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穎,王 杰,黎良平,謝 敏,黃 情,古 鵬,羅興紅
(1. 瀏陽市農業發展事務中心,湖南 瀏陽 410300;2. 瀏陽市農業農村局,湖南 瀏陽410300;3. 瀏陽市小河鄉農業綜合服務站,湖南 瀏陽 410308)
油菜是我國主要的食用植物油來源,全國油菜籽總產量約占油料作物總產量的2/3,油菜生產對我國國民經濟發展至關重要[1-3]。湖南是我國油菜覆蓋率最高的省份[4],也是長江流域冬油菜種植的主產區,但油菜生產中仍存在勞動密集、成本高、機械化程度低、產量低、農民生產積極性不高等制約油菜產業發展的問題[5-6]。為進一步降低油菜生產成本、增加農民種植油菜的效益,提高農民種植油菜的積極性,積極發展輕簡栽培模式,引導油菜生產向產業化、標準化和規模化方向發展十分必要。瀏陽位于湖南東部,是全國油料生產大縣,稻—油水旱輪作是基本的耕作制度之一,油菜常年播種面積在3萬hm2以上。淺耕直播是當地油菜生產的主要栽培方式,由于受天氣、一季稻收獲進程等的影響,全市的油菜播種期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播期可以相差1個月。有研究表明,適時早播、合理密植可以提高油菜產量與肥料利用效率,從而有效提高油菜生產效益,因此適期播種是油菜高產的基礎[7-8]。為了探討不同播期對對油菜生育期、抗性和產量的影響,從而確定瀏陽油菜栽培的最佳播種期,筆者于2018—2019年在北盛鎮環園村試驗基地開展了不同播期對灃油737產量和抗性影響的研究,以期為該品種的大面積推廣應用提供科學依據。
供試油菜品種為灃油737,由湖南省作物研究所提供。
試驗在北盛鎮環園村試驗基地進行,試驗地前作為一季稻,土壤肥力中等。油菜采用機械淺耕開溝,人工直播方式栽培。
試驗設4個播期,分別為9月25日、10月5日、10月15日、10月25日,播種密度為3萬株/667m2。廂寬(不包溝)2 m,溝寬30~40 cm,溝深15 cm。小區長度30 m,小區面積60 m2,設3次重復,按隨機區組排列,小區周圍設置保護行。各小區的基肥施用和田間管理完全一致,即肥料施用量為N 12 kg/667m2、K2O12 kg/667m2、P2O58 kg/667m2、B 1 kg/667m2,60%鉀肥、全部磷肥和硼肥用作基肥,氮肥分2次施用,基肥和薹肥各50%。油菜出苗后分多次間苗,4~5葉期定苗,確保密度達到要求。及時防治病、蟲、草害,初花期噴施咪鮮胺等藥劑防治菌核病,其他田間管理按照當地習慣進行。
1.3.1 生育期 觀察記載播種期、出苗期、現蕾期、抽薹期、初花期、盛花期、終花期、成熟收獲期。
1.3.2 抗逆性 在油菜生長過程中及時記載其耐旱耐漬性、抗寒性及病害發生情況,收獲前調查倒伏情況及菌核病、病毒病發病情況。菌核病和病毒病的發病情況調查方法:于成熟期每小區隨機抽取50株,按分級標準逐株調查記載,統計發病百分率和發病指數。
1.3.3 經濟性狀 在收獲前3~5 d,每小區取有代表性的植株10株,調查其株高、有效分枝部位、第一次有效分枝數、主莖有效角果數、分枝有效角果數、每角果粒數、千粒重、單株產量等性狀指標。
1.3.4 小區產量 每個小區單割、單脫、單曬,測定產量。
從表1可知,9月25日和10月5日播種的出苗時間均為4 d,10月15日和10月25日播種的出苗時間分別為5和7 d;抽薹期以10月5日播種的最早,其次為9月25日播種的;現蕾期和初花期的先后順序與播種期的順序一致,但10月15日以前播種的現蕾期和初花期較集中,10月25日播種的則相對滯后;終花期以9月25日播種的最晚,成熟期基本一致;苗期以9月25日和10月5日播種的生長勢較強,4個不同播種期處理的苗期、薹期、成熟期的一致性都好;全生育期以9月25日播種的最長,為212 d,其次為10月5日和10月15日播種的,分別為203和193 d,10月25日播種的最短,為184 d。上述結果說明,播期越早出苗越快,從播種到現蕾期、抽薹期的時間越長;不同播種期處理生育階段的時間差異隨著發育進度逐漸縮短,到成熟期只相差 1~2 d。
從表2可知,4個不同播種期處理的油菜抗倒性均較好,植株直立,無倒伏現象發生;各處理的耐旱性和耐漬性表現均為中等;因2018年冬溫度較往年偏高,4個處理均未受到凍害,受凍率為零;4個不同播種期處理的成熟期病毒病發病率均為0,菌核病以9月25日播種的病株率最低,為2%,病情指數為0.5,10月25日播種的最高,為5%,病情指數為1.25,10月5日和10月15日播種的菌核病病株率均為4%,病情指數均為1;4個不同播種期處理均沒有早苔早花現象。說明播種期越早,菌核病發病率和發病指數越低,但抗倒伏、耐旱耐漬性、抗寒性和早薹早花現象受播種期影響不明顯。
從表3可知,株高以9月25日播種的最高,達154 cm,以10月25日播種的最矮,只有143 cm,顯著矮于其他3個處理,但其他3個處理沒有顯著差異;有效分枝部位以10月15日播種的最高,為79 cm,其次為10月25日、10月5日和9月25日播種的,分別為75、73和72 cm,各處理之間差異不顯著;9月25日和10月5日播種的第一次有效分枝數均為4.6個,顯著高于10月25日播種的,但與10月15日播種的沒有顯著差異;單株有效角果數是10月5日播種的最多,為97個,10月25日播種的最少,為84個,但各處理之間差異不顯著;每角果粒數以10月5日播種的最多,為19.5粒,但各處理間沒有顯著差異;千粒重是10月5日播種的最重,為3.71 g,但各處理間沒有顯著差異;單株產量與千粒重趨勢一致,也是10月5日播種的最高,為190.3 g,各處理間也沒有顯著差異。

表1 不同播種期對生育期的影響

表2 不同播種期處理的抗逆性比較

表3 不同播種期處理的經濟性狀比較
早播的產量高于晚播,以10月5日播種的產量最高,其次是9月25日播種的,以10月25日播種的產量最低,但各處理之間的差異均未達到顯著水平(見表4)。

表4 不同播種期小區測產結果及產量比較
不同播期對油菜生育進程的影響明顯,播期越早出苗越快,從播種到現蕾期、抽薹期的時間越長,這與羅先富[9]的研究結果一致。適時早播對油菜前期的營養生長更有利,生長勢強于晚播,播期對抗倒伏、耐旱耐漬性、抗寒性及早薹早花現象影響較小,不同播種期處理不同生育階段的時間差異隨著發育進度逐漸縮短,到成熟期只相差 1~2 d。油菜的株高、有效分枝部位、單株有效角果數、每角果粒數、千粒重、單株產量、小區產量等指標,以9月25日和10月5日播種的2個處理優于晚播處理。因此,油菜在瀏陽的適宜播種期為9月25~10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