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萃璽
引言:
在素質化教育和新型課程改革深入貫徹落實的大背景下,當下國家在宏觀上對學校課堂設計的要求相較于以往而言,也有了更加明顯的調整和轉變,不再以簡單的理論知識背誦為本位,而是更加強調思想的引導和素質的提高,這種變化也給教師的改革提供了鮮明的思路和方法。而數學作為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與實踐能力的重要基礎,數學對象本身就是人類抽象思維集合下的產物,所以數學本身也具有十分明顯的文化性特點。
教師也應當真正認識到文化素養培育的重要性,就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講,他們正處于思維和能力發展的黃金時期,急需良性的引導和鼓勵。
一、分析數學文化的基本內涵和作用
就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來講,課堂的建設目的主要是為了讓學生了解到數學和社會之間的密切關系,體會數學知識形成的軌跡和過程,感悟數學知識蘊含的應用價值和人文價值,從而開拓自身的視野,尋找數學進步的歷史根源,思想上接受文化的洗禮和熏陶,領悟數學的美感和魅力,最終提高自己的文化價值和創新能力。
就數學定義和數學知識的基本內涵來看,其自身蘊含的文化也是層層遞進的。首先,數學的精神內核具有十分明顯的理性特點,而這種理性精神的發展,也根源于人類文明進步時。
教師應當在課堂實踐的過程中,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鼓勵學生對問題提出質疑,甚至是批判。而且,數學的思想和方法在本質上都是思維對社會現象的概括和總結,這些抽象思維是人腦運作的產物,具有理性化的特點,而且也已經形成了相應的模式和范式,不僅僅包含了基本的運算規則和技巧,同時也能夠讓學習者受益終身。
所以,教師應當在課堂實踐的過程中認識到數學思想的本質特征,避免盲目追求知識的理解和背誦,而是要讓學生養成數學思維。
就小學階段來看,數學的思想涉及到基本的符號,公理,模型,數形結合和對應等內容,而數學方法也涉及到比較分析,歸納,演繹,猜想,推理和證明等等。而以上這些抽象性的方法和思維,本身就傳遞著數學自身的美感和魅力,相較于其他類型的學科美來講,數學的美要更加抽象嚴謹,是一種理智的美感。所以,教師也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挖掘學生身上的理智思維,引導學生去欣賞數學的魅力,感悟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價值。
除了基本的思想和方法之外,數學的文化內涵也與其自身的應用價值存在密切的聯系。教師應當為學生介紹數學知識產生和進步的過程,讓學生認識到,數學既是創造也是發明,無論是符號還是定理,都與特定的文化背景相聯系,而且也會展現出某個階段的思考過程和價值取向。換句話講,數學教育應當努力還原,甚至再現出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要讓學生感悟到數學知識的源泉,把被割裂的知識重新結合到一起,推動知識與現實背景的深度結合。
二、分析“互聯網+”背景下的課堂教學優勢
首先,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可以充分調動起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他們對外界事物的反應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賴著自己的主觀意識,并且對一些新奇事物的求知欲望會更加明顯。在這種情況下,把信息技術運用到數學教學中去,能夠讓學生獲得更加豐富的視聽體驗,而且還可以把知識點以更加新奇的形式展現出來,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的缺憾,讓學生擁有探索的積極性,產生更加直接的學習動機,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其次,互聯網的應用可以優化教學的過程。就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來講,就是在每節課上都會為學生介紹不同的知識點,但用口述的方法是完全不能讓學生充分理解教學內容,而且還會讓學生在重復性的訓練中感到審美疲勞,產生厭倦心理和抵觸情緒。而在信息技術的引導下,教師可以為學生創造更加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鞏固舊的知識,探究新的知識,而且還可以制作相應的課件,在課堂上為學生展示出來,讓學生的感受能夠變得更加直觀且形象。另外,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他們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氛圍的引導下進行實踐練習,這樣可以讓學生獲得更加明顯的親切感和熟悉感,他們對知識的運用也自然會變得更加得心應手。
最后,信息技術的應用是順應新型課程改革的應有之策。近些年來,我國在宏觀上已經數次強調新課程改革的必要性與合理性,并且,新課程也始終要求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信息技術的應用就給數學結構的改革提供了更多可行性。
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引導下,教師一般會為學生安排重復性的訓練,讓學生反復復習所學的知識點,或者是練習大量的習題,以此來達到熟能生巧的目的,讓學生積累更多的解題技巧和解題方法。
但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完成知識點的學習,給學生更多的話語權和自主權,并且能夠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隨時隨地選擇網上的學習資源。學生可以自己選擇一些名校教師的課程進行觀看,直接在線上與當地的教師進行交流和溝通,也可以結交更多的學習伙伴,久而久之,學生自身的主體性也會越發鮮明。
三、分析“互聯網+”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建設中的問題
首先,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并沒有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應用的重要性,他們仍舊把自己當作課堂教學的掌控者和支配者,沿用的是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讓學生盲目依賴教師和標準答案,他們會逐漸喪失獨立自主的思考能力,并且課堂的氣氛也會變得死氣沉沉,學生不敢向教師提出自己內心的疑惑和不解,而且也不敢與教師進行溝通和交流。
其次,雖然一部分教師已經在課堂上利用互聯網技術開展了一些實踐活動,但卻沒有把握好應用的尺度和平衡。一些教師只是把黑板轉化成白板,把教材上的知識完全復制到課件上,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播放出來,本質上是換湯不換藥的,學生仍舊沒有在課堂上與教師進行交流和互動,而且教師也仍舊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主觀意識。還有一部分教師,過于依賴互聯網技術的作用,讓學生觀看大量的教學視頻,完全把自己的引導作用與課堂教學割裂開來,這就導致課堂教學變得顧此失彼。學生雖然能夠暫時集中注意力,但他們也會在多次觀看后產生審美疲勞。也就是說,無論應用的尺度如何,很多教師都沒有注重把互聯網與小學數學文化素養的培育結合到一起,無法真正理解數學發展的內涵和本質。
四、分析“互聯網+”背景下數學文化培養的策略
首先,教師應當在互聯網的引導下,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與交流能力。互聯網時代,讓群眾之間的交往變得更加密切和頻繁,并且溝通的距離也變得更加親近,在線互動十分便捷。所以,教師也應當充分把握好互聯網平臺的這一優勢,讓學生在互聯網的引導下與彼此進行合作,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與合作精神。
教師可以把班里的學生分成不同的網絡小組,讓他們通過網絡傳輸信息的方法去交流數據和思想,這樣能夠讓學生克服自己的自我意識和中心性更加注重與團體之間的配合與銜接。
其次,教師需要為學生創造多樣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受到氛圍的熏陶和感染,主動配合一系列的實踐活動,最終實現教學目標[1]。
例如,在學習與比較分數大小有關知識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先用信息技術,為學生設置出相應的場景,場景的主題可以是故事,也可以是圖片。教師可以直接選擇《喜羊羊與灰太狼》這一動畫片的情景,喜羊羊和沸羊羊等在出門游玩的過程中,沸羊羊摘了一顆西瓜給小楊只,看喜羊羊并沒有獨吞,而是把它分成了好幾份,在這其中,美羊羊得到了1/3,懶洋洋得到了2/6,暖洋洋得到了4/12但懶羊羊卻覺得自己吃到的西瓜是最少的,然后就與喜羊羊開始進行爭論。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并鼓勵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教師就可以據此來適當引入比較分數大小的概念,讓學生懂得聽取別人的意見和看法,深化對知識的印象和理解。
最后,教師要把互聯網技術的應用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到一起,數學在本質上是對生活中各種規律和現象的概括和總結,所以數學知識也與實際生活密不可分,對此教師就需要利用技術把數學和生活融合到一起,合理選擇教學材料,確定明確的教學主題,并依照主題去從生活中提煉素材,提高課堂對學生的吸引力,激發出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2]。另外,教師也需要為學生介紹數學知識發展的歷史和軌跡,為學生介紹一些著名的數學家,可以是錢學森,可以是華羅庚,要讓學生認識到這些數學家為祖國做出的巨大貢獻,激發出學生內心的求知欲望,讓學生能夠樹立社會責任感。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推動互聯網技術和數學文化素養培育的結合是順應素質化教育的必然選擇,也是調整數學課堂教學結構的有效措施。
本文通過合作能力的培養,教學情境的設計,生活信息的提煉,這三個角度論述了數學文化素養培育的方法與措施,充分結合了互聯網技術的基本優勢,也尊重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具有理論上的合理性與實踐上的可行性,能夠作為教師的參考依據。在未來實踐的過程中,教師也應當堅持與時俱進的原則。
參? 考? 文? 獻
[1]沙巧華. “互聯網+”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文化素養培養策略[J]. 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 2020(9).
[2]魏周軍. “互聯網+”背景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探究[J]. 新智慧, 2019.
[3]韋清仁.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研究[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 2020(02)
[4]喻進文. 弘揚人文精神——關于小學數學教材里數學文化因素的設計[J].? 考試周刊. 2020(08)
[5] 閻培英.?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有效地融入數學文化[J].新課程(上). 2019(11)
[6]任開順.? 小學數學教學如何讓學生感受數學文化魅力[J]. 天津教育. 20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