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章

在開展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語文教師應該積極挖掘教材中的思政資源,將語文和思政有機結合,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滲透思政教育,兼顧學生學習的同時,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以文化人。
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政教育對學生的影響 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和責任意識
語文課本中蘊含著許多與愛國精神和責任意識相關的傳統文化,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是開展思政教育的良好資源。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學會運用課本中古人高尚的品德和人格魅力來影響學生,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幫助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歷史上有很多仁人志士,為了自己的理想,不惜獻出生命。語文教材中就有很多這樣的故事。例如,我國現代文學家魯迅,在面對國家戰亂時,選擇棄醫從文,用自己手中的筆抨擊社會上的不良現象,來喚醒百姓的良知。在講解魯迅的故事時,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政教育的策略 通過教材文章進行思政教育
在進行語文教學的時候,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含義,還需要引導他們品味文章中蘊含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讓他們于無形中受到思政教育。
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具有典型意義的作品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例如,在學習《示兒》這首詩時,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反復朗誦,了解其大概含義及陸游寫這首詩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同時,補充陸游的身世及他當時所處的時代背景,從而讓學生深刻地體會詩人的愛國情懷,并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其次,教師要學會結合課程內容不斷變換教學方式和手段,將語文教育和思政教育完美結合在一起。比如,教師可以運用討論法,讓學生通過自主討論的方式去理解作品內容及其蘊含的思想;也可以運用專題教學法,將同一專題的內容放在一起進行學習。
開展一定的組織活動
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可以開展一定的思政教育活動,實現二者融合。比如,每年國慶節的時候,教師可以依托學校舉辦的一系列迎國慶活動,組織學生上網收集和學習一些愛國人物的事跡,并讓他們在課堂上講解。當然,教師也可以舉辦與愛國主義教育相關的寫作比賽或朗讀比賽,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還可以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
總而言之,語文教學滲透思政教育是勢在必行、迫在眉睫的事情。每一位語文教師都應該秉持兩者相互融合的理念,在進行語文教學的時候,運用多種多樣的方式,于無形中進行思政教育,不僅僅教授學生書本知識,提升學生文化素養,還要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念,樹立崇高理想,最終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福建省安溪茶業職業技術學校)
責任編輯: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