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燕菁
摘要:隨著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經濟結構的不斷調整與優化,成本管控已成為新經濟下企業發展中不容忽視的部分。在制造型企業中,成本管控水平直接影響企業的盈利能力及未來發展前景。高質量、高水平的成本管控能夠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保障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文章著重探究目前制造企業成本管控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實際案例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加強制造業企業成本管控的建議。
關鍵詞:成本管控;作業成本法;績效考核
一、成本管控的重要性
成本管控是成本管理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成本預測、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業績評價等,也就是企業在全方位、全過程的成本管控。這就要求企業運用現代化的成本管理方法來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
(一)通過成本管控,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在我國經濟發展逐步放緩的背景下,我國制造業的發展處于周期性調整階段,面對產能過剩、勞動力成本的不斷上升,產品價格的不斷下降,企業盈利能力不斷降低。當前制造企業的競爭本質就是增加盈利能力、提升市場份額,從而提升企業的利潤空間。因此,制造企業必須控制成本消耗,最有效的優化企業資源,力求降低產品的成本,形成企業的價格優勢。
(二)通過成本管控,提高企業的管理能力
成本管控應當建立成本管理體系,包括研發、采購、生產、銷售、財務等各個環節。對于制造企業而言,成本環節的控制點較多,且關聯度較高。從產品的研發設計、到原料的采購、物料的計劃、生產的安排、產品的質控及損耗控制、銷售的物流倉儲費用,以及相關運營費用的發生,都必須進行有效的成本管控。通過各個環節有效的成本管控,可以降低企業內控管理風險,體現企業高效的管理水平。
二、當前制造企業成本管控存在的問題
(一)成本管控范圍過于狹隘
目前,大部分的企業對于成本的管控僅著重于生產成本的管控,未能將成本管控貫穿于采購、生產、銷售、財務等管理的全過程。由于較為片面的控制產品的生產費用支出,無法從企業經營的全過程去考慮成本的管控。同時,較多的制造企業管理層的成本管控意識較落,僅將成本的管控集中于事中管控上,忽視了事前成本的管控及事后的分析評價工作。從而導致成本管控工作效率較低,缺少全面性的認知,無法較好的統籌成本核算與管控。
(二)成本管控核算方法較為單一
由于制造企業在產品的生產加工過程中,涉及的產品工藝流程較為復雜,需要較為精細化的成本核算。但大部分的制造企業受制于傳統出版的管理模式,在成本核算上較為單一,成本管控方法上不具有創新性。在傳統的成本核算中,財務人員往往是根據生產數據進行料、工、費的成本歸集。對于制造費用的分配也是按照生產的產量或工時進行計算,最終核算產品的生產成本。由于傳統的成本管控方法對于財務數據的處理較為粗放式,不能將企業的實際情況與長遠發展相結合,導致成本管控的效果不顯著。
對于生產工藝及流程較為復雜的制造企業,其成本核算環節較為繁瑣,對成本管控的要求也相對較高,因此建立一個完善的成本管控系統是十分必要的。
(三)成本管控的考核獎懲機制不健全
目前,大多數制造企業的成本管控僅局限于財務部門對成本的管控,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對于成本的管理意識仍較為薄弱,缺乏有效的成本耗費及成本考核的獎懲機制。同時,各部門對于成本管控工作職責劃分不明確,責任歸屬不清晰,直接影響了成本管控工作的執行。其實,每個崗位的員工都對成本的管控起著重要的影響,他們既是成本費用的支出者,也是成本費用的控制者。對于操作工人而言,其成本管控意識直接決定了生產材料的耗損率。對于研發人員而言,其成本管控意識直接決定了研發經費的支出。若企業在成本管控執行中,員工的相關工作未能與考核機制相結合,員工的主觀能動性無法調動,不利于成本管控效率的提高。因此,缺乏健全的成本管控考核體系,無法將員工的積極性與激勵機制相結合,勢必對企業的經營管理造成一定的影響。
三、結合制造企業成本管控實際案例分析
W公司是一家規模較大的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總部位于A市,在B縣設有分公司。W公司長期從事糧食精深加工,希望用科技為糧食加工增效,該公司主營業務為大米蛋白粉的生產加工,以大米粕為生產原料,其產品出口美國、德國、英國、日本等國家。由于前期銷售規模發展較快,市場占有率不斷提升,W公司對市場的發展前景較為樂觀。根據公司管理層對預期市場銷售的判斷,決定對生產原料大米粕進行了大批量的采購鎖定,以確保后續蛋白原料儲備充足。W公司的生產經營規模是以銷定產,當達到企業設定的安全庫存時,W公司的生產計劃主要依賴于市場訂單的數量。
目前,W公司90%的銷售訂單集中于美國市場,受到前期中美貿易戰的不斷升級及新冠疫情對美國市場的影響,W公司的美國市場訂單存在了較大的不確定性,前期已經確定的訂單也收到了客戶取消的郵件。面對市場局勢的不穩定,W公司的生產計劃也隨之進行調整。生產計劃的確定,一方面考慮產成品的保質期問題,另一方面結合產品的生產成本進行管控。在生產訂單不充裕的情況下,W公司通常會縮減生產計劃數量,以避免產成品存貨量較大造成的存貨壓力。從公司的生產運營者角度來看,他們對產品成本的分析更多注重于產品的料工費的消耗,其核算口徑有別于財務成本核算口徑。從財務角度上看,每月的固定成本及固定資產設備需要進行攤銷和折舊,由于生產數量的減少,其導致每噸產成品分攤的固定成本增加。同時,生產數量的減少及生產的不連續,直接影響產品生產時耗用水電氣能耗的增加,由此增加最終產成品的能耗成本。此外,由于生產未能達到滿負荷狀態,人工基本薪酬的分攤基數下降,導致每噸人工成本上升。工人在未能取得基本工資以后的超額收益,也直接影響工人生產的效率及積極性,增加了企業的隱性生產成本。因此,在生產訂單不穩定的情況下,W公司的生產成本的管控也成為企業成本管理上的一個突出問題。
通過對W公司成本管控的現狀表述,可以看出該公司在成本管控上存在的一些問題。首先,W公司成本管控集中于當月生產時發生的直接生產成本的控制與降低,對成本管理的內容理解過于的狹隘。同時,W公司處于市場擴張性發展階段,其成本的管控具有較大的包容性,未能貫穿企業的生產成本、研發成本、銷售成本等成本費用的全過程。其次,在成本管控上精細化程度較低,ERP系統未能在企業的成本管理中得到很好的應用,其生產模塊、采購模塊、倉儲模塊、質控模塊及銷售模塊未能較好的與企業的實際生產經營相結合。
四、加強制造企業成本管控的建議
(一)擴大成本管控范圍
由于市場對產品的不斷細化,企業應當在發展中不斷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能力。在經營管理中提升產品質量,降低產品成本,以獲取穩定的市場份額。在現代制造企業的成本管控中,應當貫穿產品的生命周期,合理開發和利用企業的價值鏈,從研發設計、工藝流程、采購過程、生產過程、倉儲過程、銷售過程、財務核算進行全過程的成本管理。同時,實現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過程成本管控,制定成本管控總目標,在一定程度上確保財務數據的準確性,實現企業全面成本的預算管理。
(二)改進成本管控的方法
由于傳統的成本核算只是將制造成本從料、工、費的角度進行簡單的分攤,無法滿足企業對成本資源消耗的動因分析。對于現代型的制造企業更注重于對成本的控制和現有管控模式的升級,采用符合生產特點的成本核算方法能夠有效的提高企業成本管理的精細化。由于制造費用在制造企業的產品成本中比重較大,可以通過作業成本法來對企業成本進行管控。作業成本法的最大特點是以作業為基礎的管理信息系統,以作業為中心,作業的劃分從產品的設計開始,到物料的供應,生產工藝的流程、質量檢驗包裝、發運銷售的全過程。作業成本法一方面核算產品成本,另一方面結合了產品相關的全部生命周期內所發生的全部作業。作業成本法應用的范圍更加全面,成本核算的精細化程度更高且更加合理。同時,也可運用企業ERP系統進行相應的成本管控,其規范化、流程化的成本管理及現代化的核算機制,可以有效的降低核算過程中人工計算造成的失誤與誤差,提高成本管控的準確性。
(三)完善成本管控考核體系
在成本管控過程中,完善成本管控的責任制是提高成本管控效率的重要因素。企業在完善成本管控時,一方面要優化內部組織架構,并結合自身情況建立完整有效的成本管控考核制度,明確管理層、執行層、責任人的職責與分工,每個職能部門都必須積極參與和配合。另一方面,在確定企業成本管控目標的基礎下,對企業的成本構成因素進行合理分析,細化成本核算的對應部門及相應的成本管控目標,明確各項成本對應的責任。同時,實行全員成本管控,將各部門和各崗位職員的目標管控實施情況與績效考核工作相結合,設定定性評價指標和定量評價指標相結合的評價體系,充分調動員工的主觀能動性,達到全員參與成本管控。
五、結語
在當前經濟形勢下,制造企業面臨著國內外的競爭壓力不斷增大。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企業只有通過合理有效的成本管控方法,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和運營成本,提升企業經濟效益,才能保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在成本管控中,制造企業必須對成本管控進行充分的了解,并結合自身情況,加強企業價值鏈的成本管理,運用合理的成本管控方法,整合優化企業的資源,建立有效的成本管控考核體系。同時,調動全員的參與積極性,將全員的績效考核與成本管控相結合,提高企業成本管控的效率,使其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吳愛珍.制造企業成本管控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9(27):35-36.
[2]陳爽.食品制造企業成本管控重點問題分析[J].中國集體經濟,2019(27):68-69.
[3]王曉燕.企業成本管控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21(06):29-30.
[4]趙丹.制造企業成本管控研究[J].中國市場,2019(30):50-51.
[5]孫燕.淺談制造企業成本管控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20(08):51-52.
(作者單位:無錫金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