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富紅
(大連理工大學 城市學院,遼寧 大連 116600)
現有文獻認為服務業的發展拉動經濟增長,經濟增長帶來就業的增加,而生產性服務業的作用日益明顯。2007年3月國務院下發的《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中提出到2020年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50%, 就業容量增加,服務業結構向生產性服務業為主的現代服務業,促進現代制造業與服務業有機融合、互動發展。
遼寧作為重工業基地,加快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充分發揮其對其他部門的關聯效應和波動效應,是實現區域經濟持續增長的必然舉措。
筆者根據投入產出法構建的就業貢獻度測算模型(印凡成2010年)分析了遼寧省生產性服務業就業需求能力及對其他產業就業的間接促進作用。
就業貢獻度測算模型包括直接就業貢獻與間接就業貢獻,直接就業貢獻與間接就業貢獻之和為綜合就業貢獻。根據投入產出表首先計算出目標產業行業直接就業貢獻,根據該直接就業貢獻計算目標產業行業綜合就業貢獻,最后得出目標產業行業間接就業貢獻,具體應用過程如下。
1.1.1 直接就業貢獻
DLi=Wi/Xi(i=1,2,…,n)
(1)
根據投入產出表,第i部門的總投入為Xi,Wi為第i部門勞動者獲得的總報酬,則DLi為第i部門的直接就業貢獻。DLi表示i部門直接為國民經濟創造的就業機會。
1.1.2 綜合就業貢獻與間接就業貢獻
GLi=DLi+ILi
(2)
GLi=DLi+Σ(GLj-hij)(i,j=1,2,…,n)
(3)
根據投入產出表,GLi表示第i部門的綜合就業貢獻,ILi表示第i部門的間接就業貢獻,即第i部門的投入給其他部門帶來的就業機會。其中hij表示i部門產出中被j部門用作中間產品的數量占i部門總產出的比率,為i部門的中間產品分配系數向量中的第j個元素。GLj-hij則表示第i部門的產出增加對j部門產出的間接就業貢獻。
其中hij=Xij/Xi(i,j=1,2,…,n)
(4)
則式(3)矩陣式為:
GL=DL+H·GL
將DL=(DL1,DL2,…,DLn)T與GL=(GL1,GL2,…,GLn)T帶入矩陣式,整理可得:GL=(1-H)-1·DL
(5)
式(5)中變量所需數據主要來源于最新的42×42部門《遼寧省投入產出表》。筆者分別計算了遼寧省第三產業整體、第三產業內部的生產性服務業整體與非生產性服務業整體直接就業貢獻度、間接就業貢獻度與綜合就業貢獻度。并且對第三產業內部各分行業逐一計算就業貢獻度,計算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遼寧省第三產業及內部分行業就業貢獻度
由表1可見,就遼寧省生產性服務業整體而言,生產性服務業綜合就業貢獻度為56.27%,高于第三產業綜合貢獻度53.91%和非生產性服務業的50.4%,表明生產性服務業每萬元投入付給勞動者的報酬為5 627元,該產業部門為遼寧省區域經濟創造很多的就業機會。但是,生產性服務業的直接貢獻度是23.11%,低于第三產業平均水平26.95%與非生產性服務業的25.4%。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生產性服務業間接就業貢獻度達到33.15%,大于第三產業整體26.96%,顯著高于非生產性服務業17%,間接貢獻度方面充分表現生產性服務業融合性和關聯性的性質,這充分表明生產性服務業與其他各產業部門存在密切聯系,對其他部門的發展起著重要的紐帶作用,生產性服務業每萬元投入間接為其他部門帶來的就業貢獻值為3 315元,該產業部門間接為遼寧省區域經濟創造的綜合就業貢獻顯著。
由表2與圖1所知,就遼寧省生產性服務業內部分行業而言,多數分行業直接就業貢獻度低于 25%,即每萬元的行業投入帶來的就業貢獻值不足2 500。其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的直接就業貢獻度最高為35.77%,其次批發和零售業為30%,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為24.73;直接就業貢獻度最低的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13.93%與金融業18.18%。而金融業(18.18%)、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21.18%)、租賃和商務服務業(24.73%)間接就業貢獻值分別達到36.88%、38.08%、45.31%,高于該行業的直接就業貢獻值,表明該三行業顯示出與其他各部門強大的關聯效應和協同效應。如圖1所示,大部分行業間接就業貢獻值大于該行業的直接就業貢獻值。綜合就業貢獻值最高的是租賃和商務服務業,達到70.03%,遠大于第三產業的整體水平及所有的非生產性服務業各分行業。

圖1 遼寧省生產性服務業內部分行業直接與間接就業貢獻對比

表2 遼寧省生產性服務業內部分行業就業貢獻度排序
成本利稅率是反映行業效率的一種指標,在完善的市場機制下,資源總會流向成本利稅率高的行業,因而該行業成為發展空間較大的行業,其也是間接反映行業就業潛力的指標。成本利稅率高,表明勞動力資源流向的趨勢,該行業就業吸納空間大。利用遼寧省最新投入產出數據計算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遼寧省產業/行業成本利稅率一覽
根據表3,成本利稅率指標排名前五位分別是以下行業:批發和零售(33.9%)、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31.9%)、房地產業(31.6%)、金融業(28.7%)、租賃和商務服務業(15.1%),生產性服務業占80%,并且該生產性服務業不屬于壟斷行業,成本利稅率高表明上述行業效率較高,發展空間和吸納就業的潛力較大,在今后應作為重點予以扶持以便提高行業吸納就業的水平。
就業貢獻度與成本利稅率分析表明:代表高端服務業的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與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發展迅速,吸納就業的能力優勢凸顯。遼寧省積極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傳統服務業向現代服務業轉變初見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