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翠嫻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七十三集團軍醫院婦兒科婦科病區,廈門,361000)
子宮切除術是婦科常見手術,多用于治療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病、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等婦科病癥,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因為子宮屬于特殊臟器,對女性意義很大,患者行子宮切除術不僅會對身體造成創傷,還會對心理上造成沖擊,再結合患者對手術的陌生感和恐懼感,很容易導致患者出現焦慮、抑郁等情緒,進而降低患者睡眠質量,延緩恢復進程。有研究證明[1],圍術期對患者進行科學有效的護理,可有效緩解子宮切除患者負面情緒,提高患者愈后質量。本研究選取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七十三集團軍醫院婦兒科婦科病區收治的子宮切除術的婦女80例作為研究對象,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七十三集團軍醫院婦兒科婦科病區收治的子宮切除術的婦女8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對照組年齡29~58歲,平均年齡(46.76±6.58)歲;觀察組年齡30~59歲,平均年齡(47.23±5.82)歲。2組患者一般資料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1)患者能夠表達自我感受;2)患者及家屬了解研究流程方法并簽署知情同意書;3)研究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3 排除標準 1)合并精神疾患者;2)合并有嚴重器質性疾患者;3)合并有原發性焦慮癥、抑郁癥等心理疾患者。
1.4 研究方法
1.4.1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 維持病房整潔,為患者提供用藥指導、作息指導、運動指導及病情咨詢服務等,監測患者病情變化。
1.4.2 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增加護理干預 1)術前護理:護理人員主動與患者及家屬溝通,構建和諧護患關系;健康宣教,根據患者文化程度及自身狀況,為其講解關于手術準備、手術過程及手術注意事項等內容,提高患者對自身疾病及手術的認知,增強安全感和依從性;心理護理,評估患者心理狀況,為患者提供安慰和鼓勵,減緩緊張及恐懼情緒,樹立治愈信心;手術準備,幫助患者做好術前檢查,為手術做好準備[2];2)術中護理:配合手術室護理人員做好護理,術中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注重保護患者隱私,提高患者安全感、舒適感;3)術后護理,加強病房巡視,關注患者呼吸、面色、精神狀態等的變化,如有異常及時反饋醫生;為患者提供康復指導,對可能發生的并發癥做好提前預防;調節病房溫濕度在適宜范圍,定期通風,維持病房安靜,讓患者充分休息;時刻關注患者心理變化,對其提出的疑問及訴求要及時解決,為其講解術后病情變化、成功治愈案例等內容,緩解患者焦慮、緊張等情緒。
1.5 觀察指標 所有指標均在患者入院第1天和術后5 d進行測評。
1.6 療效判定標準 1)患者焦慮、抑郁情況: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評估[3];2)患者睡眠質量:采用PSQI進行評估[4]。

2.1 患者焦慮、抑郁情況 2組患者入院第1天的SAS、SD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5 d,2組患者SAS、SDS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患者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SAS、SDS評分比較分)
2.2 患者睡眠質量 2組患者入院第1天PSQI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5 d,2組患者PSQI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患者PSQI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PSQI評分比較分)
行子宮切除術婦女多會出現恐懼、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不僅會對患者心理造成干擾,還會影響患者睡眠質量,延緩恢復速度。在圍術期對患者行護理干預,讓患者了解手術流程,做好心理準備,提高舒適感安全感等能夠極大緩解患者不適情緒,進而改善睡眠質量[5]。
本研究結果與學者馮曉靖[6]的研究結果一致,表明經圍術期護理干預的患者有更好的睡眠質量,分析原因應為患者經護理干預后,負面情緒得到緩解,更有利于安心睡眠。
綜上所述,圍術期護理干預可以有效緩解子宮切除婦女焦慮、抑郁心理,提高患者睡眠質量,值得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