健美操之美的動作印記,不斷進行藝術美的訓練,最終建立起學生優質的審美情趣,促進學生表演能力的提升,表現出健美操項目的體育藝術之美。
參考文獻:
[1]周凱.高等體育院校健美操專項課程核心素養研究[D].武漢:武漢體育學院,2019.
[2]田華喜.體育師范專業健美操專項人才培養的多元化教學[J].嶺南師范學院學報,2020,41(03):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