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僖英 孫川博
(1 山東省菏澤市立醫院婦產科,菏澤,274031; 2 菏澤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婦產科,菏澤,274000)
宮頸癌是位于子宮頸部的惡性腫瘤,是女性生殖道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宮頸癌早期治愈率高,且預后較好,據國際婦產科聯盟組織(FIGO)研究數據表明,宮頸癌臨床分期越早,治愈率越高,如IA1期患者五年存活率高達97.5%[1]。目前,手術仍是治療宮頸癌主要手段之一,且輔以放化療治療,療效較為理想,但手術創傷、經濟壓力、術后及癌癥疼痛均可能導致患者產生嚴重心理應激反應,易導致生理功能紊亂,出現失眠、疲乏、厭食等,嚴重降低患者生命質量,進而影響治療效果。故術后心理及疼痛護理對改善患者心理應激水平至關重要。因此,本研究將多元化疼痛護理配合心理支持應用于宮頸癌術后患者,探究其對疼痛、心理應激狀態及睡眠質量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山東省菏澤市立醫院腫瘤科收治的78例宮頸癌患者,按隨機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39例。對照組患者年齡35~65歲,平均年齡(45.69±5.24)歲;病理類型:鱗癌19例、腺癌14例、腺磷癌4例、其他2例;臨床分期:I期10例、II期16例、III期13例;觀察組患者年齡30~60歲,平均年齡(45.21±5.13)歲;病理類型:鱗癌20例、腺癌15例、腺磷癌3例、其他1例;臨床分期:I期9例、II期18例、III期12例。2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1)所有患者均經組織病理檢查確診為宮頸癌,且臨床分期屬于I~III期;2)均符合手術指征,且行手術治療;3)具有一定讀寫能力,精神、意識、智力正常,可自行完成相關量表;4)治療依從性高,可高度配合臨床診療工作。
1.3 排除標準 1)已發生遠處轉移者;2)預期生存不超過1年者;3)具有嚴重雙相情感障礙、焦躁癥者;4)合并其他嚴重器質性病變,如重度腎功能衰竭、心力衰竭等。
1.4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即密切關注患者病情變化,術后給予健康宣教,告知患者術后相關注意事項(如注重陰部衛生、1個月內嚴格禁止性生活等),做好常規巡視工作,若發現異常,及時告知醫生并采取積極措施。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多元化疼痛護理配合心理支持:1)多元化疼痛護理: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宮頸癌患者術后疼痛程度,并依據不同程度,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對于輕度疼痛(評分1~3分)可選擇體位調整、含漱藥物、局部貼敷冰袋或藥物干預;中度疼痛(評分4~6分)可選擇穴位按壓、音樂療法、太極運動及神經阻滯干預;重度疼痛(評分7~10分)主要使用神經阻滯止痛,可輔以音樂療法和按摩進行干預。止痛藥物護理依據WHO提倡的癌癥鎮痛三階梯止痛法,第1階梯:非阿片類藥物開始,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布桂嗪等;第2階梯:若未能緩解疼痛,則在第1階梯基礎上加用弱阿片類藥物,如可待因、丙氧酚等;第3階梯:若疼痛劇烈,則選擇強阿片類藥物,如嗎啡、哌替啶、芬太尼鐵劑等;2)心理支持:積極進行健康宣教,可通過PPT、圖文、面談等多種方式向患者及家屬科普宮頸癌相關知識,如宮頸癌的發病機制、疾病進展特點、轉移途徑、治療手段及預后等相關情況,加深患者對宮頸癌的認知程度。適時為患者講述治療成功病例,進一步增強患者治療信心。對于圍手術期患者,可加強手術相關知識宣教,引導患者以平常心看待手術,術后給予相關指導,告知日常護理相關注意事項。此外,還可根據患者病情恢復情況,鼓勵患者適當參與社交活動,有利于轉移患者注意力促使其放松心態,減輕焦慮、緊張等負面情緒。對于心理應激較為嚴重者可請心理醫生干預,并給予重點關注,耐心進行溝通,了解患者真實心理,并盡可能滿足其實際需求,多關心問候患者。
1.5 觀察指標 1)用視覺模擬評分法[2](VAS)評估宮頸癌患者術后1 d、3 d、7 d疼痛程度,讓患者在10 cm的游動標尺(有10個刻度)中標出代表自己疼痛程度的位置(有刻度面背向患者),0分端=無痛,10分端=最劇烈的疼痛,評分越高,疼痛程度越嚴重;2)借助90項癥狀清單(SCL-90)、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分別評估患者心理應激水平和睡眠質量,SCL-90[3]:該量表共10個因子,即從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其他(如睡眠、飲食等)反映患者心理癥狀情況,共90個條目,采用5級評分,每條目1~5分,總分為90~450分,以160分為標準分界值,評分越高,心理應激水平越嚴重。PSQI[4]:該量表由19個自評+5個他評構條目構成,但僅有18個條目參與計分,總分為0~21分,評分越低,睡眠質量越好。

2.1 2組患者術后VAS評分比較 2組患者術后1 d疼痛程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3 d、7 d疼痛程度均低于對照組,且隨著護理時間延長,2組術后疼痛程度呈逐漸下降趨勢,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術后1 d、3 d、7 d VAS評分分)
2.2 2組患者睡眠質量及心理狀態比較 護理前2組SCL-90、PSQ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SCL-90、PSQI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下降幅度大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睡眠質量及心理應激狀態分)
隨著社會經濟和醫學科學的逐漸發展,醫學模式逐漸從原有的生物醫學模式轉變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越來越多醫學研究者們逐漸意識到心理因素對腫瘤的發生、疾病的進展、治療效果及預后具有重要影響,有較高的臨床價值。目前,腫瘤患者的心理干預已成為臨床研究的熱點問題。張一紅[5]研究顯示,由于宮頸癌的確診及手術治療影響,患者術后恢復期通常面臨巨大的心理、生理、社會壓力,此時患者心理失衡尤為嚴重,迫切需要人文關懷、心理健康干預,以保障患者在抗癌過程中感受到溫暖、慰藉及快樂,提升其治療信心,有利于延緩病情,促進康復。
廣泛全子宮切除術及盆腔淋巴結清掃術是治療宮頸癌的常用手術方式,但因手術創傷大,機體會產生一定程度應激反應,影響患者心理,且術后疼痛、疾病不確定感、術后并發癥等均可進一步加重患者心理應激,產生焦慮、抑郁、恐懼等不良情緒。此外,宮頸癌患者擔心手術失敗,腫瘤復發,提前衰老,性功能障礙等均可導致術后產生嚴重心理應激反應。心理干預可通過調節大腦皮質神經系統,改善神經及內分泌功能,增加機體免疫功能,有利于疾病康復。周霞等[6]研究顯示,心理干預可降低宮頸癌患者炎癥因子水平,如白細胞介素2、血清皮質醇,提升T淋巴亞群水平,進而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3 d、7 d疼痛程度均低于對照組,且觀察組護理后心理應激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睡眠質量優于對照組。表明多元化疼痛護理配合心理支持對緩解宮頸癌患者術后疼痛意義重大,還可顯著改善心理應激水平及睡眠質量。宮頸癌術后疼痛、癌痛,會極大打擊患者心理,且劇烈的疼痛通常被患者及家屬視為治療無效、病情加重、腫瘤轉移等不良信號,影響其治療依從,進而加重患者痛苦,促進腫瘤發展,未較好地控制癌癥頑固性疼痛是導致患者自殺的主要因素。多元化疼痛護理,依據不同疼痛程度,采取相應干預措施,對于輕中度疼痛者加大非藥物干預力度,盡量減少患者對鎮痛藥物依賴性,可一定程度減少藥物不良反應,規范使用鎮痛藥,既可最大程度緩解患者疼痛,也能有效把控鎮痛藥使用劑量,使治療效果最大化;同時輔以心理支持,可減輕疾病不確定感,提升治療信心,戴瑜平等[7]研究顯示,積極心態,有利于疾病康復,陳丹和張婷[8]研究顯示,心理干預可通過降低宮頸癌患者疼痛及氧化應激因子,減輕術后疼痛,改善心理狀態。
綜上所述,多元化疼痛護理配合心理支持對改善宮頸癌患者術后疼痛、心理應激水平及睡眠質量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