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兆峰
摘要:數學學習是源于生活的需要,越是借助孩子平常容易接觸的事物幫助學習,就越容易被接受并熱愛。巧用撲克牌把枯燥的數學練習融合在游戲里,讓低年級學生在玩中做數學練習。既符合減負要求,又增加數學知識的直觀性、趣味性和娛樂性,有利于學生學習數學的可持續性發展,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素養的目的。
關鍵詞:巧用;撲克牌;數感;思維;游戲
數學,是一門集邏輯性、嚴謹性和理性于一體高難度學科。即便是基礎階段的小學數學,對于小學生而言學習難度還是較大的。數學是“做”出來的,是很多著名的數學家都一致認同的觀點。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把練習與游戲有機結合,在做中玩、玩中學,自然受學生歡迎,而且游戲中練習更有利于孩子的思維活躍和各方面的協調、情感交往等發展。因此,游戲式的練習形式比傳統式的練習形式更具優勢。
一、巧用撲克牌設計“數與數量”的練習游戲,培養數感認知
在小學低年段,兒童對數的感悟是從數數學習辨認各組實物對應的多少開始建立的。“數與數量”的認知教學是培養孩子數感的起點,隨著學習年級的增高,孩子還會經歷更多對數的意義的感悟,孩子對多少的感悟往往離不開具體的情境。因此,把“數與數量”的知識融入撲克牌游戲中,在玩中練習,可助孩子更好地理解。
(一)抽牌說數的組成
數的組成是數學最基礎的知識點。一二年級學習100以內數的認識就可以設計簡單的撲克牌游戲進行練習幫助學生更快掌握。例如:學習兩位數時,設計抽牌對口令游戲練習。學生從任意的抽牌中發散思維,自由說數組成與分解。玩法(設定撲克牌中J表示20、Q表示30、K表示40,這樣可以組成更大的兩位數):
生1:我抽出10和4 ,1個十和4個一組成14。
生2:14可以分成10和4。
生3:我抽出7和K,7個一和4個十組成47。
生4:47可以分成40和7。
兩人一組玩,一個說組成,另一個說分解,形成對口令互補學習。
(二)“蓋棉被”練數數
當一年級上冊學習20以內數的認識時,為了讓學生掌握數的順序可以設計“蓋棉被”小游戲。
玩法:洗牌后兩人先后隨機出牌,邊出邊按從1-13的順序口述數數,當數到哪一個數,而出的牌正好是該數就要比速度,用手下壓在牌上,誰快誰勝出。如:出第8張牌,翻出來正好是數字8,即馬上用手壓住牌面就勝出了。這游戲既能練習按順序數數,又能訓練孩子的口、眼、手,提高反應能力和數形結合能力,簡單又開心。
(三)組數接龍判大小
當二年級學習了100以內的數時,可以用撲克牌2-9任意組成兩位數,練習尋找相鄰數接龍,讓學生進一步熟悉兩位數的組成、大小以及兩個相鄰的數相差1的知識。玩法:可兩人參與,先各抽出一張牌組成一個兩位數(如2和8兩張牌可以組成28或82),然后以組成的數為中心,在剩下的牌中挑出組成另一個兩位數放在中心數的兩端接龍,要求是比中心數大1或小1的相鄰數。先出完牌接龍者為勝。
在游戲的玩學中,讓在競爭中孩子更感興趣,更利數感的培養。
二、巧用撲克牌設計“數的運算”練習游戲,培養計算能力
計算,是學習數學及其他科的重要基礎。培養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學習的核心要求之一,既是基本技能,又是重要技能。整個小學階段的計算教學和練習都離不開“整數——小數——分數——百分數”的加減乘除。然而,計算要達到熟練程度,必須進行大量的練習才有保證。
(一)加法計算練習
如設計“口算10以內的加法”練習游戲:開始可以先從5以內加法練起。挑選撲克牌中紅桃和黑桃的1(A)—3, 2個花色一共6張。分成紅色和黑色兩堆,每人各拿3張。 一人出一張,例如小明出1,小東出2。要求每人說一個不同的加法算式:1+2=3或2+1=3。依次進行,可以出相同的牌或不同的牌,孩子就口頭計算了9道加法算式。并引導學生有序地排列整理算式,提前滲透了有序排列不重復的數學思想,從而觀察發現得出的算式有:1+1、1+2、1+3;2+1、2+2、2+3;3+1、3+2、3+3。如此類推,10以內的加法可挑選1-5來玩,就可以口算25道10以內加法算式。然后逐步增大到20以內的進位加法。可挑選5-10,共12張牌。可口算36道20以內進位加法算式。建議一個數量相當熟練之后,再進行下一個數量的加法練習。這樣孩子才會越來越有信心,而且前面的練習才會真正為后面的學習打好基礎。
(二)減法計算練習
建議20以內加法很熟練后,再進行減法練習。同樣可以用撲克牌設計練習小游戲。
游戲一:采用遮蓋牌上的點數練習減法。如口算10以內減法。可挑選1-10張牌蓋在桌面上,利用石頭剪刀布的游戲以隨機抽取方式選出一張牌,然后在牌上遮住任意的點數,考對方算出剩下的點數。
游戲二:比大小并計算。如口算20以內減法。每人可挑選1-13張同一花式的牌蓋在桌面上,任意抽取方式選出一張牌,先比大小,大的可以優先選擇自已計算或者要求對手計算減法,答對獎紅花。
(三)乘除法計算練習
低年級的乘除法計算基本就是根據乘法口訣練習。可以從兩種花式中選出1-9的牌,各自摸出一張運用口訣說出乘除法算式口算練習。
還可以設計組成兩位數,運用乘法口訣的特征分成兩個數相乘列出乘除法算式練習游戲。如用撲克牌2和3組成32,根據乘法口訣思考:4×8=32,再根據這個乘法算法還可以列出哪些乘除法算式?學生會馬上想到: 8×4=32,32÷4=8,32÷8=4。一題多練,既培養學生對題目多個要求的分析能力,又能理解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數的關系,初步認知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
(四)四則混合運算的初步計算練習
四則混合運算的計算練習可玩24點紙牌游戲。玩法:一人抽出四張牌,如紅桃A(表示1)、黑桃6、方塊10和草花7,請同伴將這四個數(每個數只用一次)進行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可以使用括號),列出算式,使其結果為24。有幾種不同算法?這四個數可以列式為1+6+10+7=24或(7-1)×(10-6)=24。通過“24點”計算,可以培養學生學習四則運算的興趣,使枯燥乏味的四則混合運算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三、巧用撲克牌設計“數量關系”練習游戲,提升思維分析能力
(一)利用撲克牌進行等量代換的游戲加強思維訓練
有經驗的老師在低年段會注重數量關系中簡單的等量代換的教學,為中高年段的解決問題打好基礎。因此,在計算教學中不能僅僅教給孩子單純的計算,更應著重算理的理解和運用,更好地培養孩子在解決問題時找準數量關系的能力。
例如,在一年級教學中,發現中下生往往對8+7=6+( )的等量關系較難理解,說明他們沒有理解數字關系能力,更沒有形成等量代換的思維。這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對比左右兩邊的數字特點,如左邊7比6多1,要使左右相等,右邊填的數就要比8多1才行。因此,可以利用撲克牌兩人玩游戲練習。玩法:A同學選出4和9,B同學根據A同學的兩個數選出兩張不同但要相加或相減得出的結果相等的牌(相加:5和8、10和3等的和都是13的兩張牌;相減:5和10、K(表示13)和8等的差都是5的兩張牌),結果不唯一,誰找得多就勝出。這種游戲練習靈活多變,對學生思維的訓練有良好效果。
(二)利用撲克牌理解簡單的乘除法數量關系
在二年級學習用乘除法解決問題時,也可以用撲克牌操作理解乘法和除法之間的數量關系,把已知條件轉化成簡易關系。例如,“每個熱氣球上有3人,4個熱氣球一共有多少人?”可以引導學生理解乘法的意義:是求4個3的和,可以寫成:3×4或4×3。用撲克牌演示:找出4張3,3+3+3+3=12;或找出3張4,4+4+4=12。這樣更好地理解乘法是加法的簡便運算。又如,“12筒茶葉,每個盒子放6筒,要用幾個盒子?”可以引導學生理解除法的意義:把12每6個分一份,可以分成2份,用除法計算:12÷6=2。用撲克牌演示:12里面有幾個6?2個6,拿出兩張6,算出2個6相加是12或6×2=12。這樣有助學生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學生在用撲克牌操作理解的練習中,思維分析更清楚,為中高年級學習解決問題打造良好基礎。
總之,練習的最終目的是能力提高。教師作為練習設計的策劃者,應關注學生的年齡需求,巧用生活中的素材創設學生感興趣的練習形式,變“要我做”為“我要做”。撲克牌游戲練習的設計,不是簡單的為玩而玩,而是為學而玩。因此數學練習的游戲設計,不但要有針對性、實效性和應用性。更要思考的是能使學生在玩中學牢固,能使學生在計算能力、思維能力、情感態度、合作交流能力等方面進步和發展,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良好數學素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王光明、范文貴主編的《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小學數學 2012.05.
[2] 張惠鴻的《讓撲克牌融入小學低年部數學計算中》 2014.03.26.
廣州市白云區茅山小學 510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