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梅山?


摘要:目的:探討中藥炮制對中藥質量及藥效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80例接受中藥治療的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40例)和觀察組(40例)。對照組采取未經炮制的中藥藥物治療,觀察組采取經炮制的中藥藥物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觀察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中藥材進行中藥炮制有助于提高藥物治療效果,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關鍵詞:中藥質量;中藥炮制;藥效;不良反應;影響
近年來,中藥治療在臨床應用廣泛,對諸多疾病的治療具有明顯效果,能夠有效控制患者病情,提高治療效果,促進患者恢復。中藥治療遵循辨證施治的原則,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合理選擇中藥材進行治療,進而保證治療效果[1]。同時在采取中藥治療方案時,對藥材進行炮制有助于提高其純凈度。中藥炮制是我國祖傳醫學的一種獨特制藥技術,該項技術以中醫學理論為基礎,根據不同的中藥材藥性,對其實施特殊的加工炮制方法,制成藥片或飲劑[2]。另外,通過炮制能夠有效減少藥材的天然毒性,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減少對患者機體造成的損傷。基于此,本研究主要分析了中藥炮制對中藥質量及藥效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80例接受中藥治療的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24~78歲,平均(52.03±5.49)歲。觀察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25~78歲,平均(52.19±5.53)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均通過相關檢查確診為慢性病癥;(2)患者均知情統一且自愿參與本研究;(3)均接受中藥治療。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肝腎功能障礙;(2)具有嚴重精神、意識障礙;(3)具有藥物過敏史;(4)依從性較差。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未經炮制的中藥藥物治療。使用藥材主要包括黃芪、巴戟天、甘草、紫蘇等,將以上藥材的入藥部位進行清洗,清洗后晾干處理,去除藥材中的雜質,之后對藥材進行切片處理。根據醫囑對藥材進行煎煮,煎煮前需要將藥材用清水進行浸泡,時間為30 min;之后用大火將藥材煮沸,改用溫火進行30 min的煎煮;收集濾液,加清水繼續煎煮,連續進行3次煎煮;最后取藥液500 ml,供患者服用,每日服用2次,1個療程為2周。
觀察組采取經炮制的中藥藥物治療。使用藥材、切片前處理方法與對照組相同,切片后對藥材進行加熱炮制操作。通常情況下使用炒制和蜜制、鹽制形式,有效增加藥物的溶出量,提高藥效,或者減少藥物毒性。完成炮制后進行煎煮,煎煮及使用方法與對照組相同,療程與對照組相同。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治療效果。顯效:經過治療后患者癥狀全部消失,體征以及實驗室檢查相關指標恢復正常;有效:經過治療后患者癥狀得到明顯改善,體征以及實驗室檢查相關指標基本恢復正常;無效:治療后患者癥狀未得到改善甚至加重,體征及實驗室檢查指標未得到恢復。治療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2)比較兩組用藥過程中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處理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近年來隨著中醫學發展迅速,中醫治療已成為臨床的主要治療方式之一,具有極高的應用價值,得到醫務人員和患者的廣泛認可,對控制和緩解患者病情,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具有重要作用。中醫學也是祖國醫學的精髓,與西醫相比,中醫中的中藥材的治療效果十分獨特,并且不良反應發生明顯低于西藥[4]。我國傳統醫學認為,中藥具備四氣五味的基本特點,多數藥物具有助陽散寒的功效,能夠減少寒證風險;寒涼類中藥具有瀉火解毒的功效,能夠減少熱證風險。傳統藥理學機制中五味能夠提高藥物的選擇性,達到有效治療的目的,比如杏仁作為中藥材多用于咳嗽、哮喘等疾病的治療,當歸多用于心肝脾等臟器疾病的治療,通過藥物的合理選擇保證藥效和治療效果。
相關研究顯示,中藥炮制對藥效有直接影響,有助于提高治療效果[5]。現如今,中藥在臨床應用廣泛,是治療諸多疾病的重要物質基礎。飲片是常用的中藥材,通過熬制湯劑以及制作成藥的方式應用于疾病的治療。中藥材制成飲片需要進行炮制,能夠確保藥效的充分發揮,并且中藥炮制對藥材質量和藥效有直接影響,臨床需要加強對合理炮制的重視。通過炮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藥材本身的性能,并且對其藥理作用有一定的影響。
從廣義層面進行分析,中藥炮制是為了滿足臨床治療以及調配需求而形成的一種技術方法,通過對中藥材進行切制、炮灸或者精制等措施制作成一定規格的飲片,保證藥效的充分發揮。從狹義層面進行分析,中藥炮制是一種以中醫學理論和相關工藝流程為基礎的技術方法,能夠滿足臨床用藥需求,保證藥物作用的充分發揮,提高臨床治療效果。例如,采用酒炮制的方法具有引藥上行的功效,采用鹽炮制的方法具有引藥入腎的功效,采用醋炮制的方法能夠提高中藥方劑入肝止痛的功效,采用姜炮制的方法能夠有效強化中藥方劑的發散作用。另外,對中藥炮制的具體方法進行劃分,主要包括水制、火制和水火共制三種方式,其中水制又可以劃分為洗、漂、淋、泡等多種方式,火制能夠劃分為煅、炒、灸等多種方式。對中藥采取不同的方式進行炮制后,其治療疾病所發揮的功效也存在不同,同時經過炮制后的藥材與未經炮制藥材的功效也存在明顯不同,對于疾病的治療需要遵循辨證施治的原則。雖然目前諸多中藥材的有效成分尚未完全明確,但是通過不斷研究、實踐,通過炮制能夠保留有效的治療成分,去除有害和無效成分。
中藥炮制對中藥質量及藥效的影響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中藥材通過炮制后藥物性質會發生一定的變化,主要包括歸經、升降浮沉、毒性以及四氣五味等。合理的炮制方法可以有效糾正藥物的過偏性質,進而改善藥材的藥性,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藥物的療效和性味,增加其用途,改變藥物作用,使機體歸經得到改善,減少藥材毒性[6]。比如說炮制通過漂、洗、炒等方式,去除藥材的異味,使患者更能接受;炮制能夠減少和轉變藥材的毒性成分,進而有效減少其副作用,保證患者用藥的安全性。(2)中藥炮制能夠保證用藥劑量的合理性。在炮制過程中,通過凈制處理能夠保證藥材藥用部位選擇的合理性,進而保證藥效;切制處理能夠確保藥材的定量取用。(3)中藥炮制能夠有效提高藥物治療效果。炮制能夠有效溶出藥物的化學成分,進而合理調節藥物藥性,保證其有效成分的充分發揮。比如說部分中藥材的外殼較為堅硬,為了確保藥效的充分發揮,對其進行炮制,有效釋放藥材中的有效成分,炒制能夠確保其外殼碎裂,降低熬制的難度[7]。加熱是目前常用的中藥炮制方法,能夠有效提高藥物治療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對患者采取經過炮制后的中藥進行治療能夠有效提高藥效,并且不會對患者其他器官組織功能造成影響,不良反應發生風險較低,安全性較好。另外在使用炮制藥物前需要慎重考慮,通過鑒定后方可用藥。
綜上所述,對中藥材進行中藥炮制有助于提高藥物治療效果,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風險,保證治療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1]趙洪超,關書博,王丹.分析中藥炮制質量對藥物不良反應及藥效的影響[J].當代醫學,2020,26(27):103-105.
[2]崔兵兵,辛義周,馬傳江.中藥炮制對中藥化學成分及藥效影響的研究進展[J].藥學研究,2019,38(7):403-406.
[3]王海花,孫靚.不同炮制方法對中藥遠志藥效的影響[J].中外醫療,2020,39(27):178-180.1021164F-25BB-4B24-A763-B653FDCF27F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