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宇
(遼寧省營口市衛生健康事務中心,遼寧 營口 115000)
胃癌是臨床常見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僅次于肺癌,主要臨床癥狀為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體質量減輕、胃部腫脹、嘔吐、胃出血及嘔血,嚴重影響患者身體健康及正常生活[1-2]。手術根治術為常用治療方式之一,隨著腹腔鏡技術的普及,完全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廣泛應用于胃癌治療中[3-4]。本研究旨在探討完全腹腔鏡胃癌根治術的安全性與可行性,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53例胃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手術方式不同分為觀察組(n=27)和對照組(n=26)。觀察組男22例,女5例;年齡22~70歲,平均(42.54±3.53)歲;胃癌分期:Ⅰ期14例,Ⅱ期10例,Ⅲ期3例。對照組男19例,女7例;年齡24~68歲,平均(42.40±3.62)歲;胃癌分期:Ⅰ期12例,Ⅱ期8例,Ⅲ期6例。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①均符合胃癌診斷標準,經胃鏡及顯微鏡化驗確診,并確定胃癌分期;②無手術禁忌證。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者;②經確診癌細胞擴散廣泛,不適合手術者;③合并神經系統疾病者;④存在腹部手術史者。
1.2 方法觀察組行完全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具體步驟如下:①協助患者取仰臥位,常規消毒方式,通過氣管插管行全身麻醉。②建立人工氣腹,采用氣腹針置入臍下,腹內壓12~15 mmHg;選擇相應位置做3個觀察孔,置入12 mm套管針、腹腔鏡,通過腹腔鏡觀察患者腹腔情況;通過腹腔鏡確定腫瘤位置、腫瘤狀態、腫瘤大小、淋巴等情況。③根據具體情況翻開大網膜,緩慢展開胃結腸;使用超聲刀游離大網膜,并觀察小網膜囊,游離結腸脾曲、脾門;清除脾下血管、胃網膜血管周圍組織,結扎胃網膜左靜脈血管及動脈血管,從接近根部位置切斷,清掃相應位置淋巴結;向結腸肝曲游離大網膜,暴露十二指腸、胰頭,切除橫結腸相關前葉;分離胰腺下緣,暴露并切斷腸系膜、胃網膜相應靜脈,結扎靜脈,清掃淋巴;分離胰腺系膜,暴露十二指腸、胰十二指腸、胃網膜相應動脈,并清掃淋巴;其他部位淋巴清掃步驟同上。④牽拉胃體,離斷胃網膜血管,清理胃體周圍組織,使胃體完全裸露;使用相應工具切斷十二指腸,離斷胃體;在屈氏韌帶遠端空腸系膜處、殘留胃體大彎處進行戳孔操作,使用切割縫合器(60 mm),利用腹腔鏡行胃空腸吻合操作,然后使用可吸收線縫合戳孔。在上腹部做切口,取出腫瘤物。
對照組行傳統開腹根治手術,具體步驟如下:①患者臥位、麻醉方式同觀察組,均采用氣管插管全麻。②手術入路選擇患者上腹部正中位置,暴露相應組織,游離胃體,淋巴清掃方式同觀察組。③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及術前檢查結果確定胃切除程度,嚴重者行全胃切除。④術后行腹腔止血操作,止血成功后,逐層關閉切口。
1.3 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手術情況,包括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切口長度、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②比較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切口感染、腸梗阻、吻合口瘺、肺部感染。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手術情況比較觀察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手術時間、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切口長度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術后并發癥比較術后,觀察組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胃癌的發病率呈現逐年增長趨勢。胃癌是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分早期、中期、晚期,具有發病率高、確診時分期較晚、療效不佳等特點,因此,需及早治療以改善臨床療效,緩解臨床癥狀[5-6]。
表1 兩組手術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手術情況比較(±s)
組別觀察組(n=27)對照組(n=26)t值P值術中出血量(mL)45.26±3.15 93.57±6.75 33.593 0.000手術時間(min)96.28±4.57 137.25±7.35 24.470 0.000切口長度(cm)3.27±1.05 7.68±2.34 8.908 0.000術后排氣時間(d)2.05±0.76 3.64±1.25 5.916 0.000住院時間(d)8.65±1.53 13.52±2.83 7.833 0.000

表2 兩組術后并發癥比較[n(%)]
臨床以減緩癌細胞擴散,緩解患者臨床癥狀,延長生存時間為治療原則。其中,胃癌根治術是最常見的治療方式之一,按照臨床分期,整塊切除病灶、受癌細胞浸潤的胃壁等部位,并重建消化道,治療效果顯著。胃癌根治術包括傳統開腹根治術和完全腹腔鏡胃癌根治術[7-8]。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手術時間、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表明完全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對患者機體造成的傷害較小,有利于患者術后恢復。傳統開腹根治術通過切開患者腹部,暴露病灶部位,進行淋巴清除、胃體切除的操作,以達到完全清除胃部病灶的目的。該術式切口較大,患者腹腔暴露時間較長,會增加患者術中出血量及腹腔受污染率,增加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且不利于患者術后恢復。完全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是在患者腹部相應位置開操作孔,置入腹腔鏡及操作工具,利用腹腔鏡觀察患者腫瘤情況,擴大手術視野,操作方式簡單。同時,該術式切口小,較少牽拉腹部周圍組織,有利于患者術后恢復,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低。
綜上所述,采用完全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治療胃癌安全性較高,患者術中出血量較少,手術切口、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均較短,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低,可行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