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運用互聯網“問卷星”進行了新冠肺炎期間線上課程教與學問卷調查,以及對問卷數據進行詳析,實證了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機電專業課程信息化遠程教與學的基本要素構建,以及機電專業課程優質數字教學資源共享的實現。便捷高效的網絡化教與學將成為教學的常態并不斷改變教與學的方式與模式。
關鍵詞: 問卷星; 教學; 以學習者為中心; 機電專業課程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228(2021)01-105-04
Survey report on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online course
during the COVID-19 epidemic
Yu Youlin
(Hai'an County Secondary Professional School of Jiangsu Province, Nantong, Jiangsu 226600, China)
Abstract: The "Questionnaire Star" on the Internet is used to do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the online course teaching and learning during the COVID-19 epidemic, and the questionnaire data are analyze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asic elements of the learner-centered information remot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courses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sharing of high quality digital teaching resources in the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courses are demonstrated. Convenient and efficient network teaching and learning will become the normal of teaching and will constantly change the way and mode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Key words: "Questionnaire Star"; teaching; learner-centered;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courses
0 引言
本文結合第四期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立項的職業教育教學改革重點課題(編號:ZCZ39)研究,構建機電專業課程信息化教與學環境,實現機電專業學生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1]。研究的目標是推動機電專業優質數字教學資源實時與共享,強化信息技術在機電專業課程教學中的有效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機電專業課程教學的深度融合,實現機電專業課程數據和資源的銜接融通,為智慧校園建設提供教學資源保障[2]。
2020年新冠肺炎特殊時期,學校延期開學,學校的工作和學生的學習都受到了影響。根據教育部門統一部署和學校防疫期間教學工作預案,學校需做好線上教學工作,因此,課題主持人意識到這種網上教學與課題研究的關系十分密切,是課題研究的有效實證性研究,為此,運用互聯網“問卷星”進行了新冠肺炎期間線上課程教與學問卷調查及對問卷數據進行了分析,并根據調查數據,修正課題研究。
1 研究方法
1.1 問卷發放方式
本次問卷發放通過互聯網“問卷星”(https://www.wjx.cn/wjx/design/previewmobile.aspx?activity=64194487&s=1)系統發布(問卷星:是一個專業的在線問卷調查、測評、投票平臺,專注于為用戶提供功能強大、人性化的在線設計問卷、采集數據、自定義報表、調查結果分析系列服務[3])。
問卷答案來源渠道分析:方便師生作答,由課題主持人將問卷鏈接及網址發布到學校機電專業部教師QQ群及微信群中,同時將問卷鏈接及網址發布到17級機電班QQ群及微信群中,可以通過電腦端問卷或手機端問卷作答,由師生根據自已的意向自由選擇作答。
通過答案來源分析,如圖1可知:用手機作答占85.71%,通過微信作答占7.79%,通過鏈接占6.49%。
1.2 數據采集分析
本次問卷有效作答時間,如圖2所示,為2020年3月13日至3月16日,根據系統自動統計:共有77位師生(其中教師38人,學生39人)參與此次網上問卷調查活動。師生對本次調查積極參與,主要作答時間集中在13日至15日,作答人數高峰在13日達到64人,占作答人次83.12%。
2 調查問卷分析
調查問卷設置了13個問題,其中1-2問題是關于被問人身份(學生或教師、任教或學習專業情況);3-4題是關于在新冠肺炎期間,文化課和專業課老師授課主要采用的網上授課形式;第5-7題是關于網上授課形式中效果好的方法,與傳統課堂相比優點和與傳統教學相比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的資源問題;第8-11是關于在線上教學環境下,學生的那些能力得到提高、教學需要的教學資源、線上學習需要學生具備的特質和線上專業課程教學的優點;第12題理解分析題,分析一位專業課程老師的一段表述,說明其中問題;第13題線上教學的不足之處。
3 根據系統數據統計與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3.1 積極參與,真實作答
關于被問人身份學生或教師、任教或學習專業情況,機電專業部教師進行全樣本問卷調查,共有本校38名機電類教師,學生39名參與問卷調查,其中機電類師生45名,占58.44%,機械類師生23名,占29.87%。
3.2 線上教學平臺多樣,需要硬軟件支撐
關于在新冠肺炎期間,文化課教師授課的形式占比由高到低的是:騰訊會議占74.03%、QQ視頻會議占66.23%、釘釘占33.77%、微信占22.08%、超星泛雅占16.88%、鳳凰慕課占9.09%、其他占14.29%。專業課教師授課的形式占比由高到低的是:QQ視頻會議占75.32%、騰訊會議占72.73%、釘釘占48.05%、微信占27.27%、超星泛雅占24.68%、鳳凰慕課占7.79%、其他占25.97%。由此可見,在新冠肺炎之間老師采取網上授課的平臺形式較豐富,但主要集中在騰訊會議、QQ視頻會議、釘釘和微信平臺上。
這些平臺具有較好的共享性、及時性、視頻穩定性,較少產生卡頓現象。但這些都需要學生家庭裝有寬帶、有電腦或需要較好的智能手機,并需要大量的手機流量,學生家庭的經濟能夠承擔,經過詢問除極少數學生家里沒有計算機外,一般學生家長都有智能手機,在學習時學生一般使用家長的手機,不學習時家長收回手機。
3.3 線上教學有獨特優點,需教師有目的精心準備
關于通過線上網絡技術與教學融合授課與傳統課堂相比的優點,選擇提供優質數字教學資源的63人,占81.82%;選擇智能化教學增強學習效果的50人,占64.94%;選擇實現情境與場景式教學的44人,占57.14%;選擇更貼近學生學習的38人,占49.35%。由此看得見,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廣泛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職業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創新教育教學模式[4],線上授課顯著的優點是能提供優質數字教學資源,智能化教學,實現情境與場景式教學的效果能得到有效增強。關于在線上網絡技術教學中,與傳統教學相比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什么,選擇提供課前預習導學單(任務單)的65人,占84.42%;選擇優質信息化學習資源的66人,占85.71%;選擇課中教學內容數字化的44人,占85.71%;選擇與課程結合的學習軟件的62人,占80.52%。線上網絡技術教學需要教師精心課前備課準備,為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學習資源如:預習導學單、任務書、自學數字資源等。
3.4 線上教學重在培養能力,完成教學需多種資源
關于在線上教學環境下,學生的那些能力得到提高,選擇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升的69人,占89.61%;選擇健康使用網絡的自律性提高的58人,占75.32%;選擇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的56人,占72.73%;選擇學習更便捷、高效的52人,占67.53%。線上教學能夠使學習者學習更便捷和高效,對于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對于豐富多彩開放的網絡內容,需要自控力健康使用尤為重要。
關于線上教學及作業布置、批閱等需要的教學資源,選擇無線網絡的74人,占96.1%;選擇智能手機的73人,占94.81%;選擇帶視頻頭電腦的61人,占79.22%;選擇打印機的35人,占45.45%;掃描儀、投影儀有無不是很重要。由此可見,為了實現網上教學無線網絡是必須有的,使用無線網絡需要配帶視頻的電腦才能進行網上實時可視化教學,如果沒有無線網絡和電腦,只要有智能手機同樣可以實現線上教學及作業布置、批閱等,使用手機操作可能需要較多流量,沒有電腦可視化的圖像大、操作方便、信息傳輸速度快、網絡費用價格便宜(一般包年不限流量)等優越性。
3.5 專業課線上教學優勢明顯,需學生具有較強自控力
關于線上學習需要學生具備的特質,選擇具有較強的學習自制力的74人,占96.1%;選擇培養自我學習能力的73人,占94.81%;選擇密切配合教師教學的71人,占92.21%;選擇需要家長做好配合的63人,占81.82%。可見,在線上實施教學,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學習自制力來配合教師,通過這種線上教學,學生密切配合教師教學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就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過程,同時如果學生家長做好配合,實時督促學生配合線上教學,并按時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關于線上專業課程教學的優點,選擇可多次播放重點難點視頻的69人,占89.61%;選擇提供精準推送的學習資料的60人,占77.92%;選擇構建專業課程立體綜合教學場的60人,占77.92%;選擇對學生差異性單獨輔導的47人,占61.04%。可見,線上教學的優點十分明顯,學生個人能夠對學習重難點根據自身需要有選擇性地重復播放,反復觀看,直到理解掌握為止。教師根據班級學生學習狀況可以有選擇性提供精準推送的學習資料,對于專業課程教學實現了立體綜合教學場,有益于學生加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如學有困難的學生可以在網上向教師提問,實現教師一對一、點對點的知識解答與輔導,這種解答與輔導如同真實的“面對面”,可及時也可滯后進行,只要將教師回答的聲音、視頻等傳輸給學生即可。
3.6 教師熟練掌握信息技術,需花費更多時間與精力
理解一位專業課程老師的話:“雖然不開學,老師和同學們還都挺忙的。我今天上了4節課,從備課到課后收作業,至少已經花了16節課的時間,還沒收齊作業。想想學生也是不容易,各種表要填報,各科目要學習,要簽到,要交作業,都要網上提交可把老師和孩子們忙壞了”。選擇老師線上教學花費更多時間和精力的74人,占96.1%;選擇需要掌握線上教學與學習技術的70人,占90.91%;選擇線上教學管理更細致的58人,占75.32%;選擇學生的學習任務繁重的42人,占54.55%。
由此可見,為了上好一節線上課,教師需要積極準備與本節課有關的各種資源,花費更多精力才能夠給學生最直觀的教學。對于不熟悉線上、信息技術等教學手段的教師而言,需要首先學會這些技術的應用,而后才能實現線上教學。線上教學管理更細致,主要體現在視頻可見,實現上課打卡,作業網上布置,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可根據需要設定完成時間,先學習、復習后完成網上作業,在設定的時間段內完成,網絡自動實現提交、評分、分析等,教師將網絡自動評閱的作業、試卷以點對點發給個人,學生訂正后再將作業回傳給教師。對于全班錯誤較多的知識點,教師可以在網絡上集中輔導講解。
3.7 線上教學不足,需要家校共管
關于線上教學的不足之處,選擇不認真聽講、學習老師沒辦法的63人,占81.82%;選擇作業不及時交老師沒辦法的60人,占77.92%;選擇作業與其他人可“共享”的52人,占67.53%;選擇不會的作業通過網上查找的49人,占63.64%。線上教學與教室里面對面的教學有不同的特點,網絡教學教師對學生的管理確實是“鞭長莫及”,不認真聽講、不按時完成作業等只能在視頻中提醒,或與其家長聯系,協助教師督促學生完成,至于通過網上查閱資料完成作業或考試答案,有利也有弊。
在此期間,新華網聯合騰訊QQ在全國范圍內實施網上問卷調查,顯示,有78.7%以上老師使用兩個或以上設備應對網絡課堂,有40%教師每天上課超過6小時,數據統計備課、批改作業最為費時。71%的教師認為最大的挑戰是網上教學效果監測,包括學生上線率、作業提交率、準時率、專注率十分擔憂[5]。
4 結束語
通過問卷星系統在互聯網、微信等信息載體上對新冠肺炎期間線上課程教與學的調查,根據系統數據統計與分析,可見,響應國家號令,服從防疫大局,遵守教育部門的要求,準備線上教學資源,通過各種線上平臺,認真做好線上教學工作,確保教學不受影響,為學生的學業提供了保障。疫情改變了一些工作、學習和生活的方式,在此期間通過網絡信息化全面實施遠程教與學的工作,展現了網絡信息化教學的優勢,可以預見,在疫情之后,需要加快網絡信息化教學的步伐,使便捷高效的網絡化教與學成為教學的常態并不斷改變教與學的方式與模式。同時,需要研究如何解決線上教與學的不足之處。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中國教育在線.山東科技職業學院:開啟教學管理信息化 引領同類院校改革發展[EB/OL].http://www.eol.cn/shandong/yuanxiaochuanzhen/201905/t20190530_1661199.shtml
[2] 于友林.數據支持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機電課程教學研究[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20.8:62-65
[3] 問卷星.360百科[EB/OL].https://baike.so.com/doc/6299582-6513105.html
[4] 彭召波.江蘇職業學校智慧校園建設的策略與模式[J].職業技術教育,2018.8:15-18
[5] 新華網.老師網課行為圖鑒[EB/OL].https://tech.qq.com/a/20200312/056614.htm
收稿日期:2020-08-13
基金項目:第四期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立項的職業教育教學改革重點課題“信息化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機電專業課程教學實踐案例研究”(ZCZ39)
作者簡介:于友林(1964-),男,江蘇南通人,高級講師,主要研究方向: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