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乙
路徑一:搭建“讀寫思”平臺
有位專家曾說,青年教師的成長最佳的途徑是讀書+反思+寫作。按照這個模式,十幾年前我組織青年教師進行教研活動,起名為“相約周四”,依托“威海教育學會網站”為平臺,鼓勵青年教師通過寫博客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提升。
回想當初的一次教研過程:聚在一起,首先回顧了他們反思的歷程,分享彼此的收獲。他們之中,最長的畢業了一年半,短的僅有半年,由不會反思,經歷了簡單記錄流水賬的迷茫,到如今能夠有深度的思考;由當初的稚嫩與羞澀到現在的成熟與老練,由誠惶誠恐的唯唯諾諾到運籌帷幄的成竹在胸。一路走來,不能說是經過風霜雪雨的磨礪,但也絕對不是一帆風順?;仡^看看,沉甸甸的收獲足以令人欣慰。
接著,就他們最近所寫的博文展開交流,一份欣喜撲面而來,既有實踐,又有理念,許多新的做法大出我的意外,沒想到在這樣的教研會上淘到了班級管理的“寶”。
“今天寫誰?”娜老師問學生,學生會異口同聲地說:“某某同學!”“為什么呀?”娜老師問道?!耙驗槟衬惩瑢W今天表現最好!”這是娜老師在班級管理中嘗試“每天寫一個學生”的做法,先后寫出了“小眼”的磊、“大頭兒子”的旭等同學,通過記敘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一些趣事,來引領學生肯定自己。
隨著學生不斷地被班主任活生生地描述在博客中,每個人都期盼著下一個寫的就是自己,因此,主動表現、完美表現成了學生課上課下的追求,期盼著老師筆下的自己是最優秀的。正因為這一小小做法的落實,班風學風在短短的幾天里發生巨大的變化,令娜老師喜上眉、頭笑在心頭。
這種以寫博客的形式進行的青年教師培養,已經過去了十多年,如今還能用嗎?只知道威海教育學會的網站已經不存在,想當初的寫博人都已步入中年,不復當初年少激情在。如今自媒體發達、信息化超強時代,如何對教師資源進行整合,發揮最大效益?
路徑二:成立“六大工作坊”
與寫博客進行反思的培訓模式有所不同,如今,我們成立了“六大工作坊”,進行項目研究與主題研究。每月組織兩次活動,更多的青年教師根據學科加入各自的工作坊,工作坊有負責人,每期有主題,有研究目標,有經費保障,有美篇總結。如今的青年教師培訓更加與時俱進,與信息化有機結合,與當今學生的現狀相結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其中的項目研究和主題研究形式更能切中青年教師身上的短板。
青年教師依然需要指引,需要給他們指明方向。新上崗教師在開學初,一身的功力不知如何運用,他們需要有人指點迷津。不能說的太多,亦不能點的不透,思來想去,送給他們三個詞“穩定、溝通、效益”,在困惑時常常想想這三個詞,對他們的行動也許能起到調整的作用。
找來十幾位新上崗的教師,細細地給他們講解“穩定、溝通、效益”的運用。
干每一件事,記住“穩定是基礎,溝通是過程和方法,效益是目標”,看看下面這個案例:開學第一天,接新班的老班主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穩定軍心,穩定秩序”。他們采取各種形式向學生傳輸這樣的理念:老師在與不在,每個同學都能自覺遵守班規班紀,自覺學習。新上崗教師最大的特點就是“心里發毛、忐忑不安”,私心雜念太多,容易造成“想干,能干,但干不成事”的局面,所以新教師在“穩定軍心,穩定秩序”的同時,還要“穩定自我的情緒”,達到“遇事冷靜如冰”的境界,遇事不慌,三思而后行。
要達到“穩定”,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溝通”。比如開學第一天中午吃飯的時候,不經意發現休完產假回來當班主任的閆桂榮老師在餐桌前和自己班上的孩子有說有笑,那燦爛的笑容與親切的面容,令不少同事贊嘆不已,這樣的“溝通”,我們的新教師有誰能做到?
要穩定,必須溝通才能做到,那么做到了“穩定與溝通”,其目的或目標是什么?要效益!
開學第一天,收拾衛生是重要一環,有經驗的班主任可以說是“三下五除二”就搞定了,而有些新班主任則累的不輕,一項簡單的衛生工作領著學生收拾了兩個多小時,幾乎是全班出動,整個班級亂成了一鍋粥。不妨在此幫助他們理理思路:通過各種手段與學生進行“溝通”,達到了“穩定”的要求,然后布置收拾衛生的任務。組成小分隊進行突擊,原本花了兩個多小時的任務,也許只需要十幾分鐘的時間就能搞定,這就是“效益”。勞動任務完成之后,仍然不忘“溝通”,表揚與肯定大部分學生的做法,之后“穩定”也達到了新境界。
新手上路不容易,開車尚且如此,何況新上崗教師從事的是育人的工作啊。理解他們,我們才能給他們以更多有效的幫助。
領領路,所提出的“穩定、溝通、效益”不是什么高深的招法,但撥開他們前進方向的迷霧應當是綽綽有余,希望新上崗的教師們能從容面對眼前的各項工作。
時代無論如何變遷,青年教師的培養永遠在路上,但培訓一定具備時代的特點,必須與時偕行。可有一個根本不會變,那就是青年教師思想有信仰、業務能專精的目標不會變,培養他們與智者為伍、與良善者同行、心懷蒼生、大愛無疆的教育情懷不會變,心系民族振興、國家富強和中國夢實現的家國情懷不會變。
(作者單位:山東省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新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