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俊吉

摘要:目的:針對多層CT技術及其應用的相關問題進行探討研究。方法:選擇2020年12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接診的需要接受影像檢查的患者92例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多層CT技術進行檢查,同時接受病理檢查,并以病理檢查結果作為金標準。結果:多層CT技術與病理檢查結果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在對患者的疾病實施診斷的過程中,多層CT技術診斷的準確率相對較高,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關鍵詞:多層CT技術;應用;研究
臨床上在對疾病進行確診的過程中,影像檢查技術的應用已經越來越普遍。從最近幾年的情況來看,伴隨著C T技術成熟度的逐漸提升,其在臨床中的實際應用范圍也越來越廣泛,尤其是多層CT技術已經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認可。本文針對多層面C T技術及其應用的相關問題進行了詳細探討。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0年12月至2021年11月我院接診的需要接受影像檢查的患者92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4例、女48例,年齡18~65歲、平均年齡(55.1±3.8)歲。
1.2 方法
參與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需要接受多層CT掃描。掃描過程中使用的機器為西門子公司生產的64層螺旋CT掃描儀,間距8 mm,層厚8 mm。掃描結束之后重建患者的原始數據,間隔相關參數設置為1 mm,重建層厚相關參數設置為1 mm,將重建后的相關數據上傳至工作站?;颊咝枰邮躒R數據重建以及多層面數據重建,重建間隔的相關指標設置為1 mm,重建層厚設置為1 mm,采用多方位重建的方式。
1.3 臨床觀察指標
對比病理檢查結果與多層CT技術之間的差異性。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5.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多層CT技術與病理檢查結果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3討論
常規CT技術最為主要的發展方向就是實現單層軸向掃描速度的提升,同時通過有效的措施提高圖像分辨率,提高圖像的重建速度,真正實現了1 s重建以及亞秒掃描,空間分辨率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最高可以達到每厘米24 LP。但是從常規CT的角度來講,X射線的高壓發生器多數情況下處于機架的外部,借助電纜有效連接機架內部的X射線球管,這樣的設計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X線曝光過程中的連續性受到限制,無法保證數據采集的連續性。同時檢查床的移動也很難做到連續,難以真正滿足患者的實際診斷需求。1989年,螺旋CT正式問世,使得數據采集的方式得到了較大幅度的改變,打破了以往“掃描—進床—掃描”的數據采集流程。相比于軸向掃描來說,螺旋掃描有其自身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掃描的時間相對較短,如果需要對患者實施360掃描,完成掃描只需要0.7~1s的時間。患者在接受掃描的過程中不需要反復屏氣,只需要一次屏氣就可以實現腹部或是胸部的完整掃描,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運動偽影對掃描結果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同時能夠有效減少造影劑的使用。二是在實際進行回顧性重建的過程中,成像可以選擇任意部位,使得成像過程中的縱向分辨率得到較大幅度的提升,盡可能使得部分容積效應得到有效減少,使得三維重建的效果能夠得到有效優化。同時,在對患者的病灶位置進行觀察的過程中,還能夠有效實現旋轉以及立體的觀察。此外,還能夠對于患者病灶周圍組織以及臟器的變化情況進行顯示,尤其是在醫生為患者進行外科手術方案制定的過程中,能夠最大限度地給予醫生積極的指導。三是能夠使得工作效率得到較大幅度的提升。四是在對掃描的圖像進行后處理的過程中,還具有十分豐富的功能,不僅能夠實現模擬內窺鏡、CT血管造影等,還能夠實現對于掃描圖像的三維立體重建。尤其是對于需要接受放療治療的患者來說,往往能夠實現更加準確的定位,有效拓展C T技術的實際應用范圍,臨床推廣價值整體較高。
多層CT掃描技術與傳統單層CT掃描技術在工作原理方面并不存在顯著的差異,都是在探測器和球管的通力配合之下圍繞人體進行360°的旋轉。檢測過程中,探測器的主要作用在于對穿過人體的X線進行接收以及收集,并將收集到的信號轉化為電信號。數據采集系統在對電信號進行采集及收集之后,對其實施重建處理。兩者之間最為顯著的差異就是傳統診斷中所使用的單層CT在Z軸方向僅設置了一排探測器,而在進行數據傳輸的過程中僅有一組數據通道工作負責將相應的數據傳輸至數據處理系統,并且進行圖像的重建[1]。
多層CT技術往往需要進行多臺探測器的排列,由多臺探測器構成二維探測器陣列,少則幾排,多則幾十排,在Z軸方向上的探測器排列方式呈現出十分顯著的差異性。球管在實際旋轉的過程中往往可以同時實現信號的采集,同時還能夠結合實際的需要對探測器的信號采集進行相應的激活。而數據采集系統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會將采集到的通過人體的X線信號轉化為電信號,結合模擬電子開關通過多種不同的方式組合相鄰探測器輸出的相關信號,通過多組數據通道將獲得的相關信號傳輸至數據處理系統,使得模擬的信號能夠被轉化為數字信號,為后續進行圖像的重建打下良好的基礎。通常情況下,單次數據處理能夠獲得多幅圖像[2]。
伴隨著生活環境的惡化以及人們生活中風險問題的增加,各類疾病的發生概率也呈現出了逐年增長的趨勢,而在臨床上患者的治療需求也在持續增加。從醫生的角度來講,要想能夠對患者的疾病進行更好的治療,在明確判斷患者病情的基礎之上提出針對性的診療方案是十分重要的前提條件。
在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判斷的過程中,病理診斷是最為重要的一種手段,其不僅能夠準確地反映出患者是否患有某一類型的疾病,同時也能清晰地顯示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相關診斷結果的臨床參考價值整體較高。但從實際應用的角度來進行分析,病理診斷結果不僅具有操作復雜的特點,而且診斷周期相對較長,難以滿足醫生對患者的病情情況進行早期判斷的需求。為了方便醫生在患者的發病早期了解其實際的病情,并針對性地進行診療方案的制定,則需要能夠采取更為有效的替代方案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判斷。
本研究顯示,在采用多層CT技術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判斷的過程中,患者疾病的診斷結果與病理診斷結果之間整體并不存在顯著的差異。由此可見,多層CT技術能夠很好地反映患者的病情情況,相關檢查結果對于醫生判斷患者的病情有著較高的參考價值。而且從這項技術自身的角度來進行分析,其不僅具有操作簡單的特點,而且不會對患者的身體造成較大的損傷,檢查結果的出具不需要等待較長的時間,能夠滿足醫生早期判斷患者病情的實際需求,所以臨床應用的價值相對較高。但是,從客觀的角度來進行分析,多層CT技術在對患者實施診斷的過程中雖然準確率相對較高,診斷結果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的漏診以及誤診的概率,因此,這項技術能夠作為對患者進行病情判斷過程中的重要參考,但是最終的診斷依然要能夠以病理診斷的結果為準。
相比于傳統二維CT的診斷方式來說,在采用多層CT技術對患者進行診斷的過程中,能夠方便醫生從多個不同的斷面出發對患者病情的進行判斷,進而保證判斷的精確性,為后續針對性地為患者提出相關的治療方案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綜上所述,多層CT技術能夠有效保證患者疾病檢出率,診斷結果準確率相對較高,應用價值相對較高。
參考文獻
[1]楊家歡.多層面螺旋CT在多發性腎結石的臨床應用價值[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21,5(18):158-159.
[2]王星,黃澤弟,陳顧文.多層面螺旋CT檢查在多發性腎結石診斷的應用價值[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21,5(7):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