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娜,翟曉力
(山西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0)
2020年初,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突然來襲,它的傳播速度和對人體的傷害程度史無前例,教育部迅速做出反應,延遲學校的開學時間,在延遲開學期間“停課不停學”,號召各大教學平臺免費開放教學資源供老師們使用、學生們學習,在此背景下,教育形成了新的在線教學模式。
“禍兮福之所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突然來襲是禍;學校不能按時開學,教師們被迫在線授課,而教師們利用疫情期間線上教學,積極進行教學改革,提高信息化教學能力,是福。這次的教學改革不是簡單地將線下課堂直接搬家到直播平臺,這需要社會、學校、教師積極配合,才能很好地完成,對一線教師來說這是一次促進教學能力提升的機會。
山西水利職業技術學院質量辦的調查報告數據顯示,疫情期間本院教師采用的教學平臺主要有藍墨云班課、智慧職教云課堂、超星學習通等;采用的直播平臺主要有騰訊課堂、釘釘、騰訊會議、超星直播平臺、QQ直播等。本課題在對山西水利職業技術學院相關教師的授課模式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總結出本院疫情期間在線教學模式大部分都是平臺上傳學習資源+教學活動+直播模式,大約可以分為四種,分別為:SPOC教學模式、MOOC教學模式、臨時建課教學模式、直播教學模式。SPOC教學模式是老師已經建好了在線課程,只需要把在線資源用好、課堂活動安排好,再利用直播平臺進行答疑、能力提升等教學活動;MOOC教學模式,不是傳統意義上所說的MOOC,是指老師沒有建自己的在線課程,而是選定了某校某老師的在線課程作為自己的在線教學資源,在使用的過程中老師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課程資源的篩選、補充,使資源更利于自己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再結合直播答疑完成教學;臨時建課教學模式,是指老師沒有建過在線課程,也沒有選到合適的MOOC用于自己的教學,只能臨時自建一門簡易在線課程,結合直播答疑,進行疫情期間的線上教學;直播教學模式僅指將線下教室上課模式搬家到直播間,全程直播上課。
雖然近些年教師教學能力比賽及教學信息化改革進行得如火如荼,但由于種種原因,部分教師對信息化教學響應不積極,信息化能力較差,疫情期間突然線上教學,這對一線教師在教學平臺的使用、相關錄屏軟件的應用、PPT的制作、線上教學的教學設計等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戰(見附表1)。

附表1 疫情期間各種教學模式對教師信息化能力的要求
雖然完全線上教學比較突然,老師們有些措手不及,但好在山西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前期為推廣信息化教學,邀請藍墨、智慧職教、超星等公司的技術人員進行過多次培訓,這些教學平臺對于老師們來說并不陌生。本院質量辦教師線上教學調查報告數據顯示,在疫情前有過線上教學的教師占全院教師的55.05%。但是通過對這些教師的調查,85%以上的教師平時對教學平臺的運用也僅限于簽到、上傳教學資料供學生們提前預習,或者是一些簡單的課堂活動,比如說選人、搶答等,這些完全不能滿足疫情期間的線上教學,這就需要老師們在疫情期間認真研究所選教學平臺的各種功能,特別是它的課堂互動功能,督學功能,以及所選教學平臺有沒有直播功能、測試題、作業等功能如何應用等。在線上教學初期,老師們比較忙亂,特別是完全沒有過線上教學經驗的教師,更是邊學習使用平臺邊進行教學,各種問題層出不窮,好在通過學校和各教學平臺工作人員的努力,老師們逐漸掌握所選平臺的各種功能,適應線上教學。老師們對線上教學平臺使用的熟練程度更上一層樓。
由附表1可以看出,所有的線上教學都會用到直播平臺,對于從末接觸過直播平臺的教師來說突然間要從教師轉變成網絡主播,這也是一個新鮮的體驗。(1)首先要進行直播軟件的選擇,哪些軟件適合教師上課,具有回看、屏幕共享、上傳文檔和學生互動的功能,這個在百度上會有人推薦,教師只需做對比;(2)要熟悉直播軟件,掌握直播軟件的常用功能,這就需要教師在上課前做好準備工作,提前邀請家人或學生進行小范圍的直播,以便發現問題及時解決;(3)在直播時,要提前準備好直播要用到的文件、參考資料,確保文件能正常使用,以便直播時能有序調用;(4)教學內容要思想導向正確,合理完整,教學性強,切實起到立德樹人的作用。
對于簡易建課的教師來說,要做教學資源、進行知識點微課的制作,不可避免地會用到錄屏軟件。經過調查,本院一線教師所用錄屏軟件大約有WINDOWS錄屏、EV錄屏、Camtasia Studio、PPT錄屏等幾種。在這幾種軟件中Camtasia Studio相對專業些,它同時具有錄屏功能和剪輯功能,只需一個軟件就可以解決微課制作的所有問題,也因為它功能強大,對初次使用的教師要求較高,很難上手,因此在被調查對象中大約有10.3%的人使用它。而對于其他幾種錄屏軟件,其功能簡單,容易掌握,選用它們完全可以滿足教學需要,因此在被調查對象中大約有76.8%的人使用。在自建課時,由于時間緊,老師沒有經過專門技術培訓,所以不需要把微視頻做到MOOC那么精致,只需要一個知識點錄制一個微視頻,時長大概控制在3-15分鐘,先滿足學生上課使用,但是如果微視頻里出現原則性的問題,只會錄屏就不行了,還得學會一款視頻剪輯軟件,這樣如果錄制過程出現問題,只需要剪輯不用重新錄制。
線上教學中,非視頻內容對教師來說不成問題,比如教案、PPT、客觀題、主觀題、實操任務等,傳統教學中都有。教案、客觀題、主觀題、實操任務等可以上傳到教學平臺,直接使用,但PPT不行。因為對于自建課的老師來說,要用PPT來錄制微課視頻,而平時用的PPT是以章為單位制作,內容也比較冗余,如果拿它直接錄制微課視頻,無法滿足知識點的顆粒化,因此平時教學中的PPT不能直接上傳,需要拆分、刪減、重組、美化,和微課視頻相匹配,在這個過程中對教師PPT制作水平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教學設計對于老師們并不陌生,但完全線上教學的教學設計和傳統的線下課堂教學設計是不一樣的。首先,教學目標要微格化[1]。為了保證學生在線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要把原本復雜的教學目標拆分成若干簡單的、循序漸進的、又具有完整性的教學目標;其次,教學內容要顆粒化。只有顆粒化的教學內容才能適應微格化的教學目標。顆粒化的教學內容一般為知識點,要求教師必須梳理好課程中的知識點,保證這些知識點能連貫起來,構成一張課程完整的知識“網”。最后,教學方法要可行。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都設計好以后,如何去有效實施,實現學生自主學習才是最重要的。研究[2]表明,自主性會讓學生相信自己的行為是內在發起的,這會更加激勵學生去學習。但職業院校學生自主學習及自我管理的能力較弱,學習習慣較差,特別是疫情期間。那么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進行什么樣的教學活動,建構什么樣的教學路徑才能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達到終極教學目標,這對線上教學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疫情期間,老師們進行了全面的線上教學,在信息化教學能力大幅度提高的同時,也體會到信息化教學的優勢,這對后疫情時代的教學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疫情之前,國家出臺過一系列關于職業教育信息化的指導性文件,如《教育規劃綱領》《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和《教育部關于加快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意見》等,對信息化教學工作進行了部署,并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和具體落實的舉措。但由于各種客觀的或主觀的原因,教育信息化在一些地區和學校推行得并不是很好。隨著疫情的突然爆發,全國大規模開展在線教學,現代信息技術全面融入教學,人們對教育信息化必要性的認識空前提高。只有教育信息化,充分利用互聯網,改革教學模式,我們的教育才能以不變應萬變,在任何情況下,我們都可以游刃有余。因此,后疫情時代,一線教師積極進行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升、線上教學資源庫的建設;學校與之相適應地建設新的教學環境、引進新的教學設備,大力支持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各大教學平臺也不斷進行擴容,完善教學功能,提升信息技術對教育的支持度。
疫情期間的全面在線教學,迫使教師改變教學方式,線上教學模式得到普及,“互聯網+教育”優勢凸顯,它改變了教育的“形態”,讓“時時、處處、人人皆可學”變為現實[3]。而老師們也從最初的被迫線上教學,逐漸認識到線上授課的優勢,因此在后疫情時代,老師主動創新教學方式,建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的教學方式,線上線下相結合,線上教學課前以發布預習任務、推送學習資源為主,輔以課前討論、頭腦風暴、測試等活動,促使學生進行課前預習,課后發布課后拓展或能力提升任務,加強對課堂所學知識的應用;而線下教學,主要是課堂教學,老師首先對學生在課前預習出現的問題進行解決,然后發布課堂任務,學生自主完成,老師進行指導,完成探究式學習。線上學習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實現從“重知識傳授”向“重能力培養”轉變,達到使學生積累知識、培養能力和提高素質的教學目標[4]。
根據本院教務處發布的統計數字,后疫情時代,學院96%以上的教師都進行了教學設計改革,因為教師們都明白,只有教學設計做好了,才能有計劃地上好每一堂課,才能更好地將線上和線下教學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設計要體現“以學習者為中心”“提升學習體驗”的目標[4],雖然在疫情期間,老師們已經有了完整的線上教學設計,但是在后疫情時代,線下課堂比網上直播課堂更具有直觀性,更容易掌控上課節奏,老師和學生的互動性更好。因此,發布什么樣的課堂任務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完成的積極主動性、提升課堂的活躍度,能最大化地達成教學目標,達到最佳教學效果,老師們要進行詳細優化。對于課后拓展的設計,可以是專業性的課后實踐或者課后作業,也可以是和專業相關的故事或時政,對學生進行適度的課程思政,提升學生的專業熱情。
過程性考核指的是一種平時的綜合考核,注重對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中的各個環節的考核。疫情期間的線上教學,各種教學平臺都可以對學生平時的出勤、微課視頻的學習時長、課堂活動的參與率,還包括理論考試、實操訓練成績等進行自動統計,教師可隨時查看平臺的后臺大數據統計,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了解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解決,提高教學效果。
在傳統的教學評價中,主要以紙質試卷進行測評,教師的批改工作量大,過程性考核較難實現。而在線上教學中,各種教學平臺都提供了在線測試功能,包括傳統的單選、多選、填空、簡答等,對于單選、多選、填空這些有固定答案的試題,只要老師在上傳試題時輸入正確答案,就可實現自動批閱,這樣節省教師批改作業的時間和精力;而對于發揮學生能動性的主觀題來說,比如課堂任務、課后提升任務等,學生在完成的過程中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上傳的成果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圖片,還可以是視頻,形式靈活、內容豐富,提高學生完成任務的興趣。而對于成果的評價可以是教師評價,也可設置成學生間的評價,還可以引入第三方評價。設置成學生間的評價,教師可事先設置好評價標準,學生在評價的過程中可以對照評價標準找出自己的問題,在今后學習過程中更加注意細節;而引入第三方評價,一般是請企業專家來評價,這樣可以使教學成果更符合工程實際。
基于上述線上教學平臺過程性考核的全面性、便捷性,在后疫情時代,老師們積極運用教學平臺,布置各種學習任務,及時查看學生成績,隨時進行督學,使過程性考核成為常態。
疫情期間的線上教學模式促進了后疫情時代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發展,加快了實現教育信息化的進程,但教學相長,“教”和“學”不可分割,作為高職教育的實施者,在改革教學模式的同時還要更加注重學生的個體發展,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教育”的優勢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在“教”和“學”中不斷探索,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適合高職學生的育人方式。