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路
(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南京 211112)
隨著數字閱讀的興起,微信公眾平臺在閱讀推廣方面的優勢得到圖書館的肯定。眾多圖書館陸續開通官方公眾號,對其進行研究的文章數量也是頗豐。基于WCI(微信傳播指數)研究傳播效果,對微信公眾號在閱讀推廣中的應用進行實證分析,對微信公眾號發布內容分類歸納。研究樣本范圍較小,大多從單個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為角度,或針對“985”“211”、省會公共圖書館群體,缺乏對高職院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號整體情況的研究。
在江蘇高校中,高職院校圖書館數量約占全省高校圖書館數量的2/3,圖書館圍繞教學開展資源建設,文獻信息資源是圖書館服務的基礎。而閱讀推廣的內容基于館藏資源,高職院校圖書館閱讀推廣內容和本科院校存在不同之處。因此,對全省高職院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的閱讀推廣現狀研究很有必要,同時,對微信公眾號內容傳播效果大多從閱讀量為重要衡量指標,WCI也只參考閱讀量與點贊數,考量指標過于單一,忽視讀者互動行為,未將精選留言數作為研究數據。相比閱讀量、點贊看,精選留言更體現讀者的參與度與互動程度。筆者將微信公眾號每篇精選留言數作為參考指標之一,將閱讀量、“在看”量和精選留言量進行組合形成3個層面的互動行為指標。
通過各院校微信公眾號平臺作為本次調查研究數據主要來源,搜狗搜索引擎為調查研究的輔助工具,數據選取時間段為2018年6月1日~2020年5月31日。
參考王波對圖書館閱讀推廣研究方法[1],對江蘇省所有高職院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相關數據進行收集、分析,人工篩選出以活動特點為依據的6類閱讀推廣類型,即圖書推薦、培訓講座、圖文音視頻欣賞、文化活動、主題展覽和生活百科。
筆者試圖根據讀者互動行為(閱讀量、“在看”量和留言量)構建讀者互動水平與閱讀推廣類型的關聯,評價微信公眾號在閱讀推廣方面的效果,如圖1所示。

圖1 3個層面互動行為指標
通過登錄微信進行“添加公眾號”操作查找各高職院校圖書館名稱,及咨詢相關老師,發現截至2020年5月31日,開通圖書館獨立微信公眾號的院校共有32所(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于2019年12月已升格為本科層次職業院校),約占全省高職院校數量的1/3,說明在利用微信公眾號平臺進行閱讀推廣并未如我們所想那么普遍,見表1。

表1 江蘇高職院校圖書館開通獨立微信公眾號情況
通過統計各圖書館微信公眾號推送條數,每條信息的閱讀數,精選留言數和“在看”數,推送信息中產生中度互動行為和深度互動行為的圖書館微信公眾號共22個并依序為公眾號編號。
對比表2中各公眾號推送期數與推送條數,10個公眾號平均一期1條,有9個公眾號一期平均推送2條,其他3個公眾號平均一期推送多條(江蘇財院圖書館平均一期推送4條,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平均一期推送4條~5條,南京交院圖書館平均一期推送5條~6條)。可見互動行為程度與一次推送條數數量無明顯關系。

表2 微信公眾號平臺產生中度、深度互動行為推送信息數量
對22個公眾號所有推送的信息,統計出閱讀信息條數與產生互動行為條數,出于各公眾號比較的考慮及關聯性,同時去除了9所公眾號信息數據(推送閱讀推廣信息條數少于100條)。閱讀信息推送條數、產生中度互動行為推送條數和產生深度互動行為推送條數的關系,如圖2所示。

圖2 閱讀信息條數與中度互動行為條數、深度互動行為條數關系
通過圖2可以直觀看出推送閱讀信息數量越多的公眾號,產生中度互動行為的信息也越多,而閱讀信息數量與產生深度互動行為的信息數量沒有明顯聯系。閱讀信息數量相近的公眾號,產生中度互動行為數量存在明顯差距。
對比推送閱讀信息條數相近、產生中度互動行為數很大的公眾號,從圖書推薦、培訓講座、圖文音視頻欣賞、文化活動、主題展覽和生活百科6個方面[2]對與閱讀推廣相關的信息進行內容分析,構建互動行為與閱讀推廣6個方面的關聯。選取符合條件的編號4、編號5和編號6、編號7兩組,詳細情況見表3。

表3 產生互動行為信息類型
第一組編號4公眾號產生中度互動行為數量排名前三的閱讀推廣類型為:圖文音視頻欣賞、文化活動、圖書推薦;編號5公眾號產生中度互動行為數量排名前三的閱讀推廣類型為:文化活動、培訓講座、圖書推薦。
第二組編號6公眾號產生中度互動行為數量排名前三的閱讀推廣類型為:文化活動、圖文音視頻欣賞、圖書推薦;編號7公眾號產生中度互動行為數量排名前三的閱讀推廣類型為:文化活動、圖書推薦、培訓講座。
在互動行為與閱讀推廣6個方面的關聯上兩組對比數據高度一致,產生互動行為信息條數比例高的公眾號,文化活動類閱讀推廣最容易讓讀者產生互動行為;而文化活動與圖書推薦最受讀者歡迎,培訓講座和圖文音視頻欣賞次之。
在各公眾號點“在看”數最高的閱讀信息大多是文化活動類,與點“在看”的功能有很大聯系,不僅可以分享給好友,也能起到快速查找的作用。點“在看”讀者群體是信息傳播者,更是信息的參與者、互動者。
各微信公眾號推送條數存在很大差距,產生的互動行為程度也是如此。借鑒推廣影響面比較大的公眾號或閱讀信息,筆者在此基礎上總結幾點深化微信公眾號閱讀推廣作用的建議。
高校圖書館服務的讀者是特定范圍的,也是具備條件將服務覆蓋到每一位讀者的,每屆大一新生到校報到前,圖書館已為每一位學生建好閱讀賬號。因此,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號關注人數是可觀的,這是我們高校圖書館的優勢所在。但各高職院校圖書館推送的閱讀信息的閱讀數超過兩位數已是高閱讀量的信息,精選留言數、“在看”數沒有是常態。
蘇州市職業大學圖書館推送的《【活動公告】4月25日劉同<別做那只迷途的候鳥>新書簽售會【蘇州市職業大學站】來啦!(內含福利)》《【活動公告】張嘉佳新作<云邊有個小賣部>校園分享會,附搶票攻略哦~》的精選留言量、“在看”量特別突出。此類文化活動特別受讀者的喜愛不僅在于有知名度的作家見面會,還在于圖書本身是讀者喜愛的作品,這兩部作品的閱讀受眾就是大學生。因此,在圖書推薦或其他形式的閱讀活動中,除了引導讀者的閱讀品味外,圖書館需要具備“讀者意識”,從讀者的角度去思考。
推送閱讀信息中文化活動是最讓讀者互動的公眾號,都有一個共性:對一個活動的進展保持連續地推送。以蘇州職業大學公眾號為例,對劉同《別做那只迷途的候鳥》新書簽售會活動推送了5期,從活動前期的宣傳、活動現場的報告、活動結束的總結報道了活動的全流程。整個活動開展期間熱度不減,讀者互動行為強烈。圖書館在活動舉辦中要避免“重開頭,輕結尾”的現象,保持整個活動流程的連貫。
泰州職業技術學院推送的《書法比賽作品投票開始啦》、南京科技職業學院圖書館推送的《“南科院第一屆閱讀主題海報創意設計大賽”等你來投票》均得到讀者較高的互動。在這類活動中,圖書館僅作媒介,將活動參與者與其他讀者聯系起來,讓讀者去互動、去評價、去表達。因受限微信公眾號讀者間不能直接對話留言,對讀者留言的處理僅停留在回復上。在這兩篇投票信息中,一些參與者會在留言處為自己的作品拉票加油。這給我們很大的啟發,我們將讀者留言精選出來進行回復并不是結束,我們也是讀者互動的橋梁。我們要激發讀者留言的熱情、增加讀者留言互動的可能。操作方法可以借鑒帖子的互動方式。
各高職院校微信公眾號進行閱讀推廣一般采取定期圖文消息推送模式+設立專題菜單欄組合模式。開展活動中很有局限性,比如:讀者活動報名、讀書打卡。可以配合現有公眾號模式增加小程序模式,小程序無須單獨下載,在微信內直接搜索即可使用。小程序的方便使用也有利于讀者閱讀興趣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