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克森
摘 要:材料解析題是一種主觀性試題。它的設計是在試題中引出一段或幾段歷史材料,要求應試者在讀懂試題材料的前提下,依據課文所體現的歷史知識網絡,從提供的種種材料中最大限度地獲取有效信息,逐一解答試題中所提出的各個問題。這種試題能夠有效地考查考生駕馭史料的閱讀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綜合運用能力、知識遷移能力等較高層次的歷史學科能力,考生在材料題上的功夫能反映該考生對歷史知識熟練程度和相關知識面。當前高中學生在進行材料解析題的作答時,往往會因為沒有掌握好的答題流程,導致答題效率低下,或是進行了答題但獲取的分數提不上去,答題效果不佳。
關鍵詞:高中歷史;材料分析題;常見問題;提升作答質量
引言:
近幾年高考試題形式不斷地發生改變,考綱對于材料分析題的考查在高考文綜中占的比例越來越大。材料分析題主要是考查學生對于文字材料中所涉及的歷史時間、事件、人物等進行閱讀、信息提取和問題分析與解決等的考查。學生在進行歷史材料的解讀與問題的解答時,應該形成敏銳的感知、規范化的答題模式,有效實現自己答題能力的提升。學生對于材料解析問題的感知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更多的還是需要平常對學生進行專門的培養,教師日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培養訓練,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對于知識的感知、分析與判斷能力,老師利用課堂指導學生進行材料的分析,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對課程內容學習的趣味性,增強學生對材料內容學習和解讀的興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學生的不同情況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案,進行有針對性地訓練,做到有的放矢,注重效果。
一、學生的基礎知識儲備不足的解決方案
學生基礎知識儲備不足,是指學生沒有充足的知識儲備,導致無法高效實現對問題的提取與處理。這種情況主要是由于學生在日常歷史課程學習時沒有全面地準確地進行知識的積累,導致自己缺乏基本的知識儲備,學生的知識儲備不足,會直接影響材料分析題的答題效果。“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即是最好的印證,如果一個人缺乏足夠的基礎知識積累,即使精通答題技巧也難以獲得高分[1]。為了有效解決學生知識儲備不足的問題,教師應該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安排隨機的多種方式的訓練,不斷強化學生的基礎知識的掌握與鞏固。同時,教師要結合歷史發展的階段和歷史發展的線索,為學生建立立體的縱橫聯系的知識體系,從基本特征發展過程,影響意義等方面鼓勵學生歸納相關的知識結構。如學習中國近代史,從鴉片戰爭到八國聯軍侵華,從南京條約到辛丑條約,從太平天國、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五四運動到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從舊民主主義到新民主主義的發展并最終取得民主革命的勝利等。歷史材料題中可能就近代中國國家、民族、社會矛盾,民主革命的階段與特征,不同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作用,中國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的近代化過程等,設計材料問題,考查學生知識與能力,要解決這一系列的問題,必須使學生牢固掌握中國近代史中政治、經濟、思想、科技、文化的相關基礎知識。
二、學生的審題效率不高的解決方案
當前很多學生在對教材基礎知識能較熟練掌握的情況下,仍無法獲得較高的分數,這是由于他們對于材料的閱讀不準確不到位導致的,材料分析題的內容總能在課本上或平時的練習中找到相應的或是近似的例子,這時就需要學生根據平時的訓練,利用掌握的方法,根據材料的不同特點,找到突破口,進行材料的準確解讀,進而實現學生材料分析題目解答能力的提升。
學生在審題時,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應該注重對材料的總體綜合分析,注意對知識融會貫通,養成從題目總體宏觀的角度去分析閱讀和提取重要信息和關鍵信息的習慣。學會對知識的融會貫通,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形成整體史觀,形成全面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在訓練中,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感知教材內容。老師針對課程中的重要知識點,輔助一定的歷史素材,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還可以讓學生積累更多的歷史素材,使學生對歷史學習有更加全面的認知體系,進而使學生可以更加快速地掌握材料分析題的答題脈絡[2]。
三、學生的答題方式不規范的解決方案
高中歷史材料分析題的解答既是對學生基礎知識掌握的考查,又是對學生分析題目理解能力的考查。學生應當根據材料類型的不同,找到不同的解決辦法。
第一類是間接提示型材料解析題,這類材料解析題命題者不給考生任何有關材料背景的說明,完全依賴于考生自己掌握的歷史知識及其他相關知識背景,考生根據已有知識,首先要判斷出材料屬于哪部分歷史范疇(時間、朝代、范圍),這是關鍵的一步,只有這一步判斷對了,才能在此基礎上回答命題者所給出的有關問題;第二類是直接提示型材料解析題,這類材料中命題者在給出材料前,往往在題中給出關于材料的背景說明,或引用提示明顯的材料,考生據此可設法找到命題者所要考查的歷史范疇,考查考生哪些方面的分析、概括能力、理解能力。第三類是理解、感想題,這類題主要是需要學生對歷史知識所包含的政治經濟發展等內容,作出價值判斷,表達家國情懷的情感體驗。回答時學生對歷史發展的基本情況可進行一個簡單的回答,重點是要通過答題反映出個人對歷史事實、歷史人物、歷史關系等進行價值觀念理解和情感表達。學生在進行這類題型的回答時,應該按照我的價值觀是什么,是否是正能量,是否準確反映了材料的主旨,在國家、民族、社會發展,在人類文明進步,在民主與現代化等方面,是否反映了時代的需求,是否體現了時代的特點,是否傳承了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精神,提高答題的站位,提升認識境界,就會得到一個好評。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要想有效實現高中學生歷史材料分析題的得分率提升,首先就應該讓學生對高中課本所學的課程內容知識有一個充分的掌握,其次就是應該鍛煉他們的審題能力、信息提取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學生對材料的重點知識有一個全面的掌握,才能夠準確地實現對答案的把握,進而提升答題質量。我們相信,教師如能持續不斷地對學生進行專門化的系統性的材料解析訓練,學生的歷史解析題答題能力一定會有一個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趙磊.高中歷史材料解析題的教學有效性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18,(9):136-137.
[2]顧衛星.提高高中學生歷史材料解讀能力的幾點嘗試[J].考試周刊,2014,(92):135-135.
(貴州省遵義市鳳岡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