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輝
(涼城縣檔案館,內蒙古 烏蘭察布 013750)
財政收入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通過一定形式和渠道集中起來,用以調控宏觀經濟、調整社會收入分配的貨幣資金,是衡量經濟發展程度和經濟實力的重要指標[1]。財政收入一般體現在稅收、國有資產、國債收入和收費等收入。GDP(國內生產總值)指的是一國(或地區)一年以內在其境內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總和[2]。深入研究財政收入與GDP的關系及影響因素,對于促進涼城縣財政收入和GDP增長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筆者以涼城縣為研究區域,提取1979年~2018年涼城縣社會經濟統計數據中的GDP和財政收入數據,對涼城縣GDP和財政收入的總量、增速變化及兩者比重變化進行分析。
從表1可以看出,1979年~2016年間,涼城縣GDP整體處于上升態勢,中間偶有較小波動。到2016年,全縣GDP達到781 030萬元,為40年間最高值。2016年~2018年,涼城縣GDP處于下降趨勢。1979年~2012年,涼城縣財政收入整體處于上升態勢,到2012年達到85 251萬元,為40年間最高值。2013年開始,財政收入相比2012年大幅度下降。究其原因有兩方面:①由于位于涼城縣的內蒙古日盛民爆集團有限公司停產,導致稅收降低;②由于財政統計核算方式變化,導致統計數據中財政收入下降。2012年~2018年,涼城縣財政收入整體呈下降趨勢。涼城縣1979年~2018年財政收入占GDP比重分布在3%~12%之間,兩者比重整體上先處于上升趨勢,后轉變為下降趨勢,中間偶有變動。2012年~2018年,涼城縣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整體處于下降趨勢,從11.94%下降到了3.53%。由于涼城縣整體經濟發展水平較差,財政收入和GDP受主要企業效益的影響較大。

表1 涼城縣1979年~2018年財政收入與GDP數據
涼城縣GDP和財政收入的增速變化是指將涼城縣的多年GDP和財政收入數據通過對比分析、計算,得到在不同時間段內的數量的變化。GDP和財政收入的增長速度變化通過對涼城縣1979年~2018年財政收入與GDP增速比較采用環比增長速度來計算。
表2可以看出,40年間涼城縣財政收入總體處于上升趨勢,其中有31年財政收入相對上年是增長的,增速為正,有8年財政收入相對上年是減少的,增速為負。40年間涼城縣GDP總體處于上升趨勢,其中有26年財政收入相對上年是增長的,增速為正,有13年財政收入相對上年是減少的,增速為負。財政收入增速為負的最大的年段為2013年和2017年,受主要企業經營情況的影響較大。2013年財政收入降低幅度較大,是由于內蒙古日盛民爆集團有限公司停產,導致稅收降低,進而財政收入出現大幅下降。2017年內蒙古岱海發電有限責任公司進行技術改革整頓,稅收大幅下降,財政收入出現大幅下降。

表2 涼城縣1979年~2018年財政收入與GDP增速
通過計算彈性系數可以反映出財政收入與經濟的相互增長情況。
彈性系數:ET=(△T/T)/(△Y/Y)×100%
公式中,ET為彈性,T為財政收入總量,△T為財政收入增長量,Y代表GDP,△Y代表其增量。
以10年為一階段,計算涼城縣1979年~2018年財政收入與GDP的彈性系數,可得出1979年~1988年的彈性系數為1.70;1989年~1998年的彈性系數為1.56;1999年~2008年的彈性系數為1.07;2009年~2018年的彈性系數為-17.23。
從彈性系數可以看出,涼城縣1979年~1988年的全縣財政收入和GDP是彈性相關的,隨著經濟總量的擴大,涼城縣的財政收入規模也將不斷擴大;1989年~2008年彈性系數為1.07接近1,說明這10年間涼城縣財政收入與經濟同步增長;2009年~2018年,涼城縣財政收入增長慢于經濟增長速度,彈性系數為負數,財政收入出現負增長,新增國民經濟中的財政收入集中度下降。
相關系數或線性相關系數是用來度量兩個變量間的線性關系。

其中,Cov(X,Y)為X與Y的協方差,Var[X]為X的方差,Var[Y]為Y的方差。利用涼城縣1979年~2018年資料計算全縣財政收入和GDP兩者相關系數為0.87,為顯著性相關,存在正相關關系,但他們的增長不是完全同步的,對應的關系,兩者之間受經濟因素和其他因素的共同影響,產生一定的差異。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涼城縣財政收入及GDP均受支柱企業的影響較大,相比來說,財政收入更依賴于大項目、大企業。因此建設專門的工業園區,健全相應的配套設施,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大項目、培育大企業、狠抓大支柱,并有目的、有計劃的發展配套企業和服務,將引進的企業逐漸打造成產業集群,做大經濟規模,成為財政收入和GDP的強力支撐。
涼城縣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岱海、蠻汗山、溫泉等均有很大的開發潛力,岱海旅游區更是被評為“內蒙古十大歷史風景名勝區”。在現有工業的基礎上,要進一步加大對第三產業尤其是旅游業的扶持力度,引進先進的服務管理理念和方法。在旅游業的帶動下,發展相應的餐飲、文化娛樂等服務行業,大力發展以旅游業為支柱的現代服務業。
GDP的增長直接取決于經濟的規模和增長速度,而財政收入很大程度上受政府政策調整的影響。近年來,國家加大減稅降費力度,企業稅負進一步降低,直接導致財政收入不斷降低。對于政府鼓勵的行業和貢獻突出的企業應該出臺相應的表彰和獎勵辦法,來激勵企業做大做強。提高政府機構的行政效能,為企業提供高效的服務。嚴格執行征管法規,提高稅收的征繳力度,對欠繳稅費的要及時催繳,稅收的增加可以有效提高政府財政收入。
筆者以涼城縣1979年~2018年40年的財政收入和GDP數據為研究樣本,通過研究發現,涼城縣財政收入與GDP存在著正相關關系。2009年~2018年間,涼城縣財政收入增長慢于GDP增長速度,財政收入出現負增長,說明GDP新增部分中財政收入集中度下降。涼城縣財政收入受支柱企業經營情況影響較大。政府機構招商引資、稅收優惠、加強征管等政策均會對涼城縣財政收入和GDP產生重要影響,對財政收入的影響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