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增福

軍史館具有見證戰斗歷史、承載優良傳統、蘊含紅色基因、寄托民族情感的功能,是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載體。隨著現代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數字史館逐漸興起,并以其傳播性強、關注度高、成本相對較低、不受時空限制等特點,成為實體場館功能作用發揮的重要補充。面對網絡時代對軍隊建設提出的新要求,在數字史館建設方面,軍隊面臨保密問題等諸多挑戰。因此,在現有建設基礎上迎難而上,要繼續重視和加強強軍網數字軍史館的建設使用,最大限度延伸和拓展軍史館在鑄魂育人、提升戰力中的作用。
2019年1月中央軍委辦公廳印發《新時代軍史館體系建設規劃》,指出要實施“互聯網+”工程,運用微博、微信和移動客戶端等,對展陳內容進行對象化、分眾化、互動化推送,并對軍級單位數字史館建設提出具體目標要求。2020年1月修訂的《軍隊基層建設綱要》明確指出,要借助軍內外網絡媒體,開展思想育人、文化育人、傳統育人等活動,滿足官兵精神文化需求。近年來,在各級的不懈努力下,強軍網數字軍史館建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已具雛形到逐步完善的歷史性跨越。但通過調研,也發現了一些具體問題。
(一)機制構架與規劃布局問題。一是平臺建設交叉錯雜。目前,存在關系不順相互交叉、單位特點不突出等問題。一方面,數字史館建設還不完善,不少軍級單位還未建成。另一方面,平臺建設分級分類工作做得不細,有的在部分內容上簡單嫁接移植、重復設置,嚴重浪費了資源;還有的過分追求“面面俱到”,反而失掉了本單位特色。二是管理評價缺乏機制。目前還沒有建立相關的評價標準和管理機制,數字史館管理建設動力不足的問題還比較突出。一方面,誰建誰管的責任未壓實,受編制、技術等因素的制約,再加上缺乏專業力量的指導,在具體落實過程中就顯得力不從心。另一方面,缺少建設評價標準,落實過程中就只能無的放矢憑感覺,再加上缺少獎懲機制,導致數字軍史館建設始終在低層次徘徊。三是寬帶網絡相對阻塞。當前,數字軍史館主要依托軍事信息綜合網建設,受其帶寬影響,部分網站網頁訪問速度都“跟不上”,圖片卡頓、聲音延遲、畫面失真等問題嚴重影響受眾的訪問體驗。
(二)網站、網頁建設問題。一是形式單調缺乏新意。發布簡單加工的文字、圖片、影音資料是當前數字軍史館的主流模式。目前,面對習慣于青睞“短平快”信息的青年官兵,這些形式的“展品”顯然已經不能滿足廣大官兵的需求,再加上文字、圖片、影音資料處理粗糙,大大降低了數字軍史館的吸引力。二是維護更新相對滯后。部分單位滿足于“有”的狀態,只是把數字軍史館建起來,沒有把史館網站網頁真正管起來。目前,存在網頁更新滯后,信息資源更新緩慢,部分網站鏈接發生錯位,導致部分史館失聯癱瘓。三是層層設障鏈接難尋。網站最大的吸引力在于“知名度”。就目前情況看,未列入平臺的一些史館網站,有的放在單位首頁,有的將鏈接“隱藏”于角落,有的需要多層鏈接、多層進入,官兵訪問瀏覽層層受阻,人為降低了網站的“知名度”。
(一)加強統籌規劃,搞好頂層設計。在層級上,按照“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總體思路,建設以軍事博物館網上史館為龍頭,戰區數字史館與軍兵種數字史館相協調補充的數字軍史館群。戰區史館突出“戰”,重點開設戰例史館、戰將史館、戰斗英雄史館等反映戰斗歷史、戰斗精神的史館及武器裝備陳列館;軍兵種史館突出“建”,重點反映部隊發展歷史沿革,搞清楚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的問題;國防動員單位史館突出“動員”,依托地方紅色資源,重點引入所在地區地方數字史館,豐富和擴充史館資源。在類別上,既要有正向引導的紀念性、弘揚性史館,也應該有反面教育的警示性、檢討性史館。通過理順關系、細化分級分類、盤活現有資源,既可以避免重復建設造成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又有助于構建和完善史館科學體系布局。
(二)強化領導管理,完善各項機制。數字軍史館建設使用質量如何,既在建,也在管。當前,首要問題是要準確定位數字軍史館,明確標準、找準定位。可充分借鑒地方網上紀念館的實踐經驗,通過專家論證等方式確立具有軍隊特色的網上史館建設評價標準體系,使建設者有章可循、有的放矢。其次,“建網容易管網難”,要重點理順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各級要把數字史館建設納入政治工作年度計劃具體規劃和部署,根據數字史館建設管理需要和網絡技術特點,建立相應的管理體制,做到職責明確、責任到人。同時要加強督導評比,建立全程“淘汰”機制。對于效果差、維護更新不及時的網站給予“下架”處理,并限期整改,還要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而對于效果好、管理到位的網站要適當給予獎勵,做到賞罰分明。
(三)打造人才隊伍,推動質量建設。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是推動數字史館建設從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的根本舉措。根據《新時代軍史館體系建設規劃》要求,軍級單位重點建設數字史館,很大程度可以避免受限于編制、技術等因素。從現有的軍隊人力資源結構來看,還沒有一支具備史館管理運行專業素質的人才隊伍。因此,當務之急是通過院校培訓、軍地交流、文職人員招考、鼓勵和吸收青年官兵積極參與等方式,選拔培養打造一支既具有較高軍政素質、熟悉政治工作規律,又掌握較強網絡技術、熟悉官兵需求的懂專業、精技術、通理論的高素質人才隊伍,為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數字軍史館提供人才支撐。
(四)創新形式內容,增強網站魅力。內容和形式是網站建設的“生命線”。數字軍史館建設既要注重歷史的客觀性、內容的思想性,又要兼顧官兵需求,增強多樣性和活潑性。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網絡的多媒體性,拓寬“展品”的呈現媒介,通過糅合圖片、音視頻、動畫等素材,實現從靜態向動態、從平面向立體的轉變,努力將史料打造成官兵喜聞樂見的“視聽盛宴”。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網絡虛擬世界的互動效應,加強互動評論區的開發建設,通過適時設置議題、在線答疑、開展知識競賽等方式,積極為官兵交流互動、評價建議搭建平臺,使官兵心悅誠服接受教育。同時要充分利用新媒體、新技術,拓展數字史館建設發展思路,通過創作優質史館短視頻、開發移動端“微史館”等方式,不斷延伸數字史館“觸角”,力爭數字史館深入基層、直達官兵。
(五)加大宣傳推介,提升史館名氣。提高數字軍史館的點擊量和訪問量,既要靠提升網站建設水平增強吸引力,同時也離不開一定的宣傳推介提高知名度。數字史館建設的初衷就是讓更多的官兵在感受歷史的過程中接受教育,倘若將其束之高閣,藏入深閨,必定會被官兵冷落。首先,從史館鏈接地址放置位置開始,就要以“開門迎客”的姿態,自信地亮出名片,要醒目易于發現、快捷易于訪問,不人為設門檻。再者,可以通過網頁浮動窗口“廣告”、軍內期刊報紙、軍事微信公眾號、短視頻號,以及基層小廣播、信息視窗等平臺廣發“邀請函”,加大數字軍史館的宣傳推介力度,讓更多的官兵知道并對數字軍史館產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