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智輝
(中共浙江省委黨校,浙江 杭州 311121)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簡稱“疫情”的突發,從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能力、數字資源建設效果和開展遠程居家辦公服務能力3個方面對圖書館進行考驗[1]。疫情期間,數字資源服務是主要服務方式,全國黨校為做到防控疫情與線上服務兩不誤,堅持“閉館不打烊”,通過開展多渠道、多樣化的數字資源服務方式,為教職工提供了高質量的數字資源服務,有效保障教學、研究、咨政的正常進行。后疫情時代,如何針對疫情期間存在的機遇和挑戰探索出適合黨校數字資源建設?基于上述問題,筆者圍繞黨校采取的數字資源服務、遇到的問題及研究對策等問題展開研究。
1.1.1 調查目的
為了更好地了解疫情期間黨校數字資源服務現狀,對包括中央黨校和省級黨校在內的網站網頁發布的數字資源服務情況進行調查,總結服務方式,梳理存在問題,提出對策建議。
1.1.2 調查對象
本文選取中央黨校圖書和文化館以及31家省、直轄市黨校網站疫情期間發布的數字資源服務信息進行搜集整理,調查對象①既有中央黨校還包括省級黨校,體現全面性;②黨校數字資源服務發展區別于一般的高校圖書館,存在的問題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調查具有代表性的黨校數字資源服務,促進黨校數字資源服務理論和實踐的發展。
1.1.3 調查項目
數字資源服務調查分為服務方式和服務內容,服務方式主要調查線上服務和移動服務的服務方式,服務內容也分為線上服務和移動服務兩種方式,側重于調查、總結具體采取的數字資源服務內容。
1.1.4 調查方法
由于疫情期間黨校數字資源服務方式主要通過網絡服務,因此采用網絡調查法,利用中央黨校和省級黨校在其網站發布的數字資源服務內容和方式進行調查,調查時間為2020年2月~2020年4月。
1.2.1 數字資源服務方式
表1匯總了中央黨校和省級黨校公布的數字資源服務。

表1 疫情期間中央黨校和省級黨校數字資源服務方式
由表1可知,疫情期間,省級以上黨校數字資源服務方式分為線上服務和移動服務兩種方式,線上服務有網站、電話和郵箱3種服務方式。移動服務方式則有移動、微信群/公眾號、數字共享閱讀平臺、數字資源服務群和App5種服務方式,線上服務和移動服務相結合的服務方式有效實現及時解答在疫情防控階段讀者各類問題,做到了閉館不閉網、服務不止步。
1.2.2 線上數字資源服務內容
1.2.2.1 優化在線資源,多方式推介資源。 研判疫情現狀推出“居家讀書做科研,資源服務不打烊”專題[2],通過整合數據資源、在線知識競賽、在線數字展廳和聽書服務為教職工提供服務。 整合數字資源,推薦免費資源。聯合數據庫供應商提供免費以及優惠的特色資源和服務,安徽省委黨校通過整合外購和自建的數據庫資源,推薦免費開放的數據庫保障數字資源的多樣化需求[3]。福建[4]、江西[5]、云南[6]等省委黨校溝通并爭取到特殊時期的優惠政策,增加數據庫終端訪問賬號數量來滿足更多用戶的數字資源訪問需要。上海市委黨校推出出版社免費資源(電子書及音頻書),拓展數字資源范圍,豐富的數字資源內容。
在線知識競賽促進知識的理解和傳播。組織在線知識競賽檢驗學習收獲,增強讀書學習的積極性和趣味性,緩解由于疫情帶來的焦慮情緒。上海市委黨校組織閱讀馬拉松快閃賽,檢閱讀者短時間理解書籍內容,以多元化的方式展示的新型閱讀體驗活動。
集主題、開發、體驗、展示為一體的數字化在線展廳,為用戶提供遠程在線沉浸式的體驗空間,增強數字化資源的使用,提高用戶體驗,創新數字資源的服務方式。廣西自治區委黨校整合數字資源提供一批精彩專題圖片網上展覽,既有數字資源服務中的內容,又有春節和防疫背景下的展覽[7],營造學習氛圍。
聽書服務緩解疫情帶來的焦慮等不良情緒。以數字資源庫為支撐,通過網站、微信平臺等視聽平臺,為用戶提供生動的聽書服務。上海市委黨校打造“讀聯體·數字共享閱讀服務平臺”,涵蓋了電子書、視頻、期刊、圖片等各類型數字資源,提供多樣化的聽書服務。
1.2.2.2 推薦“抗疫”專題數據庫。 推薦防疫書籍、“抗疫”專題數據庫,江西省委黨校推出70余種防疫科普供讀者免費閱讀,安徽省委黨校推薦“抗疫”專題數據庫,上海市委黨校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智能問答系統,實現全天24h在線自動解答疫情問題。廣東省委黨校積極推薦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專題研究成果數據庫、中醫藥知識資源總庫[8]。廣西自治區委黨校推書館推出超星疫情防控公益知識庫。通過推薦“抗疫”專題數據庫,讓讀者及時了解疫情及所需知識,緩解疫情信息匱乏帶來的煩躁和恐慌情緒。
1.2.2.3 開展學科情報服務。 開展學科情報服務助推科研正常開展,疫情期間,浙江省委黨校、湖北省委黨校在疫情期間均有采用學科情報服務的模式服務于教學、研究和咨政。浙江省委黨校組建學科館員團隊,為教研部門和業務部門配備一對一的學科館員,滿足教職工的數字資源需求和科研需求[9]。湖北省委黨校抗疫不忘科研,及時跟進、查找教員需要的論文,為科研的進行貢獻黨校人的智慧[10]。
1.2.3 數字資源移動服務內容
1.2.3.1 直播服務。 在線直播提高數字資源素養。湖北省委黨校在黨校微信公眾號進行培訓直播,提高教研人員數字資源素養,助推教研人員更好地利用數字資源促進科研水平的提高,促進數字資源的使用和推廣。
在線直播提升館員服務能力。上海市委黨校聯合上海學會,邀請中科院院士、數據庫服務商、專業期刊通過微信平臺組織多場專業講座直播,助力館員在線充電,提升館員的創新能力和服務能力。
1.2.3.2 移動App服務。App服務的在線便捷功能打破教職工時間、空間的影響,隨時隨地利獲取數字資源用碎片化時間進行閱讀。廣東省委黨校積極推進CNKI全球學術快報App的試用,推動讀者利用超星讀書移動端小程序進行閱讀。
1.2.3.3 漫游數據服務。 開通校外漫游數據服務或者漫游數據平臺,實現校外免費訪問并下載全文,讓教職工減少甚至不受網速影響,暢通使用數據庫的數字資源。廣東省委黨校、云南省委黨校紛紛開通移動漫游服務,通過知網研學、萬方數據漫游滿足教職工校外以及其他地區數字資源需求。
多樣化的數字資源服務方式提高了用戶數字資源的查全率和使用率,但是疫情服務期間數字資源建設也存在一些問題。
數據資源孤島主要表現在:①為了滿足教學、研究、咨政的需要,黨校購買的數據庫也越來越多,各類數字資源越來越豐富,這些來自不同資源供應商的數據庫都有各自的檢索方式,無法使用一鍵檢索所有數據庫資源,多數據庫的檢索增加檢索,降低用戶使用滿意度;②購買的資源僅限于本校師生使用,無法與鄰近學校或者同系統的黨校資源共享,降低資源的使用率;③校內的館藏資源無法實現與外界數據庫鏈接,降低數據庫信息的共享和數據交換[12]。
數字資源重復率高主要表現在:①購買的數據資源庫中的資源重復,如果購買較少的數據資源則無法滿足教職工使用,為此省級黨校都購買了多種數字資源庫。②購買資源和自建資源重復,為了突出某一專題或學科,許多黨校紛紛自建專題數據庫,專題數據庫資源很大一部分來自網絡資源,造成資源的重復。③自建資源庫資源存在重復,相鄰或者相近的黨校構建的專題資源庫,由于資源主題相似、內容相似和學科相似造成資源的重復率高。
黨校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的館藏特色,特別是地方經典文獻。但是經典文獻的數字化力度不夠,影響其使用和推廣,原因主要有:①過去數字化技術不成熟,對于一些重要的文獻數字化可能造成原本的損壞;②對于數字化可能造成的信息安全存在顧慮,造成過于重視印刷版資源而忽略數字化資源;③不同地區、不同部門以及黨校發展重要印跡都是經典文獻,數字化需要統一協調、多部門關聯,缺乏系統化的數字資源協調機制影響經典文獻資源的數字化。
疫情以及疫情之前,數字資源主要是校內用戶以及少量的校外用戶使用,虛擬專用網絡(VPN)已滿足遠程訪問需要。但是隨著疫情影響,過量的校外訪問容易造成訪問延遲、提示過量下載導致IP被封等情況[1],影響遠程使用數字資源。
2020年4月9日,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中,從推進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提升社會資源價值和加強數據資源和安全保護3個方面提出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13]。對黨校而言,無論是購買,自建還是使用產生的數據都是重要的數據,這些數據的使用和保護缺乏相關的版權意識,影響數字資源的保護和使用。
聚合資源庫。整合資源庫,加強片區、高校和黨校的合作,降低碎片化的數字資源。搭建綜合性的管理平臺,消除數字資源孤島,降低資源庫的購買成本統一數字資源的檢索方式,實現一站式檢索,提高檢索的查全率和查準率,促進資源共享。
統籌規劃自建庫的建設。采用統籌規劃、擇優選取、相似合并共建的原則,避免資源內容重合和資源浪費。對于成熟自建的公開數字資源庫,開放數據接口,以單位共建的形式參與資源庫的完善和共建,促進數字資源的共享。
提高數字資源遠程訪問能力。針對疫情期間虛擬專網用戶訪問量大和IP被封問題,參考高校申請的中國教育科研網統一認證與資源共享基礎設施(CARSI),提供校外直接訪問電子資源的方式。此外,開通知網研學平臺構或者建本校的數字資源研學平臺、移動數字資源服務平臺,促進數字資源的遠程訪問。
構建數字知識服務平臺。黨校數字資源服務需要從淺層次的文獻服務轉變為深層次的知識服務。通過構建知識服務平臺,學科服務館員自主選擇參加感興趣的科研項目,不斷實踐強化館員某一領域知識形成個人知識庫,促進個人和知識服務平臺共同發展。
精準定位用戶需求。黨校服務對象包括教師、學生,也包括為業務部門提供咨政服務。業務部門需求的數字化資源特點是專業性強、檢索速度快,而教研部門的數字化資源特點是資源種類豐富。目前許多黨校的數字資源以列表形式列在網站上,并隨著購買資源的增加,不加區別分類的數字資源增加檢索時間,多次重復檢索降低資源的滿意度。數字資源服務也需要區別不同用戶需求,精準化定位用戶需求,提供符合用戶需要的數字資源。
創新數字資源服務。疫情期間,許多黨校紛紛創新數字資源服務方式,移動,數字資源漫游服務、數字展廳等“零接觸”的方式方法不斷滿足滿足用戶的數字資源需求,提高館員的數字化服務水平,促進數字資源服務和水平的提高。
加強宣傳,提高數字資源使用率。數字資源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便于閱讀的特性、豐富的內容展示了資源價值成為用戶的首選資源。網站布局根據用戶網頁眼球軌跡,將數字資源欄目放置最吸引用戶眼球的位置,依據使用率調整資源的位置。此外,積極使用新媒體技術,移動、微信、App以及直播等方式方法促進數字資源的宣傳和推廣。
強化培訓,提高用戶的數字素養。信息素養為用戶在需要信息時能夠確認這一需求并具有定位、評價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14],信息素養需要提高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現象,主要有“不知道有數字資源、不知道有哪些數字資源、知道有數字資源但不知道怎么用”等現象。通過定期舉辦數字資源培訓講座,主動推送數字資源的新技術,提高用戶的數字素養。
疫情檢驗了黨校數字資源建設成果,也為數字資源建設帶來了機遇和挑戰。面對疫情,黨校做好數字資源服務,通過“抗疫”數據庫、聽書、數字展廳、直播等服務方式緩解疫情帶來的焦慮等不良影響,積極主動為教學、科研、咨政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此外,數字資源服務也要不斷創新服務方式,提高數字化服務能力,積極推動向知識型、智慧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