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坤
摘要: STEAM課程以其開放性、主體性、情境性、關聯性、發展性,從一開始產生就順應了中國課程改革的發展態勢,并受到全國各中小學幼兒園的大力歡迎。[1]‘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生命特征。以《七年級上冊第5章第二節呼吸作用》為例,對于培養學生生命觀念,探究能力,科學思維等素養大有裨益。
關鍵詞:STEAM;呼吸作用;案例
STEAM教育理念最早是美國政府提出的教育倡議。不難理解,STEAM是這五個單詞的縮寫:Science(科學),?Technology(技術), Engineering(工程),?Arts(藝術), Maths(數學)。這五個學科,技術和工程結合,藝術和數學結合,打破常規了學科界限。在美國STEAM教育的重要性不亞于中國的素質教育有。?[2]
本案例屬于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第5章第2節呼吸作用”。學習這節內容之前,學生對“植物進行呼吸作用”這一事實普遍缺乏認知。本節內容通過一系列探究活動研究綠色植物的呼吸現象,構建植物的呼吸作用概念,同時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與呼吸相關的現象和問題,養成“學習即生活”的意識。下面針對STEAM?教學理念如何融入本節課堂分享一點見解。
1.Science(科學)
學生對有機物、能量、氧氣的檢測、二氧化碳的檢測缺乏基本的認同,本節通過四個相關的探究實驗,定量分析種子萌發前后干重的變化,點燃的蠟燭檢查氧氣的含量,溫度計測量種子萌發時的溫度變化,澄清石灰水檢測二氧化碳。逐步揭開植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吸收氧氣同時放出二氧化碳的秘密。,形成由無到有知識體系。但在實驗的探究過程中,實驗的規范性操作尚有欠缺。如在氧氣檢測時,學生未及時伸入點燃的蠟燭,在二氧化碳的檢測時,倒入等量道清石灰水、抽取等量氣體的等量原則意識不到位等。教學過程中應該強調和及時糾正學生的不規范甚至是錯誤操作。
2.Technology(技術)
針對教材的實驗進行改進,增強實驗的可操作性和現象的直觀性。如
探究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氣時,教材使用點燃的蠟燭檢測氧氣,操作簡單,但缺點明顯。一方面學生缺乏相應的化學知識,另一方面只關注的結果而無法呈現整個微觀過程。我們將實驗同樣進行改進,使用氧氣傳感器,檢測植物葉片(菠菜葉)呼吸作用消耗氧氣。通過數據可以直觀觀察氧氣含量變化。
3.Engineering(工程)
教參上建議本節用2課時完成。第1課時觀察植物的呼吸現象,探究植物細胞都要進行呼吸作用。第2課時學習呼吸作用的實質、意義及應用。本節課對內容進行調整:
(1)補充探究種子萌發消耗有機物的實驗,但是由生物興趣小組在課前完成并錄制成視頻,上課播放視頻其他學生仔細觀察并效好記錄。
(2)將探究種子萌發釋放熱量,將準備好的實驗裝置握前放在教室讓學生觀案并記錄現象。
(3)將教材實驗順序進行調整,使本節內容更具有故事性和完整性。所以本節內容壓縮為1個課時,這樣的安排,注重知識的深入理解和遷移運用,符合學生建構知識的認知特點。
4.Arts(藝術)
本節的情景導入采有了魔術表演一一火把變玫瑰,激趣設疑。玫瑰的呼吸作用如同“物質的緩慢燃燒”嗎?逐步展開對植物呼吸作用的探索,并將呼吸作用過程故事化,加深趣味性,更利于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篇一,有機物一一我知道這個世上有人在等我,但我不知道我在等誰。為了這個人,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篇二,氧氣一一任時光更選了四季,任宇宙物換或星移,用盡了心機,推理最難解的迷。原來是你,我的氧氣。
篇三,熱量一一我想用我的雙手緊緊地擁抱你,哪怕只有一次。如果我從沒有品嘗過寒冷的感覺,也許我不會這樣溫暖。
篇四,二氧化碳一一我知道最終你還是要走的,而我一直這么安慰自己,離去,只是換了種形式的陪伴。
四個篇章串聯成一個故事,對應于四個探究實驗,故事的主人公有機物經歷等待、遇見、相戀、別高的故事情節,對應于植物的呼吸作用清耗儲存的有機物,吸收氧氣,儲存的能量釋放出來,并產生二氧化碳和水,而水比作為離別時傷心的淚水。·通過臺詞和故事,讓理科知識更具有詩情畫意。
5.Maths(數學).
在探究萌發種子清耗有機物的實驗中,注重學生對萌發種子有機物變化的定量分析,興趣小組同學通過托盤天平分別稱重萌發前和萌發后種子的干重,對比分析重量減輕了。讓數字說話,讓真像浮于眼前。在探究萌發種子釋放熱量的實驗中,學生通過每隔50分鐘觀察記錄萌發種子和煮熟種子的溫度變化,并以表格或者曲線圖的形式呈現統計結果,一方面使結果更加直觀和真實,另一方面培養了學生數學思維和能力。
據教學時間統計結果顯示,學生的參與面不夠廣,學生的情況良莠不濟,說明在平時的教學中更應注重學生學科知識之間的融合,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本節知識內容與生物聯系密切,我在教學活動中的最后一個環節就是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事例,通過分析危險的地害、花盆有洞、中耕松土、及時排澇、晨練料學嗎等,利用植物呼吸作用的知識對學生的生活進行指導,同時對學生掌握概念的情況進行反饋,強化學生生活即學習的意識。
參考文獻:
[1] 努力構建中國特色的STEAM課程體系.科學網.2020-12-16
[2] 深入了解:關于STEAM教育你所不知的——直擊美國STEAM教育 .中國教育裝備采購網.2017-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